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宣橋鎮清美公司生産基地中,五顔六色的蔬菜很稀奇:“東方之紫”是紫紅色花菜、“黑優”羽衣甘藍的葉色墨綠、“申選5号”奶油生菜為紅褐色……“彩色蔬菜花青素含量比較高,顔值高又有營養,是以網友們開玩笑的‘送花不如送菜’在上海可以實作了。”清美農業科技負責人李立笑着說。
高顔值的新品種蔬菜
它們都是上海正在培育的蔬菜新品種,漂亮、營養,而且附加值高。以“東方之紫”為例,其單價是傳統花菜品種數倍。在距離上海1700多公裡外的貴州省遵義市道真縣,也有10個千畝蔬菜基地種植了“東方之紫”等高端蔬菜,累計銷售1058噸,惠及貧困人口8249人,收入增加一倍以上。
上海農業種植面積有限,但種子的力量巨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标準化生産。上海培育的種子不僅給本地居民餐桌添彩,而且撒向全國各地,助力當地農業生産。據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介紹,“十三五”時期,全市選育的農作物新品種獲得國家審定17個,獲農業農村部登記品種196個,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221項,獲上海審認定品種305個,現代種業改革發展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農作物優良品種覆寫率100%
“萬物生長離不開種子,有兩句話可以形容種子對農業的重要性。一是‘種子是農業的晶片’,二是‘一顆種子可以改變一個産業’。”上海市農科院作物所所長曹黎明形容他眼裡的種子産業。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将“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列入明年中國經濟八大重點任務之一,讓這位與水稻種子打了20年交道的種子專家很振奮,“上海種業發展起步早、基礎好,有很多優勢。”
優勢之一是上海很早就啟動種源庫建設,且特别重視品質育種。上海已建成綜合性農業生物基因資源庫一個,初步建立了果樹、花卉、食用菌等種質資源圃,建成畜禽保種場八個;收集儲存農作物、果樹、花卉、微生物、畜禽等地方種質資源一萬份,遺傳材料21萬餘份;擁有一批優質地方畜禽水産資源,其中梅山豬、浦東白豬、浦東雞、申鴻七彩雉等12個品種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申鴻七彩雉還是我國雉雞行業第一個具有獨立知識産權的國家審定品種。目前,全市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覆寫率100%,種子品質合格率在98%以上,全國領先。
“上海種子”特色鮮明,從人們熟悉的稻種可見一斑。幾天前,由良友集團光明米業育種團隊自主研發的“銀香38”稻種在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活動上榮獲金獎,這是繼上海市農科院“滬軟1212”獲得首屆國家金獎、松江農技中心“松香粳1018”獲第二屆國家金獎之後,上海第三個獲得這一最高榮譽的稻種,上海也成為我國南方粳稻區唯一連續三年獲獎的省市,展現出上海多年來堅持優良食味粳米育種的功力。
曹黎明說,談及水稻種子,人們往往會想到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袁隆平團隊研究的是雜交籼稻,而上海主要研究粳稻種子。粳稻種子與籼稻種子互補,能更好地适應全國不同産糧區,也滿足不同地區消費者的口感需求。”
節水抗旱稻在非洲試種
上海培育的“旱優73”則是國内較具特色的節水抗旱稻新品種,能在缺水的惡劣環境中生長,不僅被國内多地引入,還走出中國,在肯亞、烏幹達、加納等非洲國家試種成功。最近,非洲農民種植“旱優73”的照片出現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官方網站上,因為這一“上海種子”在保障非洲多地的糧食安全上發揮了積極作用,得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點贊。
“上海種子”紮根全國
“老區人民誠摯地感謝上海市農科院為我們發展黃桃産業所做的貢獻。”今年,湖南省炎陵縣向上海送來一封感謝信,緣起是來自上海的黃桃種子:當地累計有4811戶14238名貧困人口通過種植“上海黃桃”順利脫貧,“炎陵黃桃”也成為國内知名品牌。
黃桃種子背後,是“上海種子”的另一個特點:品種多、品質高,能在全國各地紮根,成為上海“小農業”服務全國“大農業”的抓手。
在新疆喀什,近兩年才上市的“上海茄子”很受當地農民和消費者喜歡。這種茄子皮色深有光澤,長勢強又不容易生病,優質果出品率高。它的官方名字叫“滬茄5号”,同樣是上海的原創品種。
喀什有種植茄子的傳統,但當地的茄子品種一般,附加值不高。市農科院園藝所根據當地氣候、土壤條件,與喀什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成課題組,指導當地引入“滬茄五号”。去年,喀什莎車縣推廣種植了637個大棚的“滬茄五号”,120戶農戶是以受益。今年,葉城、澤普、巴楚、疏勒縣等也開始種植“滬茄五号”,成為同類型茄子中面積最大的種植種類。
上海的農業科研人員還對喀什本地小長茄品種進行改良育種,配制了“滬喀長茄1”“滬喀長茄2”等暫名品種,希望把當地原有的小茄子做成一個區域農産品品牌。來自金山區的“金皇”種鴿也在喀什多地推廣養殖,成為鴿業主推品種,進一步增加當地農民收入,沉澱上海農業科技援疆成果。
肉種鴿由上海轉運至新疆基地
在雲南保山市,“上海玉米”小有名氣。農業研究員鄭洪建還記得2018年第一次前往保山市隆陽區瓦房鄉徐掌村的樣子:高寒山區的徐掌村山高坡陡,自然資源少,土地貧瘠,沒有優勢農作物,是深度貧困村。但當地的氣候和土質條件非常适宜種植鮮玉米。于是,上海向當地農戶贈送了自主培育的優質糯玉米品種“申科糯1号”。
去年,“申科糯1号”在徐掌村試種成功,鮮穗産量達700千克畝,比普通玉米畝産值增加95.1%,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這讓鄭洪建很興奮,今年再次前往隆陽區為當地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戶進行鮮食玉米生産技術教育訓練,還帶去了“申科糯601”“申科糯602”“滬甜16”等更多上海培育的鮮食玉米品種。
“上海玉米”在雲南試種成功
現在農業需要“現代晶片”
奉賢海灣鎮華固基地裡,剛剛舒展出葉片的雞毛菜、芥藍等綠葉菜嫩苗很是可愛,同樣吸引人的還有這些綠葉菜的名字:“小美”“美美”“速生”……基地負責人田緻遠解釋說,這些都是與科研機構合作、配合機械化作業而選育的新品種,“合适的品種既要長勢好、口感好,又要規格相對統一,便于機械作業,提高生産效率、降低農業生産成本。”
選育适合機械化作業的綠葉菜品種
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現代的種業。中國傳統農業分散度較高、機械化程度較低,導緻部分農作物品種已不适合如今的機械化、設施化種植趨勢。同時,好的種子需要配套的制種技術,發揮出“晶片”對産業發展的引領作用。這些都成為上海種業發展的新機會和新方向。
好消息是,上海種業企業的綜合實力正不斷增強。統計顯示,全市共有農作物種子企業60家,畜禽種業企業50家,年平均銷售總額15.7億元。其中,中墾種業是全市首個全國育種、繁殖、推廣一體化的企業;上海惠和種業是“中國蔬菜種業信用骨幹企業”之一;已在新三闆上市的上海天谷生物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證書;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的種豬在美國專業育種機構nsr的排名中名列前茅;光明牧業的金山種奶牛場是國家級奶牛核心育種場;上海奶牛育種中心成為美國荷斯坦協會及美國動物育種協會(naab)會員。
上海市農科院、上海交通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也和農業種業企業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加快育種、制種的産學研一體化程序。
新一代優質雜交粳稻“申優26”制種基地
在緊鄰華固基地的光明五四現代農業園區裡,就有産學研合作的育種新成果:新一代優質雜交粳稻品種“申優26”“申優28”。這兩個水稻新品種的特點之一是抗倒性較強,有利于機械化制種和栽培。基于這兩個品種建立的機械化插秧、植保、施肥、割葉、農機輔助授粉、烘幹精選等一系列機械化操作技術,形成了雜交粳稻全程機械化制種技術體系,使得制種全程機械化水準提高到94%以上,響應“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種業發展目标。
眼下,雜交粳稻全程機械化制種技術已成為上海雜交粳稻種子生産的主推技術,光明五四現代農業園區、浦東弘輝種業、崇明種子公司、金門種子公司等全程機械化制種基地的年機械化制種面積達到8000畝,為上海現代農業提供更多的“現代晶片”。
欄目主編:劉锟 文字編輯:任翀
來源:作者:任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