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鲨魚,第一時間,你會想到什麼?
首先,肯定想到的是吃人。
但凡和鲨魚有關的電影,都會出現這樣的畫面,鲨魚循着血腥味,一步一步靠近,最後張開血盆大口把人給吃了,極其血腥。
其次,小編想到的是魚翅。
魚翅是中國傳統的一種山珍海味,也隻有亞洲才有的飲食文化,但由于太過殘忍,已經禁止捕撈鲨魚,否則,吃到現在,鲨魚應該已經讓我們吃絕種了。
好不容易,鲨魚逃過了人類的肆意捕殺,如今兇猛的鲨魚遇到了另一個新問題。
海洋酸化,正在腐蝕鲨魚皮膚
一項研究實驗認為,酸性強的海水正在影響海洋裡的生物。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鲨魚其實 是有鱗片的,而且鱗片結構非常特别。
一般魚的鱗片是扇形的,偏軟,而鲨魚是盾鱗,類似于牙齒的結構,是以鲨魚的皮膚就像锉刀一樣,也具有殺傷力,被它挨到,可能也會血肉模糊,是鲨魚最獨特的盔甲。
但如今,科學家們擔心的是,即使是鲨魚擁有最堅固的盔甲,也遇到了難以抵抗的對手:正在酸化的海洋。
據一項科學研究報道,在氣候的影響下,世界上的海水ph值正在下降。
一般來說,海洋的ph變化不大,幾乎在8.0-8.5之間,酸性越強,ph值越低。
自前工業化時代以來,海洋酸度上升了約30%。造成這樣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大氣中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被海水吸收并轉化為碳酸。
預估,如果排放量繼續以目前的速度增長,到2300年海洋ph值将下降到7.3。
海洋酸化會帶來什麼影響?
科學家認為,鲨魚皮膚上類似牙齒一樣的鱗片,就像鍊甲和潛水服的結合體,不僅能保護鲨魚,而且也能使它們遊動更加流暢。
若海洋的酸度不斷增加,鲨魚的皮膚,就會像長期喝可樂的牙齒一樣,被酸化的水侵蝕,影響日常生活。
不僅如此,研究人員認為,海洋酸化,對含鈣化合物的影響特别大,将對蛤蚌等雙殼類動物的外殼和珊瑚的骨骼造成很大的破壞。
但由于鲨魚既沒有殼,也沒有也沒有堅硬的骨骼,它的骨骸是由軟骨構成的,是以這些變化對鲨魚的有什麼影響,目前還不能确定。
實驗模拟:酸化的海水如何影響鲨魚皮膚。
研究團隊模拟了這一過程。他們把鲨魚分兩組,一組養在正常海水中,另一組放在ph值為7.3的水中,模拟未來的環境。
當鲨魚暴露在酸化的海水後,很快,鲨魚就開始把一種堿碳酸氫鹽抽到血液中來中和酸。但浸泡的時間越長,就會發現,盡管這些鲨魚還能很好地适應酸性環境,但它們的盾鱗變得越來越糟糕。
研究人員檢查了三個樣本,這些樣本在酸性容器中待了9周,在顯微鏡下,他們發現鲨魚的盾鱗有25%的損害,而在中性水裡的那組隻有9.2%的損害。
由于鲨魚的牙齒和盾鱗相似,是以,鲨魚的牙齒可能出現和盾鱗一樣的損害。
研究人員認為,這隻是模拟實驗,真實的海洋可能比實驗更加殘酷。實驗隻進行了幾個月,且目前的ph值并不是非常低,還是非常靠近中性ph7的,是以若情況持續惡化,海洋酸度不斷增加,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