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治五鳳樓:三座建築都是國寶級 誰見過這麼牛叉的鬥拱!

作者:亦文亦物

原标題:長治國寶--走進五鳳樓(玉皇觀)系列(二)

長治五鳳樓:三座建築都是國寶級 誰見過這麼牛叉的鬥拱!

文/韓靜

我們一行人來到了位于長治縣南宋村的五鳳樓後,适逢天降大雪的次日;遠方晴日高升,近看五鳳樓,白雪皚皚之中,于楊柳依依之側遺世獨立,别有一番興緻。

遠望南側的雄山,山巅之上的高陽廟(建立)在一片白茫茫的莊嚴肅穆中靜立着,仿佛一幅濃墨重彩的工筆山水畫,此情此景确實讓人留戀。

長治五鳳樓:三座建築都是國寶級 誰見過這麼牛叉的鬥拱!

(五鳳樓非常專業的郭所長)

走進五鳳樓,這裡的郭所長已經在旁邊迎候了。國語并不怎麼太标準的他,中年樣貌,看起來完全就是一位老實巴交的莊稼漢。在攀談、講解的過程中我們才得知,他原本是附近工廠的一位普通職工,就是因為喜愛古建,又十分推崇五鳳樓的建築,這才自願調到這裡從事文物管理、講解工作;

在後來的介紹中,他所展現出來的對古建築結構的那種熟稔程度,對五鳳樓諸多建築特點的把握,對具體構件指認的精确程度,都讓我們驚歎,聯想到一路走來的其他地區的幾位文物“所長”,可知山西一衆文管所各地的管理者們确實是卧虎藏龍,其中不乏身懷絕技的大師級人物。

一五鳳樓

五鳳樓,即為玉皇觀的山門老樓,始建于元代,明清都修過,現存的主要還是元末明初的風格,整體偏重粗犷中的精緻。

樓前有寬廣的場地,在正面近些年興建戲台一座。在佛寺、宮觀,甚至是祠堂正面修建戲台,是山西遺存古建的一大特色,根據已知的資料顯示,山西遺留下來的古戲台也是全中國數量最多的一個省份。

長治五鳳樓:三座建築都是國寶級 誰見過這麼牛叉的鬥拱!

五鳳樓面闊三間,進深也是三間,平面呈現正方形的樣子,外側興建有重檐滴水加圍廊,據傳為清代添加的附屬建築,倒是也并未破壞其整體風貌。明間東側,镌刻有題記,上書:

鄉約秦安之、社首米柒、王三錫……”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所謂鄉約、社首,都是古代鄉村的一種自發組織的任職名稱,比如鄉約,大概相當于裡長,負責處理日常的民事糾紛,一般由族裡的老輩分、有資格的長輩擔當;而社首,根據山西籍貫農民作家趙樹理的解釋,是村子裡面負責祭祀等大事活動的首領。

五鳳樓其精巧主要在建築上,樓外各層都有鬥拱支撐,每層的轉角之處采用轉角鋪作四垛。底座的鋪作數量達十二垛之多;每垛鬥拱設七鋪作單雙下昂,琴面昂,三層采用四檐,支起平座,和樓内二層的樓闆正好齊平,是一實層。

走進樓内,站在一樓向上張望,可以見到五鳳樓奇特的一景:荊木大梁。

長治五鳳樓:三座建築都是國寶級 誰見過這麼牛叉的鬥拱!

大家都知道,荊木本身是一種野生灌木,基本長不大,一般都用來弁籮筐,能見到建築上可以使用的那種鬥口般成才的荊木,極為罕見。而用足有三四十公分直徑粗的荊木作梁,更是世間少有,走遍全國可說獨此一處。

同樣是在一樓,可見到從地面直通二樓的一架極其粗糙的,簡直不能稱其為樓梯的“獨木樓梯”。

這扶梯已經沿襲使用了數百年,遙想當年登臨之人,經此顫顫巍巍的獨木攀折到二樓之上,是一種怎樣崇敬的心情。這根由桑木雕琢而成的梯子,高七米,小頭的直徑達到42厘米,大頭直徑76厘米,雕鑿出了15步台階;按照年輪推算,足有500年的樹齡。

長治五鳳樓:三座建築都是國寶級 誰見過這麼牛叉的鬥拱!

1993年新修了西側的木質樓梯後,此梯目前主要做觀賞使用。旁邊的銘牌上赫然一句:

劉天君托辭不獻接天樹,玉帝一魂與紅蓮
二 獻亭
長治五鳳樓:三座建築都是國寶級 誰見過這麼牛叉的鬥拱!

位于五鳳樓北側,兩者緊鄰在一起,是中軸線上的第二座單體建築,也是玉皇觀三大經典建築之一。這裡廣深各一間,呈方形,前後設有踏跺,在青石砌築的須彌式樣亭座上,按照有欄杆、欄闆、欄柱等,手法精緻而華麗。

獻亭的一大看點是四根石柱。

在方形柱子上,雕刻有龍、鳳、卷草、花卉等圖案,線條簡潔,手法洗練,顯然是明初期那種非常勃發的蟠龍雕刻手法,與其明中期的時代背景非常不相稱。

長治五鳳樓:三座建築都是國寶級 誰見過這麼牛叉的鬥拱!

獻亭的另一個看點在用材和藻井。亭内四面皆空,在抹角梁上分别放置了八角藻井,層層堆砌,直至屋頂承載負荷,顯得典雅厚重,卻不失其精巧,随着屋檐平緩的翹起,獻亭也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般,躍躍欲試。

獻殿的第三大看點在于檐角的四個小人(或說琉璃獸),根據五鳳樓郭所長的解釋,這四面檐角的四個人物之是以在此日夜忍受風水日曬、雷鳴電擊,皆因為他們就是長治群眾口中所厭棄的“狠 毒 短 小”的四大惡人:龐涓、伍子胥、韓信、羅成,這也是長治頗為獨特的地方傳說體系,和其他地區大不相同。

長治五鳳樓:三座建築都是國寶級 誰見過這麼牛叉的鬥拱!
三 玉皇觀

玉皇觀,位于館内後面的高台之上,供奉有道教的最高尊神--玉皇大帝。在大殿之前,現存一片頗為寬敞的月台,根據專家的考證,認定這裡是古代月台,是用來酬神表演的;還有人認為因為民間信仰很深,香火旺盛之時,這裡是擺放貢品香案、祭拜敬神的地方。

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采用了罕見的單檐懸山頂。

長治五鳳樓:三座建築都是國寶級 誰見過這麼牛叉的鬥拱!

說它罕見,其實懸山頂并不少見,民居中曾經大量出現過。但是使用在這樣一座看似氣魄極大、規模宏偉的酬神大殿上這做法确實少見。

長治五鳳樓:三座建築都是國寶級 誰見過這麼牛叉的鬥拱!

玉皇觀有兩大特點,一是全殿基本為方形石柱,此是晉東南的獨特風俗,因地制宜;其二,在于殿頂的明代琉璃工藝,儲存完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正殿的鬥拱做法;

正常來講,我們熟悉的術語都是“單抄單下昂”“單抄雙下昂”等等;又或者是幾鋪作,可是面對玉皇觀的鬥拱,實在無法形容這種結構,因為它真的太罕見了,這居然是“單抄五下昂 六跳十三踩”!

長治五鳳樓:三座建築都是國寶級 誰見過這麼牛叉的鬥拱!

同行的各位一緻認為,長治五鳳樓的三座主要建築,其任何一座單體放在其他省份或者地區,都可說是當之無愧的國寶級文物;而這三座瑰麗的古建卻奇迹般的共聚長治縣一隅,卻又不為人知,實在為古建界的莫大損失;若不能一見,更實在是尋訪愛好者莫大的遺憾(韓靜)。【輕松訂閱 走進文物山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