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淦昌背後的女人,吳月琴:丈夫消失的17年裡,一人撐起一個家一、了不起的核實體學家二、改名王京,消失17年三、為了核試驗奔波忙碌

王淦昌背後的女人,吳月琴:丈夫消失的17年裡,一人撐起一個家一、了不起的核實體學家二、改名王京,消失17年三、為了核試驗奔波忙碌
"我願以身許國"

在中國曆史上從來都不缺少以身許國的愛國志士,雖然如此,可是想要做到以身許國卻非易事。

"以身許國"意味着你要不得不放棄許多的東西,包括你的家庭、事業甚至可能随時都有犧牲的風險。但為了踐行自己的誓言和祖國的強大我們别無選擇,隻能選擇犧牲小我,成全大我。

在我國曆史上曾經有一位這樣了不起的愛國科學家,他就是我國的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為了我國的核實體事業他放棄了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的機會。

而化名王京17年,後來在一次會面中被自己的學生鄧稼喊出了真名,被喊出真名後,師生二人竟然抱頭痛哭起來。

為何王淦昌會選擇放棄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而選擇隐姓埋名呢?在王淦昌先生的身上到底有着多少傳奇故事。

王淦昌背後的女人,吳月琴:丈夫消失的17年裡,一人撐起一個家一、了不起的核實體學家二、改名王京,消失17年三、為了核試驗奔波忙碌

上個世紀初的時候,王淦昌先生出生在江蘇的一個小鎮上。王淦昌先生為何能夠取得那麼大的科學成就呢?我覺得與以下幾個方面分不開:

一是,王淦昌先生的刻苦求學。王淦昌先生十分珍惜上學的機會,希望能夠用自己所學到的東西為國家做貢獻。高中畢業以後,王淦昌先生為了提高自己的外語水準,還專門報了一個班,這為以後他的出外留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王淦昌先生在大學時所報考的專業是當時還比較冷門的實體專業,而他身邊很多好友都報考的是熱門的金融和法律專業。

很多人覺得實體學既難學,學好了将來也沒有什麼出息。但王淦昌先生卻不這樣認為,他知道實體學有着巨大的潛力,是以十分喜歡專研實體學。

因為在校期間,王淦昌先生的優異成績和優秀表現,他被留在學校任教。可是,王淦昌先生還是想進一步開拓自己的知識和眼界。

是以他繼續努力學習,終于争取到了公費留學的機會,而且所去的地方還是當時中衆多知名實體學家的集聚地德國柏林。

王淦昌背後的女人,吳月琴:丈夫消失的17年裡,一人撐起一個家一、了不起的核實體學家二、改名王京,消失17年三、為了核試驗奔波忙碌

二是,出國留學幫助他打開了思維和獲得名師的指教。在德國柏林留學的時候,王淦昌先生有幸師從著名核實體學家邁特納。在邁特納的指點之下,王淦昌先後發表了許多具有轟動性的論文,還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

值得一談的是,王淦昌在外國留學期間所論述的中子設想幫助了一位英國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王淦昌先生的學術水準之高從中可見一斑。

三是,王淦昌先生強大的學習和探索能力。王淦昌先生在求學的過程中一直表現出強大的學習能力,從公費出國留學,到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還曾經受邀到歐洲多個國家進行學術通路,并受到了國外許多著名專家學者的贊許。

王淦昌背後的女人,吳月琴:丈夫消失的17年裡,一人撐起一個家一、了不起的核實體學家二、改名王京,消失17年三、為了核試驗奔波忙碌

王淦昌先生還是一個十分喜歡探索未知事物的人。比如選擇冷門的實體學,提出中子設想等。

王淦昌先生憑借着自己的刻苦求學,以及名師的指點,慢慢地從一個對實體學懵懂無知的年輕小夥逐漸成長為一個了不起的核實體學家。

在德國完成學業之後,懷着滿腔報國熱血的王淦昌先生回到了祖國,為祖國培養了不少的人才,以及做出一番了不起的成績。

王淦昌先生從德國回來之後現在國内多家大學執教,講授實體學。在這一時期,他先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青年。在這其中,就包括鄧稼先和日後獲得了諾獎的李政道。

新中國成立以後,他又開始為新中國的核事業奔波忙碌,隐姓埋名。1961年,剛從蘇聯回來不久的王淦昌先生就被邀請到了核部門相關上司的辦公室,上司找他的原因也很簡單。

一是希望他能夠參加中國的核試驗,并且希望他放棄現在所研究的方向。二是,詢問他是否能夠改名,以此加強保密。

王淦昌背後的女人,吳月琴:丈夫消失的17年裡,一人撐起一個家一、了不起的核實體學家二、改名王京,消失17年三、為了核試驗奔波忙碌

王淦昌先生聽完後,馬上表示:自己願意改名,并親筆寫下了"王京",以此作為自己的新名字。并當即表示:我願以身許國。

雖然是簡簡單單的6個字,但他的分量一點也不小。這表示他從此不能夠再抛頭露面、發表自己的學術報告,更失去了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可是,王淦昌先生并不後悔。

從此,王淦昌先生以王京為名,消失了整整17年,一直不為人所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核武器的研制工作中,家人與他的聯系方式也隻能依靠書信,其他的都一無所知。

核武器的實驗無疑是十分艱難困苦的,可是,王淦昌先生還是堅持為了核武器的研制奔波忙碌。

王淦昌背後的女人,吳月琴:丈夫消失的17年裡,一人撐起一個家一、了不起的核實體學家二、改名王京,消失17年三、為了核試驗奔波忙碌

為了我國的第一次核試驗,王淦昌先生可以說是殚精竭慮。在進行第一次地下核試驗的時候,正值特殊時期,許多參與工作的科技人員都受到了沖擊和影響.

是以核試驗基地基本處于半癱瘓狀态,面對這樣的情形,王淦昌心痛不已,于是他主動去進行聯絡和勸說,希望大家能以工作為重,終于在王淦昌的努力下,實驗得以完成。

在特殊時期,王淦昌不顧70多歲的高齡跋山涉水地在高原上奔波忙碌,不得不令人驚歎!因為工作緣故,他的學生鄧稼先有幸與這位恩師一起為祖國的核武器研制共同出力。

王淦昌背後的女人,吳月琴:丈夫消失的17年裡,一人撐起一個家一、了不起的核實體學家二、改名王京,消失17年三、為了核試驗奔波忙碌

有一次在除夕聚會上,王淦昌先生與他的學生鄧稼先不期而遇,兩人把酒共盞,酒意正濃時,鄧稼先說:叫了王京幾十年了,就讓我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說完兩人熱淚盈眶。

在王淦昌先生90歲生日的時候,他表示:這一生他最為滿意的兩件事情除了他的研究成果,就是他的妻子和兒女。

在王淦昌先生的人生的跌宕起伏中,總是在背後站着一個了不起的女人,那就是他的發妻吳月琴女士。

在他身患重病的時候,吳月琴女士為他求醫問藥,在他出國留學的時候,一個人帶着兩個還小的孩子。在消失的17年裡,她又一個人撐起了一個家。當然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經曆。

王淦昌背後的女人,吳月琴:丈夫消失的17年裡,一人撐起一個家一、了不起的核實體學家二、改名王京,消失17年三、為了核試驗奔波忙碌

在妻子逝世後,他因為極度悲傷,加上本身早已身患重病,漸漸地身體就不行了,在妻子逝世後,沒多久,一代科學大師王淦昌先生也離開了人世間,令人痛惜不已。

面對國家的需要,王淦昌先生毫不遲疑地表示:我願以身許國。王淦昌先生一直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着自己所許下的誓言。

這就是了不起的愛國科學家王淦昌先生,令人敬佩不已!

文/趙賀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