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日人物-向秀,竹林七賢之一,推動玄學盛行向秀

作者:每日五詞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一個人學習,容易掉入坐井觀天的坑,歡迎正在學習各類知識的朋友,咱們一起學習,分享經驗,哪怕每天分享一個概念、一個知識點、一個經驗,咱們都能彼此為對方節省時間,加速進步,畢竟每個人的收獲、見解都不一樣。歡迎私信,廣交學友。

緣起詞彙:

邴邴

[ bǐng bǐng ]

詳細釋義

舒暢而喜悅的樣子。

《莊子·大宗師》:“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 向秀 注:“邴邴,喜貌。” 郭象 注:“至人無喜,暢然和适,故似喜也。” 成玄英 疏:“邴邴,喜貌也。” 明 歸有光 《送餘先生南還序》:“而吾 餘先生 於其所取士,與之處,未嘗不邴邴乎其喜也。”

向秀(約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懷(今河南武陟)人。竹林七賢之一。向秀雅好讀書,與嵇康、呂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呂安被司馬昭害死後,向秀應本郡的郡上計到洛陽,受司馬昭接見,後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與任恺等相善。

向秀喜談老莊之學,曾注《莊子》,被贊為“妙析奇緻,大暢玄風(《世說新語·文學》)”,惜注未成便過世,郭象承其《莊子注》餘緒,完成了對莊子的注釋。另有作品《思舊賦》、《難嵇叔夜養生論》。

每日人物-向秀,竹林七賢之一,推動玄學盛行向秀

向秀

人物生平

早年經曆

向秀少年時即以文章俊秀聞名鄉裡,後來研讀《莊子》頗有心得,于鄉裡講學時為山濤所知。山濤聽向秀所講高妙玄遠,見解超凡,如同“已出塵埃而窺絕冥”,二人遂成忘年之交。

竹林之遊

在山濤的接引之下,結識嵇康與阮籍,同為“竹林之遊”。 向秀好讀書,與嵇康、呂安等人友善,但不善喝酒。嵇康“性絕巧而好鍛”,于是經常可以看到二人在嵇康家門前的柳樹下打鐵自娛,嵇康掌錘,向秀鼓風,二人配合默契、旁若無人、自得其樂,同時也為了“以自贍給”,補貼一點家用。向秀還經常去呂安家幫他侍弄菜園子,三人可謂情投意合。

好友遇難

向秀助嵇康打鐵時,親眼見證了鐘會被嵇康奚落。這件事情成了嵇康被殺頭的源頭。向秀目睹了後來發生的一切,這些事也影響了他以後的人生道路。景元四(263)年經曆了嵇康、呂安被司馬昭害死的大悲大痛,向秀在惆怅和迷茫中大徹大悟,在苦悶和徘徊中大徹大悟,心境更加趨于淡泊甯靜,用心闡發莊子思想的精神。

在嵇康、呂安遇害後,向秀曾經西行經過他們舊日的居所,在日暮時分聽到鄰人嘹亮悲摧的笛聲,追思往昔一起遊玩宴樂的情分,懷念嵇康、呂安不受拘束的才情,寫下了千古名篇《思舊賦》。

暮年歲月

嵇康遇害後,向秀迫于強權的壓力,應本郡的郡上計到洛陽,受司馬昭接見,司馬昭問向秀說:“聽說你以前有隐居不仕的“箕山之志”,為什麼今天卻來見我了呢?”秀曰:“像巢父和許由這樣狷介的人,并不了解帝堯求賢若渴的用心,是以隐居的生活并不值得羨慕。” 向秀後來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與任恺等相善。

《晉書·向秀傳》記載:“秀遊讬數賢,蕭屑卒歲,都無注述。唯好莊子,聊應崔撰所注,以備遺忘雲。”向秀喜談老莊之學,當時《莊子》一書雖有流傳,但過去的舊注“莫能究其旨統”,曾注《莊子》一書。向秀剛開始注釋《莊子》的時候,嵇康說:“《莊子》中的玄言妙旨會被注釋弄得僵滞,以前也沒有一個較好的注,你注不好不如不注。”待到向秀将手稿拿出來給嵇康看,嵇康才知道向注使《莊子》的玄理更加美妙,是以對向秀的才識大為歎服。惜注未成向秀便過世,郭象則承其《莊子》餘緒,成書《莊子注》三十三篇,對魏晉玄學有深刻的影響。

《莊子注》剽竊公案

《世說新語》記載:向秀去世後,他的兒子還小,沒有将父親的注釋公布。向秀的文稿被郭象竊取,郭象自己補寫了《秋水》《至樂》、改換了《馬蹄》的注釋,其餘的篇目僅僅對文字稍加整理,遍以自己的名義大行天下。其後千百年來,世人一談到《莊子》的注釋,就将郭象奉為大家,而忽視了向秀的顯著功績。

如果覺得每天小小的積累,也能提升自己的認識,歡迎轉發分享,讓更多的人和咱們一起同行。

小小的改變,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每天多汲取一些見識,也許未來會成為專家,一起邁出這一步吧。

歡迎私信,廣交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