天天看點

大功臣姚啟聖,收複台灣有功,為何康熙卻恨不得殺了他

作者:曆史觀研室

康熙年間,百姓們生活安定萬世太平。能成就這樣的太平盛世,不單單隻是有一個好的皇帝,為國盡忠的官員們也是居首功的,不世之臣周培公就是一個例子。

為清朝平定三藩之亂最終卻被發配到了苦寒之地,皇上擔心臣子立下大功,功高震主、起兵造反,是以往往立下赫赫戰功的官員們最終都會被皇上發配出去,加緊防範,以免對皇權産生威脅。

皇太極畢竟是滿族人,入關後不願重用漢人,康熙自然也是這樣,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得康熙重用的漢人就三個,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

周培公在奄奄一息的時候為康熙推薦了姚啟聖,正值國家收複台灣用人之際,康熙理應重用此人解國家燃眉之急。可是順治帝曾下令,對姚啟聖永不錄用。

姚啟聖做了什麼讓愛惜人才順治下這樣的聖旨呢?康熙又是如何重新重用他的呢?他的能力配不配的上周培公的推薦呢?

大功臣姚啟聖,收複台灣有功,為何康熙卻恨不得殺了他

今天就讓我們就跟随姚啟聖的腳步體驗一番大起大落的人生。在開始今天的内容之前,各位新來的使用者别忘記點點關注,不會錯過精彩往期内容。

姚啟聖可真不是個一般人,别人的官都是越當越大,而他卻是越當越小。在順治年間曾官至二品福建巡撫,卻降至九品司廄宮,這樣的起落是為什麼呢?

原因在于姚啟聖這個人與周培公一樣,身上有文人的傲骨和清高,他不願與那些趨炎附勢的官員同流合污,屢次不服從上級的指令,總被那些看不慣自己的人彈劾。

在知道周培公立下平定三藩之後被康熙發配到偏遠地區,姚啟聖看透了清朝的虛僞和利用,他更不願意為清朝效力了,一路被貶至苦寒之地當他的九品芝麻官,康熙甚至下令對姚啟聖永不錄用。

大功臣姚啟聖,收複台灣有功,為何康熙卻恨不得殺了他

這司廄宮說白了就是一個看馬場官,在冰天雪地裡,姚啟聖一個人掌管着這個馬場,他既是老闆也是員工,一個人沒有官場的險惡、陷害,也算的上是悠閑自在,就這樣過了幾十年。

當時康熙正有意要收複台灣,無人可用之際周培公推薦了姚啟聖,康熙知道姚啟聖的能力不在周培公之下,卻十分猶豫。

他知道這個姚啟聖對清朝對自己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自己還下令永不錄用姚啟聖,重新啟用姚啟聖可謂是困難重重。

可在國家面前,這些困難都必須克服。姚啟聖被自己貶到了馬場裡看馬,康熙不知道他現在是什麼樣的态度,就派自己身邊的太監李德全去探探姚啟聖的口風。

大功臣姚啟聖,收複台灣有功,為何康熙卻恨不得殺了他

李德全可是康熙身邊的紅人,在宮裡被人奉承慣了,到了姚啟聖這裡自然就要擺擺架子,剛到姚啟聖的地盤就欺負婦女小孩。

姚啟聖最看不慣這些仗勢欺人的人了,就報複性地将李德全懲治了一番,李德全在姚啟聖這裡占不到上風。

康熙惱怒李德全的仗勢欺人,更對姚啟聖的目中無人恨之入骨,康熙随便給姚啟聖安了個罪名将他丢進了監牢。

在監牢的日子,姚啟聖過的是舒适,每日酒足飯飽之後就是睡到自然醒,閑來無事就吐槽一下朝廷的錯處,隻是沒有一個人跟他說話。

康熙知道作為讀書人的姚啟聖,最擅長的就是雄辯,試想一下,空曠的監牢單單隻有一個人說而無人應答,對于姚啟聖這樣能言善辯的人是最大的折磨了。

康熙這招在于誅心,想借此挫挫姚啟聖的銳氣。姚啟聖在寂靜萬分的監牢裡要崩潰了,在傳回京城的途中,康熙擔心年邁的姚啟聖在囚車裡撐不住冰天雪地的寒冷,特意命人将姚啟聖叫進自己的馬車中。

大功臣姚啟聖,收複台灣有功,為何康熙卻恨不得殺了他

康熙畢竟是皇帝,姚啟聖見了畢恭畢敬的跪在馬車的一角,馬車上的火爐緩解了姚啟聖身上的寒冷,他轉眼就盯上了馬車上的書籍。

姚啟聖再怎麼也是讀書人,書籍對他的吸引力是最大的,康熙看出來了姚啟聖的意圖,對他說“允許你看朕的書”,姚啟聖喜出望外 ,拿起書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一時間馬車上隻剩下了翻書聲。

臨下車的時候,姚啟聖把自己沒有看完的那本書揣到了自己的懷裡,深夜了還借着微弱的燈光廢寝忘食的讀書。

康熙憂慮台灣一事夜不能寐,在外面站了許久,不知不覺地走到了姚啟聖的帳篷裡,姚啟聖正安安靜靜的讀書。

康熙冷冷地對他說了一句“朕恨不得殺了你”,這是為何?康熙一向惜才,怎麼會對有經緯之才的姚啟聖說這樣的話呢?既然這麼恨他,康熙又為什麼要重用他呢?您别急,我們慢慢說來。

大功臣姚啟聖,收複台灣有功,為何康熙卻恨不得殺了他

康熙的這句話讓姚啟聖十分疑惑,應聲跪地說“罪臣不知何處做錯了讓皇上想殺了臣”,康熙直指姚啟聖的罪不在行、而在心。

就像是康熙不願重用漢人一樣,身為漢人的姚啟聖自然也瞧不上滿族人,滿族的刀槍劍弩怎麼比得上流傳千年的孔孟之道,姚啟聖就是這樣的想法。

聽着康熙入木三分直擊要害的評價,打開了姚啟聖本來防備的心,康熙接着說“别看你現在恭恭敬敬的跪在朕的面前,在你心裡未必瞧得起朕”。

對于姚啟聖這種不可一世的人才,想殺他們保留尊嚴,又因為他們的才能不得不留下他們的性命,康熙真是無可奈何。

康熙接着說“朕在心裡已經把你殺了一千遍了 ,但是朕不能殺你”,其實在這個時候康熙就決定,無論姚啟聖能不能為自己所用,都不會殺他。

不愧是千古一帝,有如此的心胸和氣度,姚啟聖折服于這樣的康熙。這一夜兩個人互訴愁腸,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康熙邀請姚啟聖參加明天的經筵日講。

大功臣姚啟聖,收複台灣有功,為何康熙卻恨不得殺了他

夜晚,聖駕回京,北京城内寂靜無聲,沒有暴亂、沒有難民,百姓們都有所依靠,這樣的景象全都依賴于康熙的聖明。

這一路走來,看到百姓們的生活,姚啟聖心中對康熙大有改觀,清朝在康熙的手中愈發的繁榮昌盛。

姚啟聖也沒讓康熙失望,在第二天一大早的經筵日講中,他提出關于收複台灣的‘三必剿三必撫政策’讓人贊不絕口,姚啟聖向康熙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決心錄用姚啟聖的康熙立刻燒了順治帝永不錄用的折子,任命姚啟聖為福建總督全權負責收台事宜,這無疑是對姚啟聖最大的信任。

姚啟聖得到康熙如此重用,朝中有些官員暗中彈劾姚啟聖的大有人在,隻是還沒有找到他的把柄。既然要收複台灣,就一定會有戰亂。

為了不讓無辜的百姓受戰争的牽連,隻好讓福建等地區的群眾遷往内陸。群眾們怎麼知道朝廷要收複台灣的政策,他們隻知道有人逼迫他們離開家園,他們要守護家園,對抗姚啟聖,一時之間民怨四起。

大功臣姚啟聖,收複台灣有功,為何康熙卻恨不得殺了他

朝中有官員開始惡意彈劾他,有些莽撞無知的村民還去刨姚啟聖家的祖墳,姚啟聖心痛萬分。

自己是為了他們好卻遭到如此報複,可對于這些村民,姚啟聖并沒有抓起來問罪,他選擇了原諒、寬恕,他知道百姓心中所想,體諒他們的難處。

在姚啟聖真心誠意的勸說下,福建群眾也被感動了,他們的撤離為後續收複台灣海上戰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期間,朝廷重臣明珠和索爾圖沒少為難姚啟聖,面對這兩個官場老狐狸的故意刁難,姚啟聖沉穩淡定,在雙方施加的壓力下保全自己,更保證了收複台灣政策的實施。

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台灣再次回到祖國的懷抱,姚啟聖在這期間為了收複台灣受了太多的委屈,一日都不敢忘祖國統一的大業。

台灣成功回歸後,姚啟聖應當加官進爵、縱橫朝野,可他拒絕了康熙的盛情邀請,向康熙請辭回家養老,這就展現出了姚啟聖的聰明之處。

在朝中待的這幾年,姚啟聖深知官場的爾虞我詐,他骨子裡文人的傲骨,使他不願成為明珠、索爾圖那樣的人,更不願步周培公的後塵。

大功臣姚啟聖,收複台灣有功,為何康熙卻恨不得殺了他

何不自己主動請辭回家養老,為自己争取一個安靜祥和的晚年生活,這是其一;其二,榮華富貴,對于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來說,早已是浮雲了,有時間不如捧着一本書細細地看,慢慢地斟酌,比在這官場輕松自在好幾倍;

其三,自己是漢人,漢人立下如此大功,皇上定會心存忌憚,滿洲的權貴更是會不斷地打壓自己,與其被發配到偏遠地區,還不如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安靜養老。

康熙素來愛才惜才,面對着這個讓自己又愛又恨的姚啟聖,即便是心中在不舍,還是答應了他的請求。

隻不過康熙沒有讓他回家,而是将杭州的行宮賞賜給他并賜他為‘西湖侯’,包括行宮中精美的典藏書籍一并送給他。

大功臣姚啟聖,收複台灣有功,為何康熙卻恨不得殺了他

這樣的大功臣康熙還是有忌憚之心,皇恩浩蕩之下免不了的就是監視,這對于姚啟聖來說也不過是個形式。

姚啟聖在晚年還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的一生算是圓滿了!曆史上真正的姚啟聖的結局就沒有電視劇中那麼圓滿了。

台灣成功回歸後,姚啟聖就留在了福州,沒過多久背部舊疾發作病逝了,享年六十。這個老頭的一生起起落落,嘗盡世态炎涼、百味人生。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的圓滿結局算是為他彌補了遺憾吧,這個老頭永遠地留在了自己守護的那片土地上!

大功臣姚啟聖,收複台灣有功,為何康熙卻恨不得殺了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