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夫差之死及魯哀公的最後歲月 | 左傳拾趣一、越滅吳二、魯哀公的最後歲月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作者桃之夭夭

前478年三月,越王勾踐率軍讨伐吳國,吳王夫差在笠澤(淞江)組織抵禦,雙方隔河擺開陣列。勾踐設定左右兩支部隊,在夜間發起攻擊,忽左忽右,擊鼓而進,吳軍則分兵抵禦。此時勾踐率領三軍偷偷渡河,對吳國中軍發起猛攻,吳軍沒有防備,當下大亂,于是戰敗。

前476年春,越國入侵楚國,以此誤導吳國,以為越國暫時不以吳國為主要進攻對象。到了夏季,楚國的公子慶、公孫寬率部隊追擊越軍,進入到越國境内的冥地。越國本意在吳,早就有所準備,撤退速度很快,楚國部隊追不上,就後撤回國了。

前475年,吳國的公子慶忌屢谏夫差,說:“再不改變政令,吳國必亡。”夫差不聽。慶忌是以離開國都,避居于艾地,然後從那裡去了楚國。當年冬天,他在楚國聽到越國将要進攻吳國的消息,就請求回去與越國講和,獲得楚國同意後他回到了吳國。公子慶忌想除掉一些不忠的人以取悅于越國,但他自己反而被吳人殺害。這年十一月,越國圍困吳國,這一圍便是整整兩年。

夫差之死及魯哀公的最後歲月 | 左傳拾趣一、越滅吳二、魯哀公的最後歲月

前473年冬十一月,越滅吳。越國圍困吳國的兩年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及具體情形如何,《左傳》皆未提及。

勾踐打算将被俘的吳王夫差安置在甬東,夫差拒絕說:“我已經老了,哪還能夠事奉君王?”夫差自缢而亡,越國人将他的屍體帶了回去。

唯一可以補充的細節是:兩年前越國圍困吳國之後,晉國的趙孟(趙襄子、趙無恤,晉國前正卿趙簡子的兒子,趙簡子此時剛死不久,趙孟接任)因無力救援而為之傷感,因為七年前黃池之役,晉、吳兩國曾有過盟誓,說要“好惡同之”,意思是共同友好、共同抵禦敵人。趙氏家臣楚隆便主動前往戰場,要将趙孟的歉意傳達給夫差。楚隆要見夫差,必須穿過越國布下的包圍圈,他于是先去見越王,說:“吳國屢屢進犯中原,聽說君王親自讨伐,華夏之人無不歡欣,不知君王的意志能否得到實作,請允許臣下進去看看對方的情況。”勾踐便放他進去。

夫差之死及魯哀公的最後歲月 | 左傳拾趣一、越滅吳二、魯哀公的最後歲月

楚隆見到吳王夫差,對他說:“寡君(指晉君)的臣宰無恤(趙孟)派下臣隆前來謹緻歉意:黃池之役,兩國曾有盟誓,約定‘好惡同之’。今君王受困,無恤雖不敢辭以辛勞,但晉國卻無能為力,特此報告。”夫差稽首,說:“寡人無能,不能事奉越國,讓大夫擔憂了,謹此拜謝!”夫差讓人取來一笥珍珠,讓楚隆回複趙孟,說:“勾踐要讓我活着不好過,我怕是不得善終了。”(“句踐將生憂寡人,寡人死之不得矣。”)

1、以妾為妻

前471年,魯哀公打算将公子荊的母親立為夫人,叫宗人(掌宗廟、祭祀之官)釁夏準備相應禮儀。釁夏答複魯哀公說:“沒有這等禮儀。”魯哀公很生氣,說:“你身為宗司,冊立夫人乃是國家大禮,怎麼說沒有呢?”釁夏回答說:“先代的周公、武公娶于薛,孝公、惠公娶于商,自桓公以來魯君皆娶于齊,這些禮節都是有的。如果以妾為夫人,那麼便沒有這類的禮儀。”魯哀公不顧釁夏反對,堅持立公子荊的母親為夫人,立公子荊為太子,魯國人自此開始厭惡哀公。

自古妻是妻、妾是妾,二者分别鮮明,“以妾為妻”算是嚴重違規。《孟子•告子下》描寫前651年齊桓公主持召開的諸侯葵丘會盟時說:“葵丘之會,諸侯束牲載書而不歃血。初命曰:‘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連諸侯之間的會盟協定都将“無以妾為妻”列入盟書條款,可見釁夏的反對以及魯國人由此對哀公漸生厭惡不是沒有道理。

夫差之死及魯哀公的最後歲月 | 左傳拾趣一、越滅吳二、魯哀公的最後歲月

年末,魯哀公通路越國,和越太子适郢建立了很好的個人關系,越太子打算把女兒嫁給他并許給他許多土地。魯國大夫公孫有山把這消息告訴季孫(季康子)。季孫擔心哀公一旦有了越國作為靠山,自己将失勢遭殃,于是派人賄賂越國的大宰嚭(嚭曾是吳國大臣,吳滅,為越所用),後者從中阻撓,這事才作罷。

2、食言而肥

魯哀公在越國待了半年,前470年六月才回國,季康子和孟武伯在魯國南部邊境的五梧迎接國君。大夫郭重是魯哀公出行的助手,他先去見了季氏和孟氏二人,回來後對魯哀公說:“這兩人盡說國君的壞話,國君可當面追究。”

夫差之死及魯哀公的最後歲月 | 左傳拾趣一、越滅吳二、魯哀公的最後歲月

魯哀公在五梧設宴,孟武伯祝酒,故意惡心郭重,說:“你怎麼這麼肥呢?”季康子見場面尴尬,趕快打圓場說:“罰酒罰酒!因為魯國緊挨敵國,我等不能與國君随行,是以免于勞累。而重伴随國君辛勞半年,怎麼不說累瘦了反而說人家肥呢?”魯哀公沒打算給二人面子,故意接着孟武伯的話說:“自食其言多了,能不肥嗎?”由于季氏和孟氏長期隻是表面尊君,大概多次承諾過要将權力财富交還國君掌控而從無兌現,魯哀公是以借機指桑罵槐。

這樣一來,宴飲便變作喝悶酒,君臣之間自此互生厭惡。

3、思及子貢

前468年春,越國派大夫舌庸出使魯國。二月,魯、越在平陽盟會,魯國“三桓”家族的季康子、孟武子和叔孫文子三人全都到場。此時,季康子突然想起了子貢。

夫差之死及魯哀公的最後歲月 | 左傳拾趣一、越滅吳二、魯哀公的最後歲月

此時孔子已死去十一年,他的弟子子貢還在。子貢善于雄辯,辦事幹練,曾一度擔任季氏家宰。十五年前,魯哀公與吳王夫差會面,夫差派大宰嚭向魯國提出雙方要搞個儀式重溫舊盟(所謂尋盟),魯哀公不願,就派子貢出面應對。子貢對大宰嚭說:“既然有了盟約,那就不可更改。如果可以更改,那天天盟誓又有什麼用?您今天說‘一定要重申舊盟’,如果能夠重申,那也就可以更改,有什麼意義呢?”大宰嚭說不過子貢,這事就不了了之。

吳、越雖強,在中原眼中總是蠻夷。魯國表面順從,内心總以為恥。眼下魯國将與越國盟誓,卻沒有像子貢那樣的人出面應對,季康子因而感到憂慮。他說:“如果子貢在這裡,我等不至于面對這樣的局面!”孟武伯說:“是的呀!為什麼不把他召回來呢?”季康子說:“本來是要召他回來的。”叔孫文子則說:“回去之後,還請記得這事。”

當年四月,季康子死。魯哀公前去吊喪,刻意降低了禮節的等級,以示他對季氏的不滿。至于子貢是否被召回任用,則不得而知。

4、最後一搏

魯哀公以“三桓”勢力的強大為患,想借諸侯的力量除掉他們。“三桓”則以魯哀公的狂妄自大為患,君臣之間關系日益緊張。

季康子死去的這一年,魯哀公有一天在陵阪遊玩,與孟武伯相遇于孟氏之衢。魯哀公有意挑釁,說:“請問我能善終嗎?”孟武伯回答說:“這我可不知道。”哀公接連三問,孟武伯始終拒絕回答。

魯哀公鐵了心要除掉“三桓”,他想起越太子适郢與自己關系不錯,就想去越國求助。前468年的秋天,魯哀公去了公孫有徑氏(即公孫有山氏)那裡,然後從那裡避居邾子國,再從邾子國去了越國。魯國人事後是以追讨了公孫有山氏。

後來……就不知道怎樣了,《左傳》關于魯國的記載,在此戛然而止。

上一篇:折騰不已的衛國 | 左傳拾趣

end

圖檔來源于網絡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贊賞一下表達支援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