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黔」041

黔黑,◆1.染黑。○[南朝][宋][鮑照]《園葵賦》:“烏非黔黑,鶴豈浴淨?”◆2.不潔白;污穢。○[林紓]《<慎宜軒文集>序》:“蓋天下文章,務衷於正軌,其敢為黔黑兇獰之句,務使人見而沮喪者,雖[揚雄]氏之好奇,不如是也。”

邑中黔,◆《左傳‧襄公十七年》:“宋[皇國父]為太宰,為[平公]築臺,妨於農收。○[子罕]請俟農功之畢,公弗許。築者謳曰:‘[澤門]之晰,實興我役。邑中之黔,實慰我心。’”[杜預]注:“[子罕]黑色而居邑中。”○[宋]賢大夫[司城子罕]膚色黑,家住邑之中,時人呼為“邑中之黔”。後因以“邑中黔”為恤民循吏的典故。○[前蜀][韋莊]《冬日長安感志寄獻虢州崔郎中二十韻》:“濟物便同川上楫,慰心還似邑中黔。”

黔刺,◆在皮膚上刺涅。○[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兵部‧刺軍》:“本朝極重黔刺,[太祖]厲禁不許,嗣聖濫用,乃有極可笑者。”

黔醜(黔醜),◆污黑醜陋。○[清][馮城]《兵差行》:“[乾州]難民半黔醜,雨濘沒髁僵復走。”

黔喙,◆黑嘴。借指牲畜野獸之類。○《易‧說卦》:“艮為山……為黔喙之屬。”○[陸德明]釋文:“謂虎豹之屬,貪冒之類。”○[孔穎達]疏:“取其山居之獸也。”○《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於是掘徙骸骨,家中皆愈”[裴松之]注引[三國][魏][管辰]《管輅別傳》:“夫萬物之化,一例之道也。是以[夏][鯀],天子之父,[趙王][如意],[漢祖]之子,而[鯀]為黃熊,[如意]為蒼狗,斯亦至尊之位而為黔喙之類也。”

黔落,◆冶銅鑄幣的場所。○《管子‧山權數》:“請立幣。國銅,以二年之粟顧之。立黔落,力重,與天下調。”○[郭沫若]等集校:“黔落殆冶銅鑄幣之場所……所言為鑄幣事,與市廛無關。鼓鑄必多用燃料而成聚落,故稱其為黔落歟?”

黔口,◆黑口。

黔突,◆因炊爨而熏黑了的煙囪。○《文子‧自然》:“[孔子]無黔突,[墨子]無煖席。”○[唐][李商隱]《五言述德抒情詩》:“豈有曾黔突,徒勞不倚衡。”○[明][劉基]《拙逸解》:“是故[仲尼]多能,坐不煖席;[墨]卻雲梯,走不黔突。”

突黔,◆[漢][班固]《答賓戲》:“聖哲之治,棲棲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突,煙囪。黔,謂舉炊時為煙熏黑。後以“突黔”指舉炊。○[清][趙翼]《甌北詩話‧杜少陵詩》:“以後流落[湖][湘],并無突黔之地矣。”

墨突不黔,◆見“墨突”。

黔竈,◆猶黔突。○[南朝][齊][謝朓]《忝役湘州與宣城吏民別》詩:“下車遽暄席,紆服始黔竈。”○[宋][晁補之]《郊居與八弟無斁讀書》詩:“十年未弛負,半世不黔竈。”

羊黔,◆見“羊坽”。古代攻城的一種戰具。 高積薪土, 以攻敵人。

黔首,◆古代稱平民;老百姓。○《禮記‧祭義》:“明命鬼神,以為黔首則。”○[鄭玄]注:“黔首,謂民也。”○[孔穎達]疏:“黔首,謂萬民也。黔,謂黑也。凡人以黑巾覆頭,故謂之黔首。”○《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六年……更民名曰黔首。”○[唐][元稹]《出門行》:“喪車黔首葬,吊客青蠅至。”○[嚴復]《原強》:“當是之時,哀哀黔首,衽草枕戈,不得喙息。”

黔蒼(黔蒼),◆黔首蒼生。謂平民百姓。○[宋][劉克莊]《沁園春‧九和林卿韻》詞:“從前錯,欲區區手援,天下黔蒼。”○[明]徐渭《六昔》詩:“昔黔蒼,萬夫英;今視之,蠅所生。”

蒼黔(蒼黔),◆百姓。○[唐][張九齡]《和聖制溫泉》:“吾君利物心,玄澤浸蒼黔。”○[宋][王安石]《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謳謠喧井邑,惠化穆蒼黔。”○[清][李漁]《奈何天‧助邊》:“祗為着蒼黔凋敝,水旱頻仍,比戶嗟呀。”

黔黎,◆黔首黎民。指百姓。○[漢][應劭]《風俗通‧怪神‧城陽景王祠》:“死生有命,吉兇由人,哀我黔黎,漸染迷謬,豈樂也哉?”[宋][蘇軾]《款塞來享》詩:“輸忠脩貢職,棄過為黔黎。”○[艾蕪]《我在仰光的時候》:“嗟半殖黔黎,久困纏縛,快睹約法三章。”

黎黔,◆黎民。○[元][張養浩]《贈劉仲憲》詩:“奈何溫飽不自謀,日為黎黔欲長哭!”

黔民,◆平民百姓。○[漢][蔡邕]《王子喬碑》:“祐邦國,相黔民,光景福,耀無垠。”

黔庶,◆黔首庶民。指百姓。○[晉][盧諶]《贈崔溫》詩:“亦既弛負擔,忝位宰黔庶。”○《南史‧袁湛傳》:“斂骨吹魂,還編黔庶。”○[清][顧炎武]《菰中隨筆》:“按兩[漢]二千石長吏,皆可以自辟曹掾,而所辟大概多取管屬賢士之有才能操守者。蓋必如是,乃能知閭裡之奸邪,黔庶之休戚。”

黔細(黔細),◆黔首細民。指平民、老百姓。○[晉][郭璞]《省刑疏》:“臣主未寧於上,黔細未輯於下。”

黔愚,◆指平民百姓。○[唐][韋瓘]《南陵縣大農陂記》:“且黔愚皆苦於始作,而泰於成功。”

黔皁,◆黔首、皁隸的並稱。指一般平民。○《南齊書‧武帝紀》:“鳴青鸞於東郊,冕朱紘而蒞事,仰薦宗禋,俯勗黔皁。”

黔烝,◆黔首烝黎。指老百姓。○[明][夏完淳]《有人此有土》:“大抵以休民為首,勤其百年之計,因之黔烝休乂,畋宅孿興耳。”

蒸黔,◆百姓。○[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四:“朕念三聖之愛育蒸黔,垂著典法,申戒官吏,簡恤刑章,深切丁寧,斯為至矣。”○《續資治通鑒‧宋真宗鹹平三年》:“而言事之臣,不明大體,務為改革,罔恤蒸黔。”

黔南,◆[貴州省]的別稱。○[貴州]本別稱“黔”,又因位於國土南部,故名。○[宋][陸遊]《東山》詩:“駝酥鵝黃出[隴右],熊肪玉白[黔南]來。”

黔江,◆1.水名。○[貴州][烏江]流入[四川]境,亦稱[黔江]。○[唐][韓愈]《送靈師》詩:“尋勝不憚險,[黔江]屢洄沿。”◆2.水名。○[西江]中遊[象州縣][石龍]至[桂平縣]城段的別稱。在[廣西]中部。

黔巫,◆指[四川][巫山]及古[黔中]一帶。○[唐][元稹]《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鯨吞近溟漲,猿鬧接[黔][巫]。”

黔劇(黔劇),◆戲曲劇種。流行於[貴州]。由曲藝“文琴”(一種用揚琴伴奏的說唱形式)發展而成,原名文琴戲,1958年起,改稱“黔劇”。

黔驢(黔驢),◆比喻虛有其表、技藝低下的人。○[宋][歐陽修]《和武平學士歲晚禁直書懷五言二十韻》:“貪榮同[衛]鶴,取笑類[黔]驢。”○[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月餘,婦起,賓事良人。久覺[黔]驢無技,漸狎,漸嘲,漸罵。”○《三元裡人民抗英鬥爭史料‧鄉民討英夷檄》:“我[粵東]乃文物之邦,豈容社鼠;人才皆英勇之士,盡識[黔]驢。”參見“黔驢之技-黔驢之技”。

黔驢技孤(黔驢技孤),◆同“黔驢之技”。[明][孫仁孺]《東郭記‧妾婦之道》:“腐鼠堪驚,[黔]驢技孤,也應狼跋其胡。”

黔驢技盡(黔驢技盡),◆比喻僅有的一點本領也用完了。○[清][朱之瑜]《答王師吉書》:“特恐[黔]驢技盡,為諸鄉親羞耳。”亦作“黔驢技窮-黔驢技窮”。○[郭沫若]《羽書集‧汪精衛進了墳墓》:“打了一年多的鑼鼓,僅僅湊集了三十名的臭傀儡,沒有辦法,勉強準備登臺,在[日本]人也可以說是‘[黔]驢技窮’了。”○[劉紹棠]《地火》第十五章:“[小畫眉][金哥]已經[黔]驢技窮,卻仍不死心。”參見“黔驢之技”。

黔驢技窮(黔驢技窮),◆見“黔驢技盡”。

黔驢之技(黔驢之技),◆[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尨然大物也,以為神……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老虎於是大聲吼叫,撲上去,“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後以“黔驢之技”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宋][李曾伯]《代襄閫回陳總領賀轉官》:“秉鉞專征,實愧[嚴尤]之三策;賜書增秩,已膺[甘茂]之十官。雖長蛇之勢若粗雄,而[黔]驢之技已盡展。”○[毛澤東]《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柳宗元]曾經描寫過的[黔]驢之技,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訓。”

黔驢之伎,◆同“黔驢之技”。○宋歐陽修《亳州乞緻仕第三表》:“昔而少健,黔驢之伎已殫;今也病衰,駑馬之疲難強。”

黔之驢,◆同“黔驢”。○金李俊民《宣差射虎》詩:“可憐肉食無遠圖,伎倆不及黔之驢。”○元方回《題趙繼孫拙齋》詩:“我亦笑爾巧,技止黔之驢。”

黔婁(黔婁),◆人名。據[漢][劉向]《列女傳‧魯黔婁妻》載,[黔婁]為[春秋][魯]人。○《漢書‧藝文志》、[晉][皇甫謐]《高士傳‧黔婁先生》則說是[齊]人。隱士,不肯出仕,家貧,死時衾不蔽體。○[晉][陶潛]《詠貧士》之四;“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後作為貧士的代稱。○[唐][元稹]《三遣悲懷》詩:“[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清][龔自珍]《哭鄭八丈》詩:“由來炊火絕,窮死一[黔婁]。”○[郁達夫]《志亡兒耀春之殤》詩之二:“兩年掌上晨昏舞,慰我[黔婁]一段貧。”

黔婁妻(黔婁妻),◆據[漢][劉向]《列女傳‧魯黔婁妻》載:[黔婁]死,[曾子]往吊,見以布被覆屍,覆頭則足見,覆足則頭見。○[曾子]曰:“斜引其被則斂矣。”○[黔]妻曰:“斜而有餘,不如正而不足也。”後以“黔婁妻”指安貧樂道的賢德之妻。○[清][顧陳垿]《分擬鮑參軍白頭吟》:“不見[黔婁]妻,相看雪盈簪。”

黔婁被,◆見“黔婁衾”。

黔婁衾,◆○漢劉向《列女傳·魯黔婁妻》:“先生死,曾子與門人往弔之……見先生之屍在牖下,枕墼席槀,緼袍不表,覆以布被,手足不盡斂,覆頭則足見,覆足則頭見。”■後因以“黔婁衾”為賢士清貧的典故。○唐皮日休《七愛詩·元魯山》:“既卧黔婁衾,空立陳寔碑。”○宋陸遊《首春連陰》詩:“老嫗哭子那可聽,僵死不覆黔婁衾。”■亦作“黔婁被”。○元趙孟頫《胡穆仲先生挽詩》:“淚落黔婁被,神傷郭泰巾。”○《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八八回:“有一位是張學士,尊諱以寧,平日清白,奉使安南,卒於途,止襥被而已,有詩雲:‘覆身唯有黔婁被,垂橐渾無陸賈金。’”參見“黔婁妻”。

黔嬴,◆神名。○《楚辭‧遠遊》:“召[黔嬴]而見之兮,為餘先乎平路。”○[王逸]注:“問造化之神以得失。”○[洪興祖]補注:“《大人賦》雲:‘左[玄冥]而右[黔雷]。’注雲:‘[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或曰水神。’”

黔雷,◆即[黔嬴]。○《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左[玄冥]而右[黔雷]兮,前[長離]而後[矞皇]。”○《晉書‧摯虞傳》:“召[黔雷]以先導兮,覲天帝於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