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的這一對父子:父親為助劉備而死,兒子成為蜀漢大臣

俗語有雲,“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是我們大家常聽說的一句話。在漢末三國時期,就湧現出諸多傑出的父子,例如出将入相的陸遜父子,令人惋惜的關羽父子,割據江東的孫氏父子,開創晉朝的司馬氏父子,流芳後世的諸葛父子。他們或以其雄才偉略,或以其壯志熱血,或以其智謀韬略,或以其高尚品格而為曆史所銘記。

三國的這一對父子:父親為助劉備而死,兒子成為蜀漢大臣

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張松、張表父子,則和劉備乃至于蜀漢産生了密切的關系。一方面,就父親張松來說,為了幫助劉備奪取益州,最終付出了性命的代價。另一方面,劉備顯然沒有忘記張松的功績,雖然他沒有成為蜀漢的官吏,但是,張松的兒子張表,卻成為蜀漢鎮守一方的大臣。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曆史上的張松、張表父子。

張松

張松,字子喬,劉璋的部下,益州别駕。對于張松來說,《三國志》等史料記載他其貌不揚,并且為人放蕩不羁。一定程度上,這和劉備麾下的謀士龐統存在相似之處。并且,和龐統一樣,張松也常常哀歎生不逢時,沒有遇到合适的主公。對于張松來說,雖然是劉璋麾下的益州别駕,但是,他認為劉璋是沒有遠大志向的主公,自己在他麾下也沒有施展自己的才華。

三國的這一對父子:父親為助劉備而死,兒子成為蜀漢大臣

建安十三年(208年),荊州牧劉表病逝,不久之後,劉琮投降曹操。衆所周知,益州和荊州唇齒相依,面對強大的曹操,益州牧劉璋派遣張松出使結交曹操。

前面已經說過,張松其貌不揚,這導緻曹操也不免以貌取人,是以對張松比較冷落。當然,曹操如果知道張松想要獻出益州的話,肯定就不會輕慢他了。但是,不管怎麼樣,曹操的輕慢,還是導緻張松懷恨在心。于是,張松回到益州後,勸劉璋改為結交劉備。後來,張松與好友法正一同密謀背叛劉璋,将益州獻給劉備,勸說劉璋迎接劉備入蜀。

三國的這一對父子:父親為助劉備而死,兒子成為蜀漢大臣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聽聞曹操要率軍進取漢中,非常擔憂,張松建議劉璋邀請劉備入川,讓其攻打張魯,防衛益州。劉璋于是派遣法正、孟達領兵四千人迎接劉備,劉備率領龐統、黃忠、魏延、卓膺等将領入川。在此期間,張松經常和劉備有書信往來,最終被兄長張肅發現并告發。面對背叛自己的張松,劉璋毫不手軟,将其斬殺。劉備在聽說張松被殺後歎道:“是張肅殺了我的内應啊!”

值得注意的是,劉璋斬殺張松的舉動,也給了劉備發動益州之戰的借口。再加上張松之前的努力,是以,劉備能夠奪取益州之地,張松可以說是功不可沒。基于此,雖然張松被殺了,但是,蜀漢顯然不會虧待張松的兒子張表,這是張表能夠成為蜀漢大臣的原因之一。

三國的這一對父子:父親為助劉備而死,兒子成為蜀漢大臣

張表

張表,字伯達,蜀郡成都縣(今四川省成都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根據陳壽在《三國志》中的記載,張表是張松的兒子。當然,也有說法認為張表是父親張松的哥哥張肅。不過,一般來說,前一種說法的認同度相對較高。對于張表來說,年輕時與巴西郡程祁、巴郡楊汰、犍為郡楊戲同時知名,為人儀表威重,舉止風度,是蜀漢當時的名士。

三國的這一對父子:父親為助劉備而死,兒子成為蜀漢大臣

在蜀漢中後期,張表一度擔任尚書一職,也即參與蜀漢朝廷事務的處理。公元249年(延熙十二年),庲降都督馬忠死于任上。在三國時期,存在兩個名為馬忠的将領,一個出自東吳,也即斬殺了關羽父子,而另一個馬忠則是蜀漢的一員大将,也即存在重名的情況。在這個馬忠去世後,蜀漢朝廷以張表為庲降都督,加拜安南将軍,進而鎮守蜀漢的南中地區。

三國的這一對父子:父親為助劉備而死,兒子成為蜀漢大臣

景耀初年(公元258~261年),張表正式晉升為後将軍,在此之前,姜維曾一度自貶為後将軍。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張表在南中期間,清高的名望超過了馬忠,但他的威望和成績都比不上馬忠。大約在蜀漢滅亡之前,張表在鎮守南中的任上病逝。雖然沒有跟随諸葛亮、姜維北伐中原,但是,張表長期鎮守蜀漢的南中地區,無疑為諸葛亮、姜維北伐創造了比較穩固的後方,這是他對蜀漢的重要貢獻。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