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獵殺紅色十月号》那艘叛逃兵變的戰艦:最後的歸宿是去了中國!

這個世界的萬物都有着奇妙的聯系。美國電影《獵殺紅色十月号》于1990年3月2日上映。該片根據湯姆克萊西的同名小說改編,叙述了蘇聯研制的一艘新型核潛艇“紅十月号”首次試航演習,引發的一場美、蘇兩國軍事鬥争的故事。它的腳本乃是改編自蘇聯曆史上空前絕後的一起軍艦叛逃案件紀實。而這艘著名的戰艦,最後的歸宿竟然是去了中國。

事件經過

1975年11月8日,拉脫維亞共和國首都裡加市的十月革命58周年紀念活動也像蘇聯其他濱海城市一樣,舉行了海軍檢閱活動。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大型獵潛艦“警衛号”起錨離開了受閱艦隊的行列,這事發生在節日第二天。23時10分,載有多門火炮和配置了飛彈的該艦全速駛向了公海。而在此前一小時,其所屬的波羅的海艦隊副司令柯索夫還給艦上打過電話,當時艦上的政治副艦長、海軍少校薩布林代替艦長報告說“一切正常”。但是無人知道為何軍艦要急速開走以及要去何方。

《獵殺紅色十月号》那艘叛逃兵變的戰艦:最後的歸宿是去了中國!

在23時40分,随同“警衛号”出海的一名軍官以非正常方式發來了報告,說軍艦上發生了嘩變。波羅的海艦隊司令部于是發出戰鬥警報,艦隊副司令柯索夫指令在裡加停泊場的軍艦立即出動追擊叛亂分子,并以“嚴重突發事件”為名上報了莫斯科國防部。報警立刻又轉到正在别墅休息的時任蘇聯海軍司令戈爾什科夫那裡,在通往莫斯科的公路上,他在轎車裡同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元帥通上了話,元帥的指令簡短扼要:“追上去消滅它!”

“警衛号”繼續保持着航向,從波羅的海那敞開着的大門一直駛向伊爾本海峽,當艦隊副司令柯索夫乘上殲擊轟炸機淩空而起時,正在睡覺的蘇聯最高上司人勃列日涅夫也接到了報告。

《獵殺紅色十月号》那艘叛逃兵變的戰艦:最後的歸宿是去了中國!

根據格列奇科元帥的指令起飛的是一個戰略空軍飛行團,殲轟機上挂有遠端空對艦飛彈。“警衛号”獵潛艦上也發出了警報:“受到雷達監視,預報在20經度位置上将有飛彈來襲!”11月9日早晨10點,戈爾什科夫司令用無線電通信方式向“警衛号”下達了指令:“停俥!”

然而艦上薩布林的回答是拒絕這樣做,于是格列奇科元帥又以自己名義重複了一遍指令,在答複時薩布林在艦上的廣播中發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反對勃列日涅夫的聲明:“全體注意!全體注意!全體注意!這裡是大型獵潛艦‘警衛号’!我們不是祖國的叛徒,也不是不擇手段的冒險分子。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有關全體人民前程、命運的問題,在絕非來自黨和政府的壓力而是在全民熱議後成為集體意願的情況下,迫切需要公開提出了。我們在這篇聲明中,為祖國的未來着想,表達我們全體人員無愧真正共産黨人的負責态度。我們同樣意識到,現實危險正在于,或是遭緻肉體消滅或是合乎規範地做這個國家的馴服工具和雇傭者,這是我們不得已采取行動的原因。為此我們向國内外一切人呼籲支援。如果在我們指定的時間——莫斯科時間21:30時,你們的電視機熒屏上還未出現我們中某個代表人物,那就請求你們不要上工并且堅持罷工直到我們恢複自由為止。同志們,請支援我們,再見!”随後艦上的無線電員又加上了自己的一句話:“别了,兄弟們!”

伊爾本海峽此時仍像往常一樣商船雲集,在濃霧中隻能勉強看清一個個船的桅尖。為從中辨認出“警衛号”,飛行員們努力降低飛行高度以便看清船舷上的編号。10時25分一架雅克-28型戰鬥轟炸機以一陣航炮點射封鎖住了獵潛艦的前方航道,接着後面一架飛機在獵潛艦周邊投下了炸彈,彈片直落到“警衛号”的甲闆上,獵潛艦不得不停駛。這時又有武裝直升機機降的特種兵分隊登上了甲闆,薩布林當即被捕,“警衛号”返航回到裡加,偵查、審訊等辦案工作開始。

《獵殺紅色十月号》那艘叛逃兵變的戰艦:最後的歸宿是去了中國!

調查、審判直到宣判

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蘇聯國防部、蘇聯國家最高法院、蘇聯國家最高檢察院在結束了對1975年11月8日至9日大型獵潛艦“警衛号”叛逃事件中14名被告的案件調查後,向蘇共中央提出了絕密性質的報告,總書記勃列日涅夫閱後批示:同意。

報告中說:現已查明,這次罪行的組織者薩布林受修正主義思想影響,多年中醞釀着對蘇聯現實的敵視觀點。在1975年春,他以書寫形式表達了這些觀點并用錄音帶錄音儲存,在事件發生中他向全艦人員播放了這一内容的原始錄音。薩布林的政治“綱領”借用了一切反動資産階級的污蔑宣傳語彙,說什麼馬列主義已經“陳腐不堪”,蘇聯黨和國家機構中“官僚主義壟斷”,并喊出要蘇共放棄上司地位并成立新的“更進步的”政黨等口号。1975年春,他準備了劫持軍艦的具體計劃,并準備為提出改變蘇聯國家制度這種要求充當“政治代言人”,和蘇維埃政權作鬥争。

《獵殺紅色十月号》那艘叛逃兵變的戰艦:最後的歸宿是去了中國!

為把這個計劃付諸實施,薩布林分析了全艦人員的心理狀态,拉攏個别軍人,使他們對蘇維埃政權的現實産生不滿。然而,正如調查結果所證明的,他網羅同夥并在艦上建立反蘇團體的目的并未成功。隻是在事件發生的前三天,薩布林才把自己的犯罪意圖告知了水手謝英,得到了他的支援,并轉交給他帶有反蘇言論的那盤錄音錄音帶用于播放。而謝英此人在入伍前就有犯罪前科,即參與盜竊活動,曾被依法追究。他在服役期間也有13次違紀記錄,被組織上認定為政治不健康者。在“警衛号”事件中謝英從薩布林處得到了手槍,幫助他逮捕了艦長,參加了對拒絕支援薩布林的軍官們和準尉們的禁閉和看守。艦上部分人員試圖反抗以救出艦長逮捕薩布林,戈培洛夫軍士就是在那時負傷的。

薩布林在劫持“警衛号”的反叛行動中出于誘惑部分艦上人員的目的,他運用自己政治副艦長的地位行事。為掩飾其敵對思想,他借助歪理邪說籠絡人心,将其黑貨和被其曲解的馬列主義經典語句摻雜在一起,教人難以識破。由于薩布林的罪惡行動,“警衛号”獵潛艦擅自離開裡加灣自蘇聯水域駛向瑞典方向達21海裡。薩布林對上級上司屢次明确要求其傳回港口的指令置之不理,隻是在指揮員采取了果斷措施并有艦上人員制止後“警衛号”才被迫傳回基地,使得“警衛号”整整有16個小時脫離海軍部隊的戰鬥崗位。

根據偵查過程中得到的薩布林所犯罪行的确鑿證據,認定其性質屬于破壞蘇聯國家安全以及有損軍隊實力的完全蓄意的叛國行為,薩布林本人被認定為叛國案主犯,而謝英被認定為叛國案同謀犯。其餘12名被告都是20到23歲的年輕水兵,他們由于缺乏足夠的生活經驗和政治素質,受薩布林蒙蔽而誤入歧途,盡管他們起初對薩布林的叛變意圖一無所知,但他們在實際上幫助了薩布林的行動,參與了劫持軍艦的罪行。事發之初他們當中一些人還曾拒絕參與并受到禁閉,從調查中可以得知他們并無叛國念頭,由于事件的意外性和突發性,他們未能及時認識到薩布林那罪惡行動的實質,被脅迫行動直到最後。在對他們的審訊中,他們配合并提供了詳盡的有關證詞并表示深刻悔悟,一緻譴責這一罪行,是以對他們既往不咎,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獵殺紅色十月号》那艘叛逃兵變的戰艦:最後的歸宿是去了中國!

考慮到大型獵潛艦“警衛号”叛逃事件的非常性質,我們認為薩布林和謝英應當接受叛國罪指控并将其提送蘇聯最高軍事法庭,其餘12名脅從者不予訴諸法律,而是根據蘇聯國防部的紀律條令嚴厲處罰。

蘇聯最高軍事法院1976年7月13日發出了該案件的判決書:

一、海軍少校薩布林,1937年1月1日出生于列甯格勒,是以案已被開除蘇共黨籍,受過高等教育,已婚,無前科,1956年起在海軍服役。被認定犯有叛國罪,依法判處死刑,剝奪海軍少校軍銜,剝奪一切生前榮譽,并追繳所有曾獲得的勳章、獎章。

二、水兵謝英,1953年3月7日出生于阿爾泰邊區魯波措夫斯克市,是以案已被開除蘇聯共青團團籍,十年教育程度,未婚,無前科,從1973年5月起在海軍服役。被認定為參與叛國行為罪(脅從性質),依法剝奪人身自由8年,其中前2年在監獄服刑,後6年在勞動教養院嚴加管教。在押時間抵償刑期,自1975年11月9日算起。

依照法律程式,對上述判決不得提出上訴和抗訴。

法庭調查中提出,考慮到薩布林罪行的特殊危害性,認為必須依法嚴懲。盡管在審理中也注意到薩布林完全認罪,在法庭上表示追悔,以及他還有未成年孩子需要撫養,并在服役期間多次受到表獎等情況。在為謝英定罪時,詳細地分析了他對自己罪行的供詞以及在法庭的悔過陳述,還考慮到他犯下之罪行是其上級薩布林指使、指令的結果,是以建議就其犯罪的性質和程度依法減輕刑罰。

《獵殺紅色十月号》那艘叛逃兵變的戰艦:最後的歸宿是去了中國!

案件到此尚未處理完結,1976年8月2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波德戈爾内又簽署了一項指令:審閱了蘇聯最高檢察院和蘇聯最高法院建議赦免對薩布林所判死刑的請求。鑒于其所犯罪行的特殊嚴重性質,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指令:駁回這一請求。至此這一案件才畫上了句号。附帶的事實是,“警衛号”獵潛艦此後也從波羅的海艦隊的序列中消失,被改作他用了。

1135型“警戒”号大型反潛艦建造于1973年,排水量3200噸,速度32節,續航時間30天。武器裝備為4具“暴風雪”反潛飛彈系統,2套40枚“黃蜂”防空飛彈系統,2門АК-726型76毫米雙管自行火炮,2具533毫米魚雷發射器,4枚射程50公裡的遠端魚雷、2套射程6公裡的12管РБУ-6000反潛火箭深彈系統。

《獵殺紅色十月号》那艘叛逃兵變的戰艦:最後的歸宿是去了中國!

薩布林事件後,“警戒”由大型反潛艦更型為護衛艦,名稱未變,1976年初,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轉隸太平洋艦隊服役,成為堪察加區艦隊第173大型反潛艦支隊的旗艦,1977-1984年間被評為“太平洋艦隊最優秀的艦艇”。2002年10月13日正式退役,随後,中國華信集團從俄羅斯海軍手裡買下了這艘軍艦,拖到江蘇省靖江敦豐拆船公司,被拆解為廢鋼,這艘曾經大名鼎鼎的軍艦在此走到了終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