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和李鴻章的名字隻差一字,毫無血緣關系,還是政治上的死對頭

說起晚清曆史,李鴻章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很多朋友是從課本上了解到此人曾在《馬關條約》、《辛醜條約》等三十多個不平等條約上留下過墨寶,對其深惡痛絕。近些年來,史學界對李鴻章的評價漸趨公允,他既不是慈禧口中“再造玄黃之人”,也不是一無是處的賣國賊,而是自己所說有心無力的“裱糊匠”。

深入研讀史書,我們會發現,幾乎同時,朝廷之中還有顯赫的人物叫做李鴻藻。因為名字僅僅一字之差,很多人會誤解他與李鴻章有親戚關系。其實兩人在血緣上毫無瓜葛,但在朝堂之上,地位相當,政見不同,是一對實力相當的政敵。

他和李鴻章的名字隻差一字,毫無血緣關系,還是政治上的死對頭

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李鴻章是河北保定人。要說第一次交集,就是1844二人都參加了順天府鄉試,并且考中舉人。此後,李鴻章于1847年考中進士,李鴻藻則在1852年才中進士。

此時的清朝被南邊的太平軍,北方的撚軍鬧得手足無措,岌岌可危。李鴻章主要的工作便是平定叛亂,他辦過團練,加入過曾國藩的幕府,組建淮軍,以書生帶兵開始聲名鵲起。

他和李鴻章的名字隻差一字,毫無血緣關系,還是政治上的死對頭

李鴻藻走的卻是另外一條道路,他被授予編修之後,先是從事多年的河南學政工作,以文采好、學問深、品德高尚而聞名于朝野。1861年,鹹豐皇帝聽取群臣建議,決定讓李鴻藻教授大阿哥載淳讀書。載淳繼位後,就是同治皇帝,李鴻藻一躍成為帝師。

清朝皇帝對于自己的老師都很優待,很多帝師都能夠享盡高官厚祿。李鴻藻也不例外,同治登基之後,他一路平步青雲,成為朝堂重臣。

李鴻章為官,講究的是務實、變通,後來還是洋務運動的倡導者,是“洋務派”的領袖。李鴻藻則完全不同,他是典型的守舊作風,對于外界新生事物并不感冒,但一生謹守程朱理學,節操和人品道德是令人稱贊的。他被認為是“清流派”的領袖。

他和李鴻章的名字隻差一字,毫無血緣關系,還是政治上的死對頭

慈禧和同治都想重修圓明園,為自己增添娛樂場所。他請求二宮念及國力衰弱、民生艱難,多次公開上書皇帝或者暗中密奏,明确表示應該把财政用在國家更需要的地方,這些不該花的銀子就不花。最終,他迫使慈禧和同治斷了重修圓明園的念頭。

冀中河間出現災荒時,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地。他和張之洞一起,寫了捐款啟事,号召官員們捐錢幫助百姓度過難關。這份原稿尚存,也僅有29名官員響應,募捐者大多數為幾十兩,而李鴻藻力捐銀五百兩。

他和李鴻章的名字隻差一字,毫無血緣關系,還是政治上的死對頭

李鴻藻的最大功勞,是他以堅定的态度和堅強的決心,為大陸挽回了上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這是在1871年,俄國利用阿古柏叛亂之機,悍然出兵侵占伊犁地區。1877年,左宗棠擊敗阿古柏收複新疆大片土地。次年,清政府派欽差大臣崇厚出使俄國,商談歸還伊犁等問題。

但是崇厚是個賣國賊,他擅自與沙俄簽訂了《裡瓦幾亞條約》,使中國喪失了伊犁城以外的大片領土。消息傳來,李鴻藻斷然反對簽約,他一方面發動清流派彈劾李鴻章用人不當,一方面慷慨陳詞,請求清廷另派使節修改條約。

在他的強烈主張下,清廷将崇厚革職拿問,并派出英法公使曾紀澤兼任出使俄國公使,赴俄談判改約。在曾紀澤的艱苦努力下,條約得以修改,祖國上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得以保全。

他和李鴻章的名字隻差一字,毫無血緣關系,還是政治上的死對頭

李鴻藻和李鴻章,一個是清流領袖,一個是洋務首領;一個主張以道德文章治理天下,一個主張務實求變。他們的政見格格不入,經常在朝堂之上争論得面紅耳赤,其中最大的一次争端就是因為甲午中日戰争而起。

當甲午海戰開始時,李鴻章主張避戰,李鴻藻則力主開戰。當時的翰林全部站在李鴻藻一邊,連對日宣戰的诏書都是李鴻藻堅持頒布的。即使海戰失利,他仍然一而再,再而三上書鼓勵光緒皇帝,堅持開源節流,重整軍備,永不言敗。

面對李鴻章這個最大的主和派,他質問北洋艦隊建立後的作用為何?面對海戰失敗,他力主殺李鴻章以謝天下,甚至提出遷都再戰。面對李鴻章處處說打不過日本,他對光緒說李鴻章是挾洋自重,專橫跋扈不亞于年羹堯。直到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後,李鴻藻與翁同龢仍然旗幟鮮明的反對該條約生效。

他和李鴻章的名字隻差一字,毫無血緣關系,還是政治上的死對頭

三年後,心力交瘁的李鴻藻病逝。在他臨死之前,向光緒帝遞送了遺疏,再三痛陳朝廷利弊,希望光緒能奮發振作,力圖富強。光緒帝讀後十分傷心,贈予谥号文正,李鴻藻也成為清朝八個文正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