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缦講堂·南京 | 聽千曲而知音,讀萬卷而修身

讀書就相當于喝奶一樣,你喝什麼奶。或者像一輛車,你加什麼油。要合适的油,你才有力氣,你才乘着你人生的舟船。 這個舟船什麼樣的,是你自己、不是别人給你打造的。你自己獲得了什麼能量,讀過什麼書,有什麼樣的智慧,有什麼樣的觀念,有什麼樣的境界,都在于作為一個精神人,你汲取了什麼。

缦講堂·南京 | 聽千曲而知音,讀萬卷而修身

這一期,郭老師講到“聽”的重要性是:

首先要聽,因為琴是一個聲音的藝術。你如果沒有聽的,全看曆史文獻,我看嵇康的《聲無哀樂論》可以到非常高深莫測的境界。

但是它具體什麼樣子,假如我們沒有機會、沒有條件聽到真正高水準的古琴演奏,那麼别的都是空談。所幸我們活在今天,我覺得彈琴的人特别幸運,能夠聽到非常好的東西。

……

當一種藝術不能深入到語言層面時,這個東西隻剩下一張皮了,它内在的東西已經蕩然無存,或者本質上有一個很大的變化。

我可以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說馬三立的相聲,《逗你玩》。我也說一遍,一字不差,甚至時間、速度都一樣。但這是兩個東西。

(彈琴)裡面的滋味是不是跟弦、跟琴有關,有一定的關系。但是根本的,還是它的況味、它的語氣,這種非常細微的、一點點細節跟我合在一塊兒的風貌。

我們今天要學傳統,進入到古琴,它不是用古琴來彈的搖滾樂,不是古琴的流行音樂,不是用古琴來彈西方音樂。那麼這個東西的滋味,我去熏染。反複地熏染,你就像了。

如果我耳旁沒有别的聲音,我天天聽馬三立,沒有其他人跟我說話,我覺得天天都是馬三立,最後你就像他了。

也就是我說過的,你讀什麼書,你接觸什麼,時間久了,就像了。上次我看你們彈琴,缦學堂的學員們彈琴,老遠一看不用說,就是巫娜老師教的,名門正派就是名門正派的。它的感覺就是有家數的,對吧?

那麼我們聽老八張,聽多了,一家一家不一樣,聽多了你就知道這個是對的,就會在中間學到很多的東西。因為那是古琴文化沒有中斷過的血脈之間的連續、傳承。

而且要細聽,如果說大家彈古琴的,不是随便享用一下子聽聽、舒舒服服做個背景音樂,而是你去把它當一個對象去深究細研的,那麼你聽多了以後,越聽越有東西,越聽越能學到東西。

另外,我們畢竟是現代人,應該有一個世界視野,西方古典音樂也可以多聽。

你隻有聽多了,最一流的古典音樂作品,你再來判斷自己的味道,你才知道它們是鏡子,所有的外在存在,它都是一面鏡子。更何況有的時候,人同此情,境界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種類、不同的樣式,它到最高層面都是一樣的。

前些年出國,去的時間比較久。我要帶點東西聽聽啊,帶一個随身聽,cd也帶不了多少,還要帶很多的書。

我就帶了4張碟。我認為這4張碟可以百聽不厭。兩張是管先生的古琴,《管平湖古琴曲集》,香港龍音出的。另外兩張,是西班牙的一個大提琴大師,叫卡薩爾斯,他的6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巴赫的。

我覺得這四張,我可以聽一輩子、下一輩子也不會厭煩。而且我覺得他們是一樣、一樣的。一個是大提琴演奏的,西方的經典,巴赫,一個是我們管先生的古琴,怎麼會一樣呢?

因為大家追求的,美的品格,是一樣的。

缦講堂·南京 | 聽千曲而知音,讀萬卷而修身

郭老師推薦的音樂及書目

缦講堂·南京 | 聽千曲而知音,讀萬卷而修身

老八張、《絲桐神品》、民歌、民間音樂、戲曲音樂、西方古典音樂

缦講堂·南京 | 聽千曲而知音,讀萬卷而修身

《琴曲內建》、楊宗稷《琴學叢書》、徐上瀛《溪山琴況》、管平湖《古指法考》、《管平湖古琴曲集》、顧梅羹《琴學備要》、張子謙《操缦瑣記》、高羅佩《琴道》、林西莉《古琴》、查阜西《存見古琴曲譜輯覽》、許健《琴史新編》、《古琴曲集》、《古琴考級曲集》等。

缦講堂·南京 | 聽千曲而知音,讀萬卷而修身

《傅雷家書》、《梅紐因談話錄》、《卓别林自傳》、《鄧肯自傳》、梅蘭芳《舞台生涯四十年》、《渴望生活》、《西方文明史中的音樂》、李澤厚《美的曆程》、《中國美學史》、《朱光潛美學文集》、宗白華《美學向導》、劉勰《文心雕龍》、司空圖《詩品》、袁枚《随園詩話》、王國維《人間詞話》等。

缦講堂·南京 | 聽千曲而知音,讀萬卷而修身

《詩經》、《楚辭》、《論語》、《老子》、《莊子》、《左傳》、《史記》、《漢書》、漢詩、曹操、阮籍、嵇康、《世說新語》、陶淵明集、唐詩(熟讀王維與杜甫)、歐陽修、蘇轼、辛棄疾、張岱《陶庵夢憶》、歸有光、古典小說、八指頭陀詩文、魯迅作品、《毛澤東選集》等。

缦講堂·南京 | 聽千曲而知音,讀萬卷而修身

《聖經》、《莎士比亞戲劇》、歌德《浮士德》、托爾斯泰作品、海明威短篇小說、加缪《局外人》、詹姆斯喬伊斯《都柏林人》、契佛短篇小說、卡弗短篇小說及《我父親的一生》、辛格短篇小說、杜拉斯《情人》、卡夫卡短篇小說、博爾赫斯作品、川端康成小說等。

缦講堂·南京 | 聽千曲而知音,讀萬卷而修身

書法:甲骨、大篆、漢隸、漢簡、魏碑、晉唐書法、宋四家、董其昌、傅山、王铎、弘一、良寬、謝無量、林散之、樂泉、篆刻

繪畫:敦煌繪畫、寺院壁畫、宋元山水、徐渭、八大山人、石濤、齊白石、黃賓虹、林風眠、傅抱石

器物:陶瓷器、漆器、石雕、竹雕、織品、玉器、家具、園林、盆景、建築、琴器

郭老師最後總結說,

我們講《彈琴的講究和琴人的修養》,人的修養,最終,我覺得還是生活的修養,還是關于生命的修養。琴,隻是生命或者生活的一部分,它不是全部,不能當成全部。我一直認為,有比琴重要得多的東西。假如說這個世上,沒有我們惦念的、關切的、深愛的、眷戀的人,琴彈不好。如果沒有尊重的、珍惜的其他的事情,也彈不好。讀書,就像朱熹說的,源頭活水、天光雲影、大千世界啊。這一切,在有限的時光中間,不招而來的、所有的眼神、容顔、生命、朋友、敵人、傷害、歡欣,這一切,我覺得就是琴的“意”。有這個意,才有趣,才有樂。如果沒有這些東西,沒有背負,琴就太輕佻了,太過灑脫,太過高大上。珍愛自己的生命、珍愛自己身邊所有的人,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