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味·來賓味」粉利,離不開的家鄉味道

作者:二三裡資訊來賓
「年味·來賓味」粉利,離不開的家鄉味道

又是一年新春佳節時"微觀來賓"攜手市語言藝術學會特别推出美文欣賞欄目讓大家在春節假期裡聆聽、品讀文藝的魅力感受濃濃家鄉年味朗讀者靳一林,來賓市警察局來華分局民警,來賓市語言藝術學會會員,廣西“我邀明月頌中華”朗誦大賽三等獎獲得者。粉利,離不開的味道黃任波越來越近大年,越來越想念過年的美味。在家鄉,有許多美味是專門為過年準備的,如粉利、菜包、米餅、馬餃、豬血腸(家鄉人俗稱龍棒)等,其中粉利,是我最為喜愛的了。家鄉的粉利制作很講究,為此,我專門向隔壁一位專門做粉利來賣的老盧師傅讨教。他說,工序和手藝是重要,先是精選優質大米泡上一天,再用涼水把大米磨成米漿,把打磨好的米漿用紗布過濾,使之固液分離,然後把大鍋加熱後先放入花生油,再倒入米漿,不斷地翻炒,直至粘結成一個大的粉團。将粉團取出,趁熱加入适量花生油不斷地揉,就像揉面一樣,目的是把大粉團揉光滑。揉搓越久,催熟成型後吃起來才更勁道。揉好後,把大粉團分成約三兩重一個的小粉團,再把小粉團用手揉成寬三四厘米,長十二三厘米的粉條,放到蒸籠,大火蒸上兩小時就可以出鍋了。出鍋後的粉利放在桌上晾幹,收藏的時候放入盆子裡用清水泡(但不能直接放水裡泡,要等到粉利變硬了才能放水裡,軟身的粉利遇水會化掉)。看天氣情況,每隔兩三天換一次水,随吃随取,可以保留一兩個月不會變質。

「年味·來賓味」粉利,離不開的家鄉味道

網絡圖檔。家鄉的粉利,其實是有蠻多故事的。其中“一擔粉利”的故事就很有趣。我家隔壁老盧是專門做粉利來賣的,他的粉利制作手藝非常好,人也長得不錯。但因為家庭成分不好(上世紀70年代,當時還講究家庭成分),直到30多歲還沒娶上老婆。後來,有一位姑娘小梅經常光顧他的粉利攤,日久生情,兩人暗中好上了。到了論及婚嫁的時候,小梅家長怕自家姑娘嫁後受委屈,死活不同意。老盧實在沒有辦法,便挑了一擔粉利直接到小梅家裡,對其父母信誓旦旦:“我家庭成分不好,但我有手藝,保證今後能讓小梅過上好日子!”小梅父母攔不住,隻好同意了。是以,老盧這一段婚姻就是一擔粉利換來的。聽家鄉人說,其實也不盡然,實際上,當時老盧和小梅已是米已成炊,迫于無奈,對方家長才同意的。這種說法,老盧當然不肯承認。家鄉的粉利細膩、嫩滑、爽口、久煮不爛,用時尚表達叫勁道q彈。可以炒來吃,配上芹菜、老蒜、菜花,若加幾片臘肉或五花肉炒,那一種爽啊,真是用文字難以表達的。也可以煮或打火鍋,男女老少都喜歡吃。特别到了冬季,粉利更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在寒風凜冽的晚上,夾一筷子粉利,喝一口米酒,醉醉乎幾欲羽化而登仙,豈不快哉!人生有美食如此,夫複何求!欣賞完美文是不是對粉利垂涎欲滴了?如果還不過瘾小微繼續給你介紹一道來賓特色美食——梅姨卷粉“梅姨卷粉”是來賓華僑特色小吃之一,精選大米浸泡後水磨或打成米漿,加入适量米糊攪勻,再通過熱鍋蒸煮成薄薄的一塊圓形片,接着用抹上花生油的專用工具,迅速從熱蒸茏布上撈出。

「年味·來賓味」粉利,離不開的家鄉味道

網絡圖檔。卷粉以皮薄著稱,嫩、薄、滑、潤,餡料為香蔥木耳肉末餡,将炒熟的餡料包裹在蒸制好的粉皮中,再搭配一碗梅姨秘制的酸汁,這味道~正是正宗的華僑味道。三十幾年來,卷粉一直深受廣大顧客的喜愛,多年來一直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來源:來賓日報融媒體綜合 視訊來自興賓網信編 委 | 歐承鑫主 任 | 韋祯祯編 輯 | 葉夢瑩原标題:《【年味·來賓味】粉利,離不開的家鄉味道》

來源:微觀來賓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