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濟(1768~1848年),字叔未,号未亭,又号海嶽庵門下弟子,晚号眉壽老人,浙江秀水(嘉興)新篁人。是清乾嘉道時期著名的金石學家、書法家、印學家,嘉道時期金石學界的主流學者之一。嘉興博物館藏有李富孫、朱善旂、王之佐、汪昉、吾德涵五人緻張廷濟之書劄,頗具文獻價值。
一、李富孫緻張廷濟劄

李富孫緻張廷濟劄
叔未門長三兄大人閣下:獻歲以來,敬谂履端集祜,杖屦康強,曷勝企頌。拙著《七經異文釋》,昨得阮梅尗世丈來信,相國師許刻入《皇清續經解》中。惟粵東現無上項刻資,須自行刻入。雖粵中刻價甚賤,然費亦不少。拟先刻一二種,再次弟籌之。拙著數種無力印全,今以現有者開奉台覽。賤腹仍艱,未能拏舟奉造,畼圖良觌,洄溯倍深矣。專此布念,順請春褀,不盡神馳。門愚弟李富孫頓首。仲春三日。
李富孫(1764~1843年),字既汸,号香子,一号芗沚。曆主金華麗正書院、義烏繡川書院、金壇金沙書院、海甯安瀾書院。與阮元、盧文昭、錢大昕、王昶、孫星衍等往來頻繁,并佐助阮元編輯《經籍纂诂》。其學受阮元啟迪頗多,史志稱其“詩文典雅、經術甚深”,以文學、經學知名當世,與兄超孫、從弟遇孫有“後三李”之目。
二、朱善旂緻張廷濟劄(三頁)
朱善旂緻張廷濟劄(之一)
叔未老伯大人閣下:五月十九日虧家書中又奉一函,度已上塵清覽。東卿先生處所刻獨幕喜劇已覛得六七種,墨拓與簡冊皆有之。渠尚不止此。或以公冗無暇檢,或無現拓者,故未能即時齊全,容當再問之。非迫促不可得也。惟翁集甚難,《復初齋詩集》向有尚可。虧友人處許以一瓻之償,然其闆其家已失去。廠肆此種故絕少,至全集遍訪同人,罕有知者。翁閣學,廼内外公王蓮府尚書之外舅也。虧旂又屬姻黨。審悉閣學詩集外,伊家并未刊刻文集。頃始詢得為近故李蘭卿觀察刻于任所,工竣未幾,觀察登真,其家屬攜以歸裡故。蓮府外祖亦未得見,欲就覃溪先生令孫世兄引穎達處索稿本鈔之,以為必可得也。孰知又為族長扄鐍家廟,家廟有條約不可借伊。雖心許而無如何在,侄亦不願壞人家法,俾後人指為厲階之始。到處輾轉,懇托逾數月,始有密好訪得二十年前有翁門高弟手錄其全稿者,然亦秘不示人。又密訪其《永樂大典》内尚缺地理一種,正在覛抄。今海所存止有敝藏孤本,遂托友作緣互為校鈔。惟翁氏全集卷帙繁多,其詩集已見復初齋。知邺架已有,茲将文集全目先行抄覽。金鈔乎?抑摘抄乎?統希裁覆,以便照辦。近聞翁氏全集尊處早有鈔本,其人向不诳語者,似非無據。此地鈔手精者亦少,而潤筆則較多數倍。如真有,則不值重置副墨,否則無難遵命也。或鈔而未全,或全而多訛,皆望詳教。外《復初齋文集》全目一冊,東卿駕部所刻目錄一單,并祈垂察。敬請頤安,書不盡意。世愚侄制朱善旂稽颡。庚子六月二十日。
朱善旂緻張廷濟劄(之二)
成親王七歲所書懷基二小字額,一幅。率更書九歌石阙,兩幅又一小幅。泰山秦篆譜,二幅。率更草書千字文殘石成邸補全,三幅。東坡居士畫竹,一幅。右石刻五種。 雙鈎廟堂碑唐本存字,一冊。秦篆殘石鈎本,一冊。劉熊碑鈎本,附釋文、跋,碑陰全,共一冊。摹校虞恭公碑,一冊,未訂。鈎本日本殘碑,一冊,線訂。右簡冊五種。 東卿年翁所刻獨幕喜劇不止此,此特為叔未老伯轉乞已得耳。馀當催全帶奉。如不嫌壓疊痕,書中亦可徐徐郵奉,然須分數次耳。恐廑渴懷,先此商略。庚子六月二十日,侄制善旂再敬。 朱善旂(1800~1855年),字大章,号建卿,乃朱為幹之子,嗣為朱為弼長子。此劄寫于“庚子六月二十日”,當是1840年7月18日。那年張廷濟73歲,朱善旂41歲。
朱善旂緻張廷濟劄(之三)
從劄中,我們可窺見朱善旂尋訪《復初齋文集》頗費一番周折,倒也有線索,并送呈張廷濟《復初齋文集》全目一冊和葉志诜所刻目錄一單。張廷濟曾輯《復初齋文》一卷,今上海圖書館藏有其稿本。張廷濟訪求《復初齋文集》,似與輯此書有關。
原文作者:葛金根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6年10月刊《友朋緻張廷濟書劄五通》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減)
誰是崔晉?——傻傻分不清趙孟頫書劄中的「晉之」與「進之」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衆号&微網誌&頭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