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高度關注、着力解決海洋經濟轉型更新問題丨持續做強經略海洋的“威海優勢”

作者:觀威海

“國字号”海洋綜合試驗場落戶後,遠遙海域輪番實施着一個個“重量級”科研實驗。這個曾經的老漁業基地搖身一變成為威海國際海洋科技城的北部闆塊——遠遙淺海科技灣區,宛若全市海洋經濟轉型更新的“創新搖籃”。

威海國際海洋科技城“一天一個樣”地加速起勢,是我市高度關注、着力解決海洋經濟轉型更新問題的生動注腳。一年來,35個項目在威海國際海洋科技城内建成投産,30個海創項目争取國家資金1.77億元,海洋領域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5個、省專精特新企業11個……海洋經濟轉型更新發展成績亮眼。

去年11月,我市将海洋經濟轉型更新“路線圖”再次校準,威海海洋強市建設工作會議強調,要繼續強化“科學用海、科技興海、産業強海、生态護海、開放活海”五個導向,堅持鞏固優勢與創新發展并重,在思想理念、方式方法、體制機制、科技創新、産業培育、技術手段、人才引進等方面下更大功夫,探索更多新産業、新業态、新技術、新模式。

聚焦高度關注、着力解決海洋經濟轉型更新問題丨持續做強經略海洋的“威海優勢”

我市強化“科學用海、科技興海、産業強海、生态護海、開放活海”五個導向,堅持鞏固優勢與創新發展并重,海洋經濟轉型創新發展成績亮眼。孫大偉 攝

挖掘優勢:威海國際海洋科技城成型起勢

//

2021年9月,在國家自然資源部、中國科學院等專家的見證下,全國首個“省部共建”的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落戶我市。

兩個月後,“重量級”客人們再次見證了遠遙淺海科技灣區一期主體工程啟用。威海國際海洋科技城由此翻開了海陸基礎設施和産業發展生态建設的新篇章。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推動海洋經濟轉型更新的第一動力。扭住創新這一“牛鼻子”,我市從海洋經濟轉型更新的頂層設計進行全域布局:

——按照“一城三核、科技引領,多區布局、鍊式貫通,條塊關聯、全域覆寫”思路,我市全域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城,着力打造空間布局合理、産業鍊條關聯、全域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威海海洋強市建設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龍頭帶動與協同發展并重,充分發揮國際海洋科技城龍頭帶動作用,整合人才、資金、政策等資源,拉動帶動全市海洋産業轉型突破;

——根據最新出台的第二輪《海洋強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我市将啟動“産業突破、科技領航、生态提升、開放關聯、安全固本”5大行動,重點部署特色園區16個、創新平台39個和産業項目93個。

在全面拉開“創新力”建設的大架構中,威海國際海洋科技城建設起到龍頭引領作用。

2021年元旦假期完成入駐,國際海洋科技城建設工作推進專班第一時間确定了22項重大事項。如今,科技城已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如今的遠遙淺海科技灣區創新湧動。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内,有一隻名為“白龍”的浮标。它的任務是為山東省重大科技專項項目進行為期3個月的實驗。岸上的雷射通信先進技術研究院已經投入營運。

不隻北部闆塊加速突破,東部闆塊的海高園新增創新中心、創業服務中心、孵化中心和夢工廠等核心平台載體。位于南部闆塊的國内唯一海洋生态經濟主題院士工作站——焦念志院士工作站和海洋負排放研究中心啟動建設。

從“一張藍圖”到“藍色矽谷”,經過一年的全域推進,威海國際海洋科技城成型、起勢,吸引15個高能級海洋創新平台落戶,與60多個高校院所建立了産學研合作關系,累計落地、簽約33個重點項目。未來三年,一個更高标準的國際海洋科技城将促進全市海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躍升。

保持優勢:着力建設現代海洋産業體系

去年12月16日,首屆海洋領域機器人與自動化裝備科研成果展示交易會展示了水下機器人、海帶打結機等56台(套)新産品技術,每項技術都精準破解了産業難題,這也是一份我市海洋産業智能轉型的實物“成績單”。

粗放發展、附加值低等産業短闆是我市建設現代海洋産業體系高度關注、着力解決的重點症結。

全市海洋漁業與海洋食品産業高品質發展座談會指出,要加快産業轉型更新,積極主動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實作海洋漁業與海洋食品産業高品質發展。威海海洋強市建設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着力打造現代優勢海洋産業,堅持叢集化發展、品牌化推進、園區化支撐,打造現代優勢海洋産業高地。

2021年11月1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院長、教授包振民專程來威,探讨海洋種業高品質發展新方向。目前,全市年培育苗種440億機關,海水養殖良種覆寫率達到70%以上,處于全省、全國前列。

2021年以來,我市力推種業企業集聚、養殖裝備更新、遠洋空間拓展,重點實施海洋種業“倍增計劃”、海水養殖“深藍行動”、遠洋漁業“百億工程”,加快打造現代漁業新樣闆。

不止漁業,整個藍色産業鍊條都在進行着一場轉型更新。全市共梳理關鍵共性技術20多項,有8個漁業機械化(自動化)項目即将投入使用,通過将海洋産業、先進制造業兩大産業之間的鍊條延伸、跨界融合,闖出更新的新空間。

去年12月,遠遙淺海科技灣區的藍創孵化區迎來新項目——國家海水利用工程技術中心,中心将建設海水淡化裝置研發平台、試驗檢測平台、技術服務平台,打造全國海水淡化裝置生産基地。

這是我市海洋制造業“能級躍遷”的縮影。為給海洋産業裝上創新“引擎”,我市還組建了威海市海藻技術創新中心、威海市鮪魚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威海市牡蛎技術創新中心等7個市級創新技術中心。

“我們着重在船舶和涉漁裝備、海洋電子資訊和智能裝備、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水綜合利用等5個産業發力,銜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積極搶占産業鍊條中高端。”市海洋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眼下,我市正全力推進海洋生物産業“聚鍊成群”,力争到2023年,海洋生物與健康食品産業叢集産值達到1200億元;立足“大海洋”視野,通過壯大海洋文化旅遊業、提升海洋交通運輸業、拓展海洋金融保險業、培育海洋新興服務業,建構充滿活力、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的産業發展格局。

轉化優勢:先行先試給出“威海‘碳’索”

一片海,能賺幾份錢?榮成市愛倫灣海洋牧場給出的答案是,至少三份——産業錢、旅遊錢、生态錢。

最後一份,是愛倫灣通過加裝空氣源熱泵、分布式光伏裝置,建設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每年可以減少煤炭消耗1萬噸,降低二氧化碳排放300噸。

從傳統養殖海域到國家級海洋牧場,再到全省首個海洋牧場零碳能源示範區,愛倫灣一直在做“優勢轉化”的文章,這也是破解海洋經濟轉型更新的另一把“鑰匙”。

如何握住并用好這把“鑰匙”?全市上下堅定藍色經濟産業目标不放松,切實将既有生态優勢和海洋優勢轉化為新階段的發展優勢,努力在碳達峰、碳中和方面創出特色、走在前列。

從唐啟升院士團隊建立桑溝灣貝藻碳彙實驗室,到山東省海洋負排放院士工作站落戶威海,我市在發展藍碳經濟方面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

2021年以來,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我市先行先試率先出台《藍碳經濟發展行動方案》,實施“12356”行動,在固碳減排方面作出積極探索,以建設威海國際海洋科技城為抓手,加速推動海洋碳彙實作産業化、資本化,邁向全省、全國的藍碳大舞台。

這,是2021年的威海“藍碳時間”:

3月,威海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座談會指出,要着力做好“減”和“固”的文章,堅決完成好碳達峰、碳中和目标任務,加快實作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轉型;

4月,《威海市藍碳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印發,提出到2025年底,藍碳經濟将在全市海洋經濟中占比超過30%;

8月,威海長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批2000萬元的“海洋碳彙貸”,這是全國首筆以海帶等海産品養殖每年産生的減碳量遠期收益權為質押的“綠色貸款”。

11月,山東省海洋負排放院士工作站桑溝灣養殖海域碳彙摸底調查首航;圍隔海上實驗平台在榮成萬畝海帶養殖碼頭下水,監測海帶栽培、養殖全生命周期産生有效碳彙的相關資料……

“這些行動無不證明,我們要通過系列原創性探索,才能征服藍碳這片‘無人區’。”威海藍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叢永平表示,他們将加速建構以産業生态化和生态産業化為主體的海洋生态經濟體系,開展“藍色海灣”整治、海草床修複、水産養殖綠色發展示範、海洋碳彙方法學研發等多項工作,發展藍碳經濟,助力碳中和的探索實踐走在全國前列。

■記者手記

用創新“撬動”無限潛能

無論是建設威海國際海洋科技城,還是在藍碳經濟上先行先試,亦或“揭榜挂帥”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技術……回望2021年我市高度關注、着力解決海洋經濟轉型更新問題的曆程,“核心解法”不外乎“創新”二字。

威海因海而生、靠海而興,也必将向海圖強,以創新“撬動”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無限潛能。堅持理念創新,我們要繼續強化“科學用海、科技興海、産業強海、生态護海、開放活海”五個導向,以《海洋強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為線路圖、任務書,推動威海加速向國際化海洋強市邁進。堅持科技創新,我們要在搭建平台載體、強化科技支撐上下功夫,努力釋放國際海洋科技城的活力、實力、吸引力,為海洋經濟轉型更新裝上創新“引擎”。堅持服務創新,我市将深化海洋生物與健康食品産業叢集培育,參與推動海洋金融創新,積極争取海水淡化支援政策,加快藍碳經濟發展行動,持續釋放藍碳經濟“策源地”效應,推動海洋強市建設再上新台階。

■業内人說

國際海洋科技城建設推進專班負責人程劍——

推動海洋強市建設再上新台階

2021年剛過完元旦,我就帶着“小分隊”搬進了遠遙淺海科技灣區,推進全域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城。2021年12月10日上午,讨論完國際海洋科技城的2022年發展計劃後,方案還需完善,待意見征求完成後,就能印發實施了。

這一年,專班牽頭編制完成《國際海洋科技城建設實施方案》,确定了22項重大事項,健全統籌協調、定期排程、督導落實等工作機制,推動科技城建設全面拉開架構、加快成型成勢。經過一年的建設,大量資金、技術、資源正在向這片“藍色矽谷”彙集,未來,我們會奮力拼搏,逐浪前行,争當走在前列排頭兵,全力推動海洋強市建設再上新台階。

■專家點評

山東大學(威海)海洋學院常務副院長梁振林——

立足威海優勢 敢于先試先行

威海推進海洋經濟轉型更新,充分發掘海洋産業發展潛力,探索海洋生态文明建設,取得了明顯突破。

威海善于挖掘獨特優勢資源,例如挖掘灣區優越的海洋實驗條件,打造了國内唯一部省共建的海洋綜合試驗場。有了“國字号”榮譽,吸引了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關村等國企、央企紛紛落戶,打造了一系列高端科研平台,為發展海洋電子資訊、智能裝備奠定了良好基礎。

先試先行,是威海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的另一重要原因。威海快速啟動藍碳經濟,率先建成國内唯一的海洋生态經濟主題院士工作站——焦念志院士工作站和海洋負排放研究中心,率先完成海帶養殖碳彙方法學制定,藍碳策源地效應進一步放大,拉動海洋經濟進一步轉型更新。

立足現有基礎,我認為威海應該堅持打造國際海洋科技城,以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做大做強自身優勢,同時運用新技術、新思路培育戰略新興産業,全面提升海洋産業競争力,助力高品質發展。

來源:掌上威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