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竹林七賢之向秀:為何如此内秀?

作者:煤山後那棵松

說到向秀,大家一定不陌生,他是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他的生平事迹。

大家認識向秀,多半緣于魯迅的《為了忘卻的紀念》:"年輕時讀向子期《思舊賦》,很怪它為什麼隻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又煞了尾。然而現在我懂得了。"

竹林七賢之向秀:為何如此内秀?

向秀,字子期,今河南人,竹林七賢之一,擅長打鐵。向秀年少的時候,文章就寫得非常漂亮,遠近聞名,後來研讀《莊子》,造詣很高,在山中講學的時候被山濤知道了。

山濤來了興趣,很想認識向秀,在聽了他的一次課程後,有如醍醐灌頂般恍然大悟,認為他講的高妙玄遠,見解超凡,于是就認識了他,兩人成為了忘年交。

在結識山濤之後,向秀又認識了阮籍和嵇康。向秀平時喜歡讀書,與嵇康和呂安等人經常一起玩,但他不擅長喝酒,阮籍卻很喜歡喝酒,是以他倆雖然在這方面不太一樣,但并不妨礙他們成為至交。

竹林七賢之向秀:為何如此内秀?

向秀助嵇康打鐵時,親眼見證了鐘會被嵇康奚落,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對答:嵇康問:"何所聞而來,何所聞而去?"鐘會答:"聞所聞而來,聞所聞而去。"這件事情遂成了嵇康被殺的源頭。向秀目睹了後來一切,也影響了他以後的人生道路。

那時洛陽城裡有好多槐樹。槐樹葉子小,秋風一起就落了,灰灰黃黃地落了一地。街道兩側全是灰色的房子,穿着灰色衣服的老百姓,在街頭慢慢走着,使整座城市顯得了無生氣。

是以,向秀的心情是不可能愉快的。他很少說話,就是寫起來文章來,也是吞吞吐吐的。魯迅先生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中說:"年輕時讀《思舊賦》,很怪他為什麼隻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卻又煞了尾。"

竹林七賢之向秀:為何如此内秀?

魯迅怪罪的這個"他",就是向秀。這篇《思舊賦》,是向秀在嵇康被殺後寫的紀念性文章。在那種"禁锢得比罐頭還嚴密"的黑暗中,向秀寫文章剛開頭就結尾,閃爍其詞,是可以了解的。

向秀名列"竹林七賢",其逍遙新義及《莊子注》裡所闡述的儒道精神相容的觀點,雖曆千年卻依然散發獨特光彩。從這個意義上說,向秀必将随着《莊子》、《莊子注》的廣泛流播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