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皇帝系列10:清穆宗同治

作者:品一品中國曆史
清朝皇帝系列10:清穆宗同治

清穆宗同治(清朝第十位皇帝)

辛酉政變,慈禧垂簾聽政,洋務運動

同治名載淳,鹹豐獨子(次子沒出生夭折),母親慈禧,在護送鹹豐帝梓宮回宮之際,慈禧聯合慈安和恭親王奕訢合謀發動辛酉政變,處死或革職八位顧命大臣,兩宮太後垂簾聽政,慈禧自己掌握實權,改年号同治:兩宮太後臨朝

同治6歲登基,1862年——1874年在位13年,19歲病死

同治幼年喪父(鹹豐),6歲登基不能享受童年之樂,跟慈禧關系不好,經常受到訓斥,婚姻不如意,19歲就死去

同治小時候不好好讀書,犯了紀律,老師就懲罰陪讀的,同治小,覺得很好玩

同治3年(1864年),清軍攻入太平天國首都天京

同治6年,東撚軍被平定

同治7年,西撚軍主力被平定

同治9年,兩江總督馬新贻被刺殺

同治12年(18歲)開始親政,看奏章都困難(小時候不好好讀書),而實際上同治的第一個老師就是慈禧

鹹豐11年,辛酉政變發生

清朝皇帝系列10:清穆宗同治

辛酉政變

1.争取民心,英法聯軍的侵入,兩宮皇太後和奕訢說是當時大臣的責任,大臣端華誘騙了巴夏禮,英法聯軍才打到北京,因為他們誤導鹹豐,鹹豐才逃到避暑山莊,還阻撓鹹豐回來,這樣抓住了軍心、官心等的穩定

2.掌握皇權,兩枚印章掌握在兩宮皇太後手上

3.搶占先機,八大臣正在辦理喪事,肅順等大臣陪着敬酒還在路上,就被抓了,很快兩個自盡一個處斬,其它五位革職

4.破釜沉舟,如果不先動手,等八大臣辦完喪事,很可能死的就是自己

辛酉政變後,清朝的體制發生了改變,就是垂簾聽政,後來又演變成慈禧專權掌握朝政42年,影響中國的曆史

清朝皇帝系列10:清穆宗同治

短暫的改革與開放:洋務運動

第一次鴉片戰争失敗簽訂《南京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争失敗簽訂《北京條約》

中國人要維新,要改革,此時同治還沒有親政,同治新政主要事情

1.設立總理衙門

中國曆史上首創,管理外交事務,新辦新學堂、兵工廠等,總負責人是奕訢

2.出洋考察

奕訢奏請兩宮太後出國考察準許,報名沒人報,一個叫斌春的,63歲,願意去,于是帶上自己兒子自己三個會外語的,一共五個人去了法國,回來後給周圍的人介紹所見所聞,奕訢很高興

3.教育訓練洋務人才(學外語)

北京設立同文館,開始沒人願意,後來奕訢說免學費,包吃包住,考試合格還有獎金,招了一批學生,培養了早期的外語人才

清朝皇帝系列10:清穆宗同治

4.派留學生出國

招了120個人,12-16歲,第一批30個人坐輪船到了美國,轟動了美國,接觸後說這些孩子聰明伶俐有禮貌,前後四批

這些孩子有的剪頭發,有的跳舞等,于是管理的官員寫奏折,說這些孩子在美國把祖宗的禮法都丢了,回國後會危害國家,于是太後下令,召回了所有學生,很多人學業都沒有完成,但是他們看到了西方的文明,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後來很多都成了中國各個領悟的骨幹

5.洋務求強

清朝認識到,中國不能再閉關自守了,應該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與技術,于是從西方買軍艦、大炮,制造軍艦、大炮、槍支,自己煉鋼鐵,各地興起了洋務高潮

洋務運動是一個很好的曆史機遇,但沒有堅持下去,國内處于太平天國與和團之間,國際處于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入侵之間

同治18歲開始親政,這時慈禧39歲退居幕後,同治為了孝敬母親,自己也想做點事,于是決定重修圓明園,最終因為需要銀兩太多,奕訢聯合大臣上奏,沒有修

同治13年,19歲,病死(可能天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