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晉陽城的來曆
《呂氏春秋》上記載着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周成王和他幼小的弟弟叔虞在逗着玩,他随手撿起一片桐葉當作“珪”授給叔虞,說:“我以這個來封你”。叔虞聽了很高興,就去告訴周公。周公前去問成王:“天子真的封了叔虞了嗎?”成王說:“那不過是我和叔虞開個玩笑罷了,哪裡會是真的呢?”周公一本正經地對成王說:“天子無戲言。天子口裡說出來的話是不能不算數的!”于是封叔虞為唐侯。這就是有名的“桐葉封弟”的故事。叔虞受封的唐,就在今天的太原附近。後來叔虞子燮父,因唐地臨晉水,改國号為晉,都城叫晉陽。今太原市西南的晉祠,就是後人為紀念唐叔虞而建立的。
春秋戰國時候,晉陽城已相當有名。公元前497年(晉定公十五年),晉國發生了内亂。範氏、中行氏攻打趙簡子(趙鞅)的宮城,簡子抵擋不過,便從邯鄲逃到晉陽。當時的晉陽城原是趙簡子的家臣董安于修築的,城郭完好。宮室以銅為柱,四周以狄蒿苫楚為牆,又堅固、又雄偉。趙簡子在晉陽定居下來以後,又進一步增修了城郭,加強了守備。趙簡子死後,他的兒子趙襄子繼位,仍然住在晉陽。這時晉國掌握實權的知伯驕橫一時,他蠻橫地向韓、魏要領地,韓、魏都不敢不給他;他又向趙襄子要蔡(今山西離石縣西)、臯狼(今離石縣北)等地,襄子不願意給他,他便聯合韓、魏,攻打趙襄子。知伯率兵包圍晉陽城,一連圍了三個月,還是攻不下,他便決晉水灌城,大水幾乎淹沒了晉陽城。這樣,又圍了整整三年。當時的晉陽城,據《戰國策》上說:“城中巢居而處,懸釜而炊,财食将盡,士卒病赢。”正在危急萬分的時候,趙襄子派張孟談連夜出城,去見韓宣子和魏桓子。張孟談對韓宣子和魏桓子說:“我聽說過‘唇亡齒寒’的道理。現在知伯帥二國之君來伐趙,趙眼看就要亡國。趙亡後,恐怕下一步就要輪到韓、魏二國了!”韓宣子和魏桓子也深深懂得這一點,隻是不敢得罪知伯。于是張孟談便與他們約定日期,共同反擊知伯。到了約定的那天夜裡,襄子命人殺知伯守堤的官吏,決水灌知伯軍。知伯軍大亂。襄子将卒沖殺在前,韓、魏乘勢合擊,知伯大敗被擒,後來被襄子殺掉。晉陽這一戰,奠定了韓、趙、魏三家分晉的基礎。
二,中原北門
秦漢時期,因為北邊匈奴勢力較強,常常發生戰争,是以地處“中原北門”的晉陽愈來愈重要。秦莊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太原郡,治所就在晉陽,從此晉陽有太原之名。漢朝初年,漢高祖封他的兒子劉恒為代王,駐守晉陽。劉恒就是漢文帝。劉恒即位後第三年(公元前177年),還曾到太原巡視,“留遊太原十餘日”。以後,漢武帝劉徹也到晉陽巡視過。
三,不少人在晉陽發迹
自魏晉南北朝以後,經隋唐至五代十國,晉陽的地位愈來愈重要,城池愈來愈堅固。有不少人由晉陽發迹。有的以太原為根據地,進而奪取全國政權當了皇帝;有的在太原稱王稱帝,割據一方。北魏時爾朱榮就是以太原王的資格,掌握北魏實權的。後來爾朱榮被孝莊帝殺死,權力轉移到爾朱榮的部将高歡手裡,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高歡也是由晉陽起家的。東魏的都城在邺(今河北臨漳縣),但大權由高歡操縱着,當時晉陽被稱為“别都”。後來高歡之子高洋篡東魏自立,國号齊,史稱“北齊”,晉陽始終保持着别都的地位。
四,唐朝的國号源于此
唐高祖李淵原是山西河東撫慰大使、太原留守。他就是憑借晉陽為根據地,招兵買馬,一舉攻下長安當上了皇帝的。因為他是據叔虞封地唐而得天下的,是以立國号為唐。唐朝的都城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市),晉陽後來被定為北都。這時候晉陽城的規模已非常壯觀,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整個晉陽城由三部分組成,即都城、東城和中城。都城在汾、晉二水之間,長四千三百二十一步,寬三千一百二十二步,周圍一萬五千一百五十三步(合四十二裡),城高四丈。晉陽宮在都城的西北部,宮城周圍二千五百二十步,高四丈八尺。宮南有大明城,即北齊故宮城。在汾河之東是東城,為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築。在都城和東城之間是中城,為武後時築。當時晉陽城的範圍遠遠超過了今天的太原城。
五,出“真龍天子“的“龍城”
五代十國時期,第一個在太原起家的是李存勗,取國号為唐,史稱“後唐”。後遷都洛陽,以晉陽為北都。之後原是後唐河東節度使的石敬塘,也是在晉陽稱帝的,取國号為晉,史稱“後晉”。後遷都開封,以晉陽為北京。劉知遠本是後晉河東節度使、北京留守,後來在晉陽稱帝,史稱“後漢”。後遷都開封,也是以晉陽為北京。後漢亡後,河東節度使、太原留守劉崇也在晉陽稱帝,史稱“北漢”。
正是因為晉陽在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以有人把晉陽叫做“龍城”,說這裡出“真龍天子”。于是晉陽北面的系舟山被說成是“龍角”,西南的龍山、天龍山被說成是“龍尾”。
六,宋太祖毀掉”龍城”,難保萬代基業
宋朝初年,晉陽還在北漢手裡。宋太祖趙匡胤兩次出兵都沒有攻克晉陽。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再次出兵攻晉陽,由于晉陽城堅兵強,一連圍了兩個月仍然攻不下。後來,宋太宗下令決汾河水灌晉陽城,才把晉陽攻下來。攻陷晉陽後,宋太宗又下令焚毀全城并将城中百姓全部遷往河南。至此曾經盛極一時的晉陽城,全部被毀。為了把這座“龍城”徹底鏟除,北宋統治者甚至把晉陽北面的系舟山的山巅鏟平,為的是要拔去“龍角”。後來,又在晉陽城故址東北的唐明鎮一帶修築太原城,為了釘破“龍脈”,隻修“丁”字街,不修十字路。元好問《過晉陽故城書事》詩中所謂“官街十字改丁字”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北宋統治者這樣做,也并沒有保住他的萬代基業。後來金人南下,因為晉陽已毀,金兵得以長驅直入,很快就攻陷汴京(今河南開封),結果徽、欽二帝都當了俘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