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歲登基,在位34年都沒能掌權的悲催皇帝

同治年間,同治皇帝的親媽慈禧太後成為了清朝真正的老大,這段時期也是晚清較為平靜的一個階段。

可是,同治皇帝十九歲就離世了,他是他老爸鹹豐唯一的皇子,除他之外也沒皇子可以繼位了。經過周密的考慮之後,慈禧決定立既是同治堂弟又是表弟的載湉做皇帝,也就是曆史上的光緒皇帝。

4歲登基,在位34年都沒能掌權的悲催皇帝

光緒皇帝

光緒繼位的時候才四歲,比同治登基的年齡還要早。想想一個四歲的孩子能懂什麼呢?這樣一來,慈禧自然又是順理成章地把持朝政了。其實對于慈禧來講,不管是立誰做下一任皇帝,都隻是一個傀儡而已,因為真正的皇家實權當然還是掌握在她自己手裡。

小皇帝光緒慢慢長大了,也開始懂事了。幸運的是,光緒從小就有一個非常出色的老師翁同龢,翁老師既要照顧小皇帝的生活起居,又要教他知書懂禮,漸漸地成了小皇帝很重要的一個感情寄托,可謂良師益友。在這個好老師的影響下,光緒從小立志要做一個好皇帝。

可惜的是,翁同龢隻懂讀書,缺乏社會實踐經驗,也沒有什麼城府,所在在帝王之道的領悟上,光緒始終沒有得到太多的鍛煉,學到的知識比較有限。加上這位老師又是個純粹的文人,雖然把自己的一身正氣“傳授”給了光緒,但同時也讓自己的多愁善感、敏感脆弱“傳染”了光緒。

4歲登基,在位34年都沒能掌權的悲催皇帝

翁同龢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之間,光緒皇帝從一個隻會哭鬧的小孩子長成青年才俊了。根據清朝的傳統,他已經到了可以親政的年紀,他等這一天等了很久,正準備大顯身手,做一個标榜史冊的好皇帝。

慈禧心裡當然也清楚得很,自己面臨着歸政。可是已經把持朝政這麼多年,怎麼甘心把來之不易的一切拱手讓人呢?一場明争暗鬥是形勢所迫、在所難免了。

4歲登基,在位34年都沒能掌權的悲催皇帝

慈禧太後

客觀上來看,慈禧已經主持政事多年,有一定的經驗和能力,而光緒皇帝年輕懵懂,缺少經驗,面對當時嚴峻的國家形勢,慈禧不放心把大權交到新帝手上,有這樣的想法也是正常,不全是惡意。

當光緒皇帝十七歲的時候,慈禧太後表面上十分通情達理地歸政了。表面看來上一切風平浪靜,但是光緒的親生父親認為慈禧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倒不如自己識相一點。

于是光緒的父親執着地懇求慈禧太後,說新帝太年輕,沒經驗,強烈要求太後進行訓政。

好了,這一來正合了慈禧的心意,假惺惺地推辭說自己累了,現在正好可以歇歇了,但是最後還是答應了光緒的父親的請求。

好不容易熬出頭的光緒皇帝肯定是被氣壞了,但那是自己老爸的主意啊,能怪誰?表面上還得熱烈歡迎呢。況且姜還是老的辣,就算不是光緒他老爸來請慈禧,也會有另一個人來請的。

4歲登基,在位34年都沒能掌權的悲催皇帝

光緒親生父親:醇親王奕譞

說實在的,當時慈禧的勢力很大,不管是否歸政,她都是真正的掌權者。年輕的光緒皇帝徒有雄心壯志,手中卻無實權。

光緒皇帝心裡非常沖突啊,一面着急想要奪回皇帝的權力,一面又不得不對慈禧唯命是從,實在是無可奈何。

比如,在慈禧六十歲誕辰的時候,恰逢黃海海戰,戰事吃緊,國庫虧空,但光緒為了讨好慈禧,仍然決定大操大辦,慈禧自然是高興。

慈禧想要保護自己的公權力,享受榮華富貴,自然不願意發生戰事,主張議和,但光緒主戰,想要做出政績,向天下證明他的實力,整個朝廷在戰與和的立場搖擺不定。

最後,慈禧太後的生日慶典獲得了圓滿成功,但中日海戰則一敗塗地。

4歲登基,在位34年都沒能掌權的悲催皇帝

光緒與慈禧之間,有過無數次的明争暗鬥中,結果以光緒的失敗告終。可以說,他的一生都活在慈禧的控制之下。

這兩位作為大清末年的最高統治者,面對内憂外患的國家,想的都不是同心協力來救國,而是陷入你争我搶的權力争奪中,大清走向滅亡已然成為定局。

4歲登基,在位34年都沒能掌權的悲催皇帝

作者:竹木成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