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桐城名人錄——南山先生戴名世

作者:大橘意識

南山先生,桐城派四祖戴名世晚年自号。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藥身,别号憂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稱南山先生。因《南山集》案被殺後,諱其姓名又稱之為“宋潛虛先生”。又稱憂庵先生。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醜科趙熊诏榜進士第二人。也就是俗稱的榜眼。

桐城名人錄——南山先生戴名世

雖然祖上是名門之後,然而山河破碎之後,戴家不斷衰落,到了戴名世這一代已是家徒四壁。然而戴名世自幼聰慧過人,1歲時即能開口說話,而到5歲已經能夠吟詩作對了,6歲開始啟蒙讀書,11歲就能熟背《四書五經》。15歲時,他所作的八股文就被人們當作範本傳抄。是以被鄉裡長輩公認為戴氏“秀出者”。

由于家境貧寒,戴名世無力購買大量的文史書籍,隻能通過走親訪友,四處借閱。當時的南鄉有位潘木崖先生,是一位飽讀詩書的明朝遺老。清滅明後,不願做官,家中藏書過萬。然而他的書從不外借,就算在他家閱讀也要得到他的認可。當時,潘木崖對戴名世的名氣也略有耳聞。對于戴名世登門造府請求借閱的請求,潘木崖準備親自試試他的才學。于是,他笑着對戴名世說:“借米可充饑,借錢可醫貧,先生要借書何用?”戴名世略加思索後,恭敬地應道:“學經以明道,學史以曉義,小子惟學問是求。”對的十分工整,潘木崖十分滿意,同意了戴名世借閱的要求。戴名世記憶力過人,有一目十行之能,借閱一晚就已讀完幾十部秦漢史。對此潘木崖有點懷疑,于是挑出書中幾十個典故意考他。戴名世皆對答如流,毫無差錯。潘木崖這才信服了。

20歲時,戴名世憑才幹教授門徒養親。後來,他覺得制義這種文字不足以傳世,于是悉心研究古文和史學,他決心要在文學上,師法唐宋,繼承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轼);而在史學上繼承司馬遷。到34歲時受到督學使者李振玉的推薦進入國子監。作為一個正直的文士,戴名世不願做媚上之徒,是以常與方苞、徐贻孫、王源等人相聚暢飲,針砭時事;同時在古文創作方面的進行切磋研讨,有力地推動了古文革新,他們的古文創作實踐,又哺育了桐城派的涎生。

戴名世以史才自負,立下了“欲上下古今,貫穿馳騁,以成一家之言。……則于古之人或者可以無讓”(《初集原序》)的宏大願望。當時,因為明史資料散逸頗多,有些又記載不明,而且有着來自清王朝文字獄的打壓,尚無一本能夠通傳天下的明史。于是他仿效司馬遷作《史記》的形式,列出綱目,然後廣泛搜羅資料,互相參證,力求真實,寫出一部有價值的著作。于是他周遊全國,遍訪前明故老,考證野史,搜求明代逸事,以筆書之。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戴名世的弟子尤雲鹗把自己抄錄的戴氏古文百餘篇刊刻行世。由于戴氏居南山岡,遂命名為《南山集偶抄》,即著名的《南山集》。此書一經問世,即風行江南各省,其發行量之大,流傳之廣,在當時同類的私家著作中是罕見的。正是這本書,使戴名世流芳文壇兩百多年,卻也使他遭緻殺身大禍。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都禦史趙申喬參奏戴名世行世已久的《南山集》中錄有南明桂王時史事,并多用南明三五年号,被康熙以“大逆”罪下獄,而此時距他高中榜眼僅僅兩年。兩年後的1713年三月六日(3月31日),戴名世被處死,死年六十歲。南山案株連數百人,震動儒林。當時政界和學術界的知名人士如桐城派開山鼻祖方苞、侍郎趙士麟、淮陰道王英谟、庶吉士汪汾等三十二人”都被牽連其中。這就是著名的“清初三大文字獄”之一的“《南山集》案”。此案後,戴名世的所有著作均遭禁毀。直到道光二十一年(1841)以後,戴氏族人戴鈞衡将戴名世的部分文章及曆史著作,輯集刊行。這部文集共十五卷并年譜一卷。此書不敢以“南山集”做題名,改題為《宋潛虛先生集》。并且去掉了一些招禍的文字,著者也不敢實署戴潛虛。因戴姓源流出于宋姓,于是以宋潛虛署名來代替。

戴名世品性高傲不羁,對達官貴族和那些欺世盜名的無恥文人非常痛恨。他在《南山集·北行日記》中就說自己常“酒酣論時事,籲嗟咄嘻,旁若無人”。這些犀利的言辭難免會觸動一些人的痛點,遭到忌恨。他在《與劉大山書》中也說自己“古文多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世人,恐以言語獲罪”。即使這樣,他最終還是“以言語獲罪”,這在當時也是一個正直的,有着獨立思想的文人必然的悲劇性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