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忘不了的美味:榨廣椒臘肉

作者:夷水傳奇

在土家山寨做客,如果主人家的飯桌上放上了一盤榨廣椒炒臘肉,毋庸置疑,你就是最尊貴的客人。

一盤看似非常平常的菜,看起來比較平凡,取材也就是簡單的包谷粉和臘肉,但做起來卻很有講究。

先來看榨廣椒的做法。将包谷磨成粉,現在一般都用專門的機械,農村裡一般每家都添置有一個,幾百塊錢。往常的時候,一般都是用石磨推的。最好是黃包谷,我們這一帶最懷念的是恩單二号,可惜由于産量不高,這種包谷種子已經買不到了。如果要吃到最純正的黃包谷,好像現在還有一些小子黃的種子,但也已經很少人去種了。

把粉子拌上鹽、辣椒等放在壇子裡腌制,大約一周後就可以取出備用了,當然放久一些會更好,農家人一般一年上頭都搾有酸粉子的,要吃的時候舀一些出來,用油在鍋裡翻炒,黃金亮色的非常漂亮,香味也非常濃郁。

忘不了的美味:榨廣椒臘肉

臘肉是每年冬臘月間洗年豬後就做好的。

一般在洗年豬的時候,都要接上幾個幫忙的,要從豬圈裡将豬捉出來。要幾個身強力壯的人下手,首先抓住豬尾巴,再來兩個人揪住耳朵,屠夫則用撩環勾住豬嘴巴,幾個人掀的掀,拉的拉,将豬弄上殺豬凳。屠夫放血後,将豬擡到腰盆裡用熱水去毛,大家齊心協力用刮子把毛去淨,把蹄殼勾掉。屠夫便下了豬頭和項圈,在豬背脊上劃上一刀。幾人扣手将豬身挂在樓梯上,開始開腸破肚。

把腸子取出後,一般會專門請一個年長過細的人幫忙翻豬腸,将豬腸放在簸箕或大鍋蓋上,把粘連在豬腸上的油摘幹淨,然後認真地清洗豬腸,把糞便洗幹淨,然後将腸子翻過來,清洗幹淨,就可以晾挂起來了。一般殺豬都在冬天,這個活路可不輕松。

屠夫把豬分成兩塊,幫忙的将兩扇豬肉擡到早支好的門闆上,屠夫将肉砍成一塊一塊的。這就比較考驗屠夫的技術了,好屠夫砍的肉都非常漂亮均勻。

肉塊用棕葉子做的茆子穿起來,然後用一個大木缸一層肉一層鹽腌制幾天,上炕烘烤。烘臘肉是很有些講究的,從木材的選用到火候的拿捏,烘烤的時間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要不然臘肉就會被烘臭了。低山柴少的地方也有用煤炭烘的,但那樣烘出來的肉湯汁為白色,也有酸味,不好吃。

忘不了的美味:榨廣椒臘肉

烘好的臘肉就可以挂在闆壁上,做飯的時候,用刀随便割一塊下來就可以。

臘肉是要燒洗的,不然那皮是吃不動的。

燒洗好的臘肉用刀切成薄薄的肉塊,在鍋裡翻炒。烘好的臘肉炒起來仿佛有一種透明的感覺,油汪水亮,非常漂亮。由于是用鹽腌過的,不必再加食鹽,隻要将各種香料加入翻炒就好了。翻炒好的臘肉片裡再加入榨廣椒,繼續翻炒,一盤噴香的榨廣椒炒臘肉就出鍋了。

色香味俱美,不由得讓人味蕾大開。

對于貴客,主人會連聲請菜,甚至用筷子給你夾上幾塊,這樣的盛情之下,一定要吃喲。

倘有合渣,拌上榨廣椒,也是非常美味的。

“合渣面粉榨廣椒”,是土家族的一道非常經典的套餐哦。

忘不了的美味:榨廣椒臘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