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傳遍了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我們為之"此生不悔入華夏",能作為中華兒女感到無比的自豪。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其中之一,不問可知我國的曆史文化是何其悠久,遺産何其珍貴。世界文化遺産運動也不過百年的曆史,而我國竟有五千年文明。
從最早石器時代的《彩陶人面魚紋盆》,到最近剛出土于四川廣漢三星堆的《青銅神樹》。
我國的曆史遺産源源不斷地被發現,并被現在頂尖的保護措施保護起來,現如今我們的文物保護拓展到了一個橋,一座塔,一片樹林……
而在1937年7月29日這一天,我們的首都被日本人攻陷,當時的北平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人們不敢出門,家家戶戶緊閉門窗,街道上人煙稀少,原本熱鬧非凡的北平頓時一片死寂。
在當時的情況下,為何日本人沒有對故宮進行搶掠呢?故宮作為明清兩代權利的象征,即使在現在故宮在全國的知名度還是很高。經過明清兩代的積攢,故宮的珍寶無數。
當時的日本人聲稱三個月占領中國,想要把故宮作為天皇的宮殿,是以也不敢大肆洗劫紫禁城。
清末皇帝溥儀離開皇宮時,也帶走了一些珍貴文物運送到了南京等地,當時大批文物鼎力南遷,大家都知道不是所有的文物都可以搬運的,是以還是有很多的珍貴文物留在故宮。
然而,在當時紫禁城那種情景下,故宮裡存放的文物是安然無恙。
雖然有以上兩種原因,但也不至于使故宮的文物可以完好無損到這樣的地步。其實當時日軍雖然攻陷故宮,但還是中國人在管理故宮。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人,故宮的管理人員張廷濟。
這是因為有着一大批有聲望的人一直奮力保護着故宮,其中就有張廷濟。他代表着北平人民的民意,一旦日本人對故宮用強就會激起民變。
但他深知這不是長久之計,就運用身邊一切的人力物力,把故宮的文物連夜運往宮外,并且不斷與日方談判,讓他們不要破壞留在故宮裡的文物。
在日軍侵占北平後,以張廷濟為首的故宮管理人員,毅然決然地留在北平城,保護未能轉移的文物,并且對這些留下的文物一一仔細清點造冊,詳細編目。這對文物也起到了很有利的保護作用。
如果沒有張廷濟的奮力保護,沒有當時故宮管理人員舍身忘死的舉動,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故宮會比圓明園好到哪裡去呢?原本屬于它們的燦爛又會怎樣像現在完好無損地展現出來呢?
是以我們應該永遠記住為保護文物,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張廷濟。
我們要感謝他。感謝他讓我們還可以看到故宮裡這些琳琅滿目的奇珍異寶,感謝他為國家保護了珍貴的财富。
在1985年我國加入世界遺産公約,我們加入的時間雖然有些晚,但是很快就在1987這一年我國擁有了第一批世界遺産,在這批世界遺産中就有我們的故宮。
在這批世界遺産中,相對比長城的斷壁殘垣,敦煌莫高窟的今非昔比,故宮的安然無恙顯得格外的突出。
日本人侵占北平8年,但他們殊不知早在其侵占北平之前,故宮内的文物為了免遭日本侵略戰争的掠奪與破壞,從1933年2月5日開始秘密轉移文物。
幾經波折,曆盡千辛,轉移路線将南、中、北三個方向向大後方轉移。使得這批文物安然無恙,無一損壞地度過了這槍林彈雨的年代,沒有掩埋在曆史的長河中。
抗戰時期,北平故宮的文物保護,也是一場辛酸的搶救搬遷之路。在日本軍隊占據東北時,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向南京尋求幫助,請求将文物向南轉移。
在1933年2月,文物分批次進行轉移,第一個落腳點是上海,因為當時上海是西方人的租界,是以文物在這裡獲得了短暫的穩定。
3年後,文物又分批運往南京建立的文物庫房,然而這才是文物颠沛流離的真正開始。
1937年南京被攻陷,文物開始了艱辛的十年轉移路程,文物先後運往過長沙、貴陽、四川、陝西等地。
直到抗戰成功後,在1947年躲避十年戰争後的文物終于回到南京。國民黨戰敗之後運走了五千多箱珍貴文物,台北故宮建成之後,遷台文物才算安放下來。
故宮的文物因清朝的淪亡,文物也随之分散到世界各地。現如今,北京故宮博物館的文物,是那些文物保護者曆經千辛萬苦保護下來的,如果沒有像張廷濟這樣的人存在,我們就不會看到如今金碧輝煌的宮殿。
這些文物也是故宮的重要組成部分,像這樣整體的存在才是更珍貴的,故宮因這些文物而富麗堂皇,文物因故宮而充滿生機。
日本侵略者占據北京8年,因為張廷濟的守衛才使得故宮的文物免受大肆掠奪,日軍未能成功地竊取我們珍貴的文物。
這也讓我們深知,在任何危機時刻,我國都不缺忠烈報國之士,也正因為有這些可愛之人和這樣一代代中華人民的努力之下,華夏大地必定更加強大富饒。
因為有這些為保護文物而拼搏的勇士,才使得我們的文化遺産流傳至今,才使得我國的文化遺産走進世界遺産行列之中。也正因這些勇士的拼命守護,才是我們走進世界遺産寶庫這座大門。
在日後的世界遺産申報中,我國成為了世界上擁有遺産最多的國家之一。然而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對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産的了解與贊同。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不管是帝國列強對我國文物的瓜分,還是日軍的搶掠。
這些都是對文物的占據,文物是一個民族的象征,更多的也是世界進化史的一個見證。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保護這顆星球上的事物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我們不應辜負這些為文物舍身的壯士,應該使這些留之不易的文物世世代代地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