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那天上的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複如斯……

離别悲苦,但講述離别的電影《第一次的離别》,卻有着滿滿的治愈力量。穿越都市的喧嚣,揮别科技的侵擾,當我們遁形般通過鏡頭之眼,将目光投射于新疆沙雅的一個小村子裡,身臨其境的跟随了男孩艾薩的一段成長之後,再反思自己的人生,或許或有許多的感悟和改變。
影片由出生于沙雅的導演王麗娜執導,這是一位美麗又年輕的女導演,但無疑,嬌小的身體内,蘊含着巨大的創作能量,看過《第一次的離别》之後,通過影片的鏡頭與故事,我們能深刻感受到,她對這片生她養她的廣袤的土地的無比熱愛:詩化的美景,或壯麗,或恬靜,寫實的人物,或粗粝,或純真,為我們勾勒出一幅伴随着每天的日升日落而生生不息的歲月畫卷。
艾薩是本片的小男主角,生長在一個比較貧困的家庭,有蒼老的爸爸,因為生病而神志不清的媽媽,以及同樣在讀書的哥哥。是以,對于艾薩而言,他的生活,便是學習、家庭和農田三點一線間來回奔波。看似平常,卻總有意外來襲,小小的艾薩,就不斷的經曆着一次又一次的離别。
我們知道,人的一生,總是不斷的在遇見與離别之中,慢慢前行。但對于艾薩這樣"涉世未深"的孩子而言,那些或蓄謀已久,或猝不及防的離别,每一次都顯得如此深刻。是以,雖然影片名叫《第一次的離别》,但整部影片,卻在一次又一次的各種離别中,帶來太多的揪心與無奈。
比如,揮别沒有考上更高學府的哥哥去遠方讀技校;比如,被突然走失的母親打個措手不及;比如,與轉學而走的親密小夥伴凱麗分開;比如,自己最心愛的小羊兒消失不見……親情、友情,還有孩子與羊之間的"養育情",都磨砺着這個勇敢又沉默的小男子漢。
哥哥走了,還會回來,但誰知道,他還會不會再次出發?
母親丢了,也終于找回來了,卻又被送進了養老院。
當然,後來又接了回來,但未來,誰又知道呢?
凱麗走了,也許有一天,還能再回來,繼續做好朋友。
而心愛的小羊沒了,真的就永遠的沒了。
這個世界那麼大,你與任何人、任何事,都隻能保持一段的關系,這一段,或短或長,總有離開的時刻,就如那天上的雲,聚聚散散,飄向遠方……接受離别,獲得成長,我們就是這樣跌跌撞撞的長大,而未來,将有更多的離别。哀而不傷,離而不泣,接受一切變化,坦然面對下一個明天,是《第一次的離别》在情感叙述的進階之處。沒有煽情,沒有催淚,卻用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敲動你的心扉。
是以,當我們回首來時路時,也會發現,總有一些無奈的再見,曾經刻骨銘心,卻在時間中漸漸被淡忘,也有一些告别,連聲招呼都沒有,就那麼憑空消失……但等看過《第一次的離别》之後,那些人,那些事,卻泛起在腦海,一幕又一幕的掠過,重新镌刻起淺淺深深的印迹。
是以,《第一次離别》這部影片,能帶給人一種特别奇妙的觀感,那種極度的真實情景,以及看似設計卻又相當自然的風物,所有的人物,都沒有表演的痕迹,這或許與導演王麗娜是學紀錄片出身有關,當很多電影,還在鏡頭前張揚的進行表演的時候,她卻将鏡頭進行了最隐秘的深藏,讓我們撿拾到世間的真味。當字幕升起,仍然不能從影片中抽離,仿佛艾薩、凱麗他們的生活,仍然在那片遙遠又泛着金光的土地上,在那一顆顆隽永的胡楊林旁,持續的發生着、進行着……
ps:
《第一次的離别》是大象紀錄、騰訊影業、芒果tv、易騰影視、上海橋溪、峨影集團聯合出品的家庭親情電影,由王麗娜執導,秦曉宇監制,汪涵擔任總策劃。
讓人欣慰的是,影片亮相後,就因為獨特的詩意現實主義和記錄式的拍攝手法受到國際影人的持續關注,并在結束不久的第3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斬獲亞洲未來單元最佳影片。而在即将舉辦的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中,《第一次的離别》又憑借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極佳的影片品質入圍了電影節新生代單元,希望能在柏林電影節擒"熊"成功,好的作品,一定不會被埋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