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戴敦邦久事美術館“緣話紅樓”:退休後終于畫了240幅

6月14日起,“緣畫《紅樓夢》展——民間藝人戴敦邦·戴家樣”在外灘18号久事藝術空間展出。

戴敦邦久事美術館“緣話紅樓”:退休後終于畫了240幅

戴敦邦,《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緣畫《紅樓夢》展——民間藝人戴敦邦·戴家樣”精選了61件戴敦邦繪畫經典之作,策展方将這些作品分為“曆史典故”、“詩詞歌賦”、“紅樓詩意”、“紅樓回目”四個篇章分布于三個相對獨立區域内,意圖通過戴敦邦的繪畫語言,讓觀展者在筆墨遊走之間,欣賞其繪畫所呈現的獨特藝術與美學價值,感受中國古典文學名著。

戴敦邦,江蘇省丹徒石馬鄉人氏,自号“民間藝人”,多年來他潛心為中國古典文學巨著創作人物群像畫譜。而身為中國紅樓夢研究會會員,戴敦邦投身于鑽研《紅樓夢》。他用細膩的筆法,表現了紅樓夢中每個人物角色不同的身世、處境、性情品行等。

戴敦邦久事美術館“緣話紅樓”:退休後終于畫了240幅

戴敦邦

在有着“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的外灘建築群中,策劃、舉辦這樣有着濃郁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藝術展覽,上海久事美術館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久事美術館藝委會專家表示,外灘的曆史建築不僅見證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滄桑巨變,更是上海與未來對話、中國與世界交融的關鍵紐帶。戴敦邦的作品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如今在象征中西方文化交彙交融的外灘曆史建築中舉辦展覽,無疑将為上海文化藝術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8月16日下午的座談會上,與會嘉賓沈嘉祿、祝君波與戴敦邦進行了談話。戴敦邦在座談會上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生涯。

戴敦邦久事美術館“緣話紅樓”:退休後終于畫了240幅

座談會現場

座談會上,祝君波從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所創作的《中華民族人物譜》開始談起。《中華民族人物譜》一書以56張繪畫表現了56個民族。祝君波表示,“當時全上海的不二人選就是戴敦邦先生。因為戴老的繪畫類型還是比較準确的。這個題目要求每一個民族必須是真實寫實。戴老師也不會電腦,10年前收集圖檔也沒有像今天這麼容易,但是他做了大量收集圖檔的工作,每一個民族都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考察,包括他們的生活習慣、服飾、勞動場景等。”祝君波表示,戴敦邦的作品内容是人民喜聞樂見的,他作品的表現方式也是人民群衆能夠接受的。

戴敦邦久事美術館“緣話紅樓”:退休後終于畫了240幅

戴敦邦,《中國民族人物譜》

戴敦邦久事美術館“緣話紅樓”:退休後終于畫了240幅

在現場,戴敦邦談及了自己40餘年來與《紅樓夢》的不解之緣。1980年年底,戴敦邦來到交大報到教書,在交大待了17年。而《紅樓夢》的創作正好與交大的教書生涯重合。”英文版《紅樓夢》第一卷是在1977年-1987年之間創作的,當時外文出版社叫我去,說你來畫紅樓夢。要求有兩點,一是給外國人看的作品要富麗堂皇,另外有一個就是要以階級鬥争為綱。”戴敦邦表示,階級鬥争是很難表現的,認為并沒有把《紅樓夢》畫好,心裡感到内疚,“當時隻能了解為多畫一些丫鬟和主人的沖突鬥争。”

戴敦邦久事美術館“緣話紅樓”:退休後終于畫了240幅

英文版《紅樓夢》書影

戴敦邦久事美術館“緣話紅樓”:退休後終于畫了240幅

戴敦邦,《紅樓夢》英文版第一幅插圖

由于對此創作的不滿意,戴敦邦一直希望找一個機會能夠重新畫《紅樓夢》。199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準備出版四大名著的繪畫本,戴敦邦在退休之後得到了好機會,便集中精力,原原本本畫了240幅《紅樓夢》。“把我以前沒有畫過的,賈寶玉、林黛玉的關系等等都畫了。談到《紅樓夢》時,戴敦邦表示,畫這些畫其實是自讨苦吃,并不輕松,但“一畫就想到曹雪芹,我就什麼都不要了。他是這麼偉大的天才,我是畫他的作品,我是‘傍到大款’的人。”

戴敦邦久事美術館“緣話紅樓”:退休後終于畫了240幅

戴敦邦,《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據悉,展覽“緣畫《紅樓夢》展——民間藝人戴敦邦·戴家樣”從6月14日至8月25日,采取預約制免費參觀。參觀者可通過美術館官網、微信公衆号預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