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郁達夫:曾經春風沉醉的姻緣

郁達夫除在文學史上的成就,他和王映霞之間的愛情也令人豔羨,曾被柳亞子譽為“富春江上神仙侶”。然而,在這段刻骨銘心的姻緣卻沒能善始善終。

出生于1908年的王映霞是浙江杭州人,當年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稱。1928年2月,她與郁達夫在杭州西子湖畔大旅社舉行婚禮,那一年,她20歲,郁達夫32歲。美女王映霞同時也是一位才女,她1923年考入浙江女子師範學校。杭州女師人才輩出,王映霞是她們中的一位佼佼者。王映霞始知魯迅、郭沫若,後來才知道郁達夫,對他的才華十分傾倒。一次偶識,郁達夫深深迷戀上了這位青春美麗的才女。

王映霞可以說是郁達夫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兩人之間那段感情,被認為是“現代文學史上最著名的情事”之一。郁達夫開始追求王映霞時,王映霞是猶豫的。畢竟兩人背景不同。一個是學生,一個是名作家,更何況郁達夫在認識王映霞之前已經有一個原配夫人孫荃,并育有3個孩子。不過,郁達夫和孫荃這段完全由父母撮合的包辦婚姻,注定是不可能一直走下去的。兩者一是滿腹經綸、風流倜傥的東洋留學生,一是纏小腳、紮大辮的鄉下女子;一是富甲一邑、聲名顯赫的大戶人家的千金,一是破落鄉紳之家的飄零子弟。雖說後來有了孩子,但是當郁達夫碰到王映霞之後,愛情的閘門再一次打開,洶湧而出愛情攻勢朝着王映霞而來。

面對郁達夫狂熱的追求,起初王映霞是猶豫的。雖說一封封密集的情書有點讓王映霞心動,但是一想到這個已經有3個孩子的男人,生活狀況畢竟十分複雜,她想躲避這段愛情,另找愛情的白馬王子。然而,文字功底非常了得的情書,最後還是讓王映霞做了愛情的“俘虜”,投入了郁達夫的懷抱。那麼,郁達夫是怎樣打動王映霞的呢?就是這封信讓最初猶豫不決的王映霞接受了郁達夫的追求。郁達夫在寫給王映霞的信中如此說:“我也不願意打散這件喜事。可是王女士,人生隻有一次婚姻,結婚與情愛,有微妙的關系,但你須想想當你結婚年餘之後,就不得不日日作家庭的主婦,或拖了小孩,袒胸露乳等情形,我想你必能決定你現在所考慮的路。你情願做家庭的奴隸嗎?還是情願做一個自由的女王?你的生活盡可以獨立,你的自由,絕不應該就這樣的輕輕放棄……”或許熱戀中的女人智商是零,郁達夫情意綿綿的話居然起了作用,使她背叛了自己“初衷”。很快,王映霞與郁達夫走到了一起,組成了新的家庭。

才子佳人的結合曆來就是人們關注的熱點,更何況郁達夫是個名聞遐迩的大才子,這段姻緣自然成為文壇上的佳話。

婚後,郁達夫确實用心經營着自己的新家庭,他給王映霞帶來了幸福的生活。王映霞對郁達夫也無盡地滿意,甚至還在自傳裡寫道:“每月開支為銀洋200元,折合白米二十多石,可說是中等以上家庭了。其中100元用之于吃。物價便宜,銀洋1元可以買一隻大甲魚,也可以買60個雞蛋,我家比魯迅家吃得好。”

然而,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曆經12年風雨,郁達夫和王映霞的這段婚姻因年齡、性格等諸多因素而走向盡頭。正像王映霞晚年自傳中評價的那樣:“我想要的是一個安安定定的家,而郁達夫是隻能跟他做朋友不能做夫妻。是以同郁達夫最大的分别就是我同他性格不同。”“曆史長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頭的愛和恨,留下的隻是深深的懷念。”兒子郁飛也誠懇地描述了自己眼中的父親:“我的父親是一位擁有明顯優點,也有明顯缺點的人,他很愛國家,對朋友也很熱心,但做人處世過于沖動,以至家庭與生活都搞得很不愉快。他不是什麼聖人,隻是一名文人,不要美化他,也不要把他醜化。”

由于“家庭與生活都搞得很不愉快”,王映霞的感情生活裂縫備受人們尤其是年輕男人的關注,免不了有人會向她發動戀愛攻勢,用現在的話說是“第三者插足”。郁達夫懷疑插足者是浙江省教育廳長許紹棣,這是因為抗戰前許紹棣和他日本留學時期的同學郁達夫夫婦之間有着較多交往,兩家之間也有比較密切的關系。抗戰爆發後,郁達夫應邀工作于福建省政府,夫人王映霞則避亂于麗水。當時鳏身帶着2個孩子的許紹棣也恰巧随浙江教育廳移署麗水。亂世之中,任何正常的舉動往往都會受到猜忌與扭曲,是以而流言四起。更何況,據傳郁達夫在家中發現了許紹棣給自己妻子寫的情書,郁達夫怒不可遏,一氣之下将這件事捅到報紙上,最終造成了郁、許之間的沖突以及郁達夫夫婦之間的離異。

但不管怎樣,王映霞對郁達夫的這段姻緣還是十分眷戀的。王映霞晚年回憶:“如果沒有前一個他(郁達夫),也許沒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沒有人會對我的生活感興趣;如果沒有後一個他,我的後半生也許仍漂泊不定。曆史長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頭的愛和恨,留下的隻是深深的懷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