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冠軍龔睿那辭官下海 創辦“水果家族”

作者:紅星新聞
世界冠軍龔睿那辭官下海 創辦“水果家族”

龔睿那

龔睿那,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女子羽毛球一号女單,多次獲得世界冠軍,但因傷遺憾地與奧運冠軍擦肩而過。退役後,她在家鄉湖南益陽擔任副處級幹部8年,這也是奧運冠軍的退役标準。但去年她辭去職務,在今年加入創業大軍,創辦“睿那體育”,傳播羽毛球運動。

她是一個極重視家庭的妻子、母親,退役後的諸多重要選擇皆出于對家庭的考慮。20年的羽毛球運動員生涯,讓她對這一項目充滿熱愛,她希望在照顧家庭的同時,能借“睿那體育”,傳承羽毛球運動和“堅持、堅韌、快樂向上”的體育精神。

世界冠軍龔睿那辭官下海 創辦“水果家族”

“榴蓮”辭官成孩子王

“榴蓮,你來了。”8月10日早上,湖南長沙市育才國小羽毛球館,20多名孩子親切地和龔睿那打招呼。“榴蓮”是龔睿那在孩子們中的昵稱,連兒子、女兒也這樣稱呼她。

她的“睿那體育”,又被稱為水果家族,每一位老師都有一個水果名稱。龔睿那說,這可以拉近老師和孩子的距離。

2016年,龔睿那在長沙成立了“睿那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提倡羽毛球運動生活,寓教于樂,讓更多的孩子愛上羽毛球,在快樂中學習羽毛球。“水果家族”也展現了龔睿那的理念,因為“老師”的稱呼會讓小朋友感到威嚴、有隔閡。

她退役已經11年。運動員時期,她是中國羽毛球女隊一号女單、多次獲得世界冠軍,可在雅典奧運會上因傷錯失金牌。2005年退役後,她在老家湖南益陽市的體育局、招商局等部門任副局長8年,在仕途上升期選擇了辭職,“睿那體育”是她辭職後的第一個創業項目。

9點整,訓練正式開始,家長們被請出了訓練館。雖然不是專業隊員的訓練,但龔睿那對他們的要求卻非常細緻、嚴格,連包、球和球拍都要統一放置。龔睿那時刻盯着場上的國小員,她可以叫出每一個孩子的名字,不時地過去糾正他們的動作。

孩子們很喜歡龔睿那,但有時也會調皮、撒嬌。龔睿那顯然有着豐富的和小朋友打交道的經驗,有時嚴厲,有時親切,三言兩語便督促着他們重新投入訓練中。

龔睿那說,她原名“龔睿娜”,性格也很柔弱。教練覺得她的性格太柔了,沒有霸氣,于是建議她的“娜”字去掉“女”字旁。

一字之改,龔睿娜在常年的運動生涯中,性格也有了較大改變,最終成為中國女子羽毛球一姐。

多次世界冠軍獲得者,因嚴重的腰間盤突出、膝蓋傷病錯失奧運金牌,退役後從政成為當地最年輕的處級幹部,事業上升期辭職創業……龔睿那的經曆堪稱豐富,但她并不願意過多地談論過去,尤其是從政經曆。

運動員時期培養的鬥志和堅韌的性格,讓她喜歡不斷嘗試新的環境。

為“家庭觀念”而創業

去年,作為湖南益陽最年輕的處級幹部,龔睿那辭職了。

“我不是為了創業而辭職,而是為了陪着我的孩子。”她是一個家庭觀念很強的人。2006年,她也是為了家鄉和家人,才選擇回到益陽市。

她先後擔任益陽市體育局、招商局等部門副處級幹部,這是很多運動員夢寐以求的工作,也是标準的奧運冠軍待遇。

她的老家湖南省益陽市是著名的羽毛球之鄉,龔睿那說,在10年前,回到三四線城市的世界冠軍、奧運冠軍并不多。她也并非因“級别”優待回家,而是希望用自己在體育界的資源回報家鄉,并且能陪在父母身邊。

龔睿那進入專業運動隊20年,從小就和父母聚少離多,她由外婆帶大,祖孫兩人也有着特殊的感情。退役後回到老家,亦是在彌補她之前沒有時間多陪陪父母、外婆的遺憾。

隻是連她自己都沒有想到,在老家一呆就是8年。

當時,她的家在北京,女兒、兒子都在香港上國小,在益陽任職期間,她隻有在周末才能和家人團聚。“我的孩子不在身邊,我不可能離他們那麼遠”,眼看孩子們一天天長大,而離自己卻越來越遠。

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龔睿那對家庭的重要性深有感悟,她的生活就是家庭。當年,因為家鄉和家人,她選擇回益陽工作;如今,再次為了家人,龔睿那決定辭職陪在他們身邊。

2015年辭職後,她和丈夫、父母、子女都已在長沙居住。也是因為有着很深的家庭觀念,今年,她開始創辦“睿那體育”“,以“家庭運動生活”為主題。

8月10日,她的丈夫、子女也在睿那體育的訓練館中揮拍練習,認真程度不亞于學員。

之前,龔睿那曾發現,兒子、女兒逐漸長大,但願意和她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龔睿那讓兒子陪自己出去吃飯,但他不願意。但龔睿那說:“我們一起去打球吧。”子女就會很樂意。

“平時家長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多,如果沒有一個共同的愛好,他們真的會離父母越來越遠。”龔睿那頗有感觸地說,家長都應該陪伴孩子,通過運動互相了解和包容。

她很欣賞西方人的“家庭觀念”,到了周末都是家庭運動。龔睿那認為,中國内地參與運動的家庭會越來越多,10年以後也會有很強的家庭運動氛圍。羽毛球是一項普及性高,參與性強的運動,在家庭中一定具有很大的市場。

世界冠軍龔睿那辭官下海 創辦“水果家族”

樂此不疲的創業者

她的睿那體育在長沙分布有多個訓練場館。每天,她要在不同的場地奔波,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不久前,她在“我對羽毛球的夢想”中寫到:一年以前,我都想不到,自己今年會在長沙居住下來,招了幾十個孩子,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然後一直在球館待到晚上九點半回家。

這種場景讓她仿佛又回到了國家隊,滿腦子都是訓練和比賽,每天的生活被訓練的内容塞滿。但她在這個過程中樂此不疲。“每天跟孩子們待在球館,感受着他們的每一次揮拍,每一次跳躍,每一次咬牙堅持,每一點進步,感受着他們對羽毛球的熱愛,讓我内心充滿喜悅。”

她解釋,“我喜歡孩子,就會覺得和他們在一起很快樂,說創業都覺得很苦的,我們都是苦過的人,不希望創業繼續苦下去,我們把愛好當成事業,就會很開心,很有成就感”。

“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好。孩子和家長們不是光聽我說,重要的是看我怎麼做。”從世界冠軍、運動的參與者到組織者,龔睿那盡量把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到,盡力去做好。

“現在的孩子多幸福啊。”每當走向訓練場,看着娃娃隊員們練習,她都會百感交集。年幼時,她的老家益陽市安化縣,雖然是羽毛球之鄉,但也隻有4塊場地。訓練場上有很多老隊員,年幼的龔睿那根本沒法在場上打球的,隻能天天空着揮拍、跑步。

年幼時就離開父母進入專業隊伍訓練,龔睿那曆經了很多艱辛。她不希望小朋友們像她的童年那樣枯燥、辛苦。她要給小朋友們創造每天都能樂呵呵的環境,通過羽毛球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學會團隊合作的精神。

世界冠軍龔睿那辭官下海 創辦“水果家族”

來自小朋友的成就

雖然看好羽毛球市場,但龔睿那說,她創業并沒有去想要把事業做的多麼大、多麼成功,“我隻是把愛好當成事業,我打了二十幾年羽毛球,經曆了很多的人,不會再去想要把事業做成什麼樣”。龔睿那家境殷實,創業的收入并非她所急需。

她說,不少運動員願意創業,她雖然也加入創業大軍,但不想把老本行丢了,是以仍然選擇了羽毛球。她笑道:“把這個做大了依然能出名。”

龔睿那希望借創業,讓更多的人了解羽毛球。“現在的家長都不是為了讓孩子當冠軍,是以培養興趣愛好,快樂為主。你要他來和他自己要來的感覺一定是不一樣。”

“益銘,經過10天的訓練,感覺你又重新愛上了揮拍,讓羽毛球給予你健康、快樂和自信的人生!”“潤同學,每天看見你在球場揮灑汗水,刻苦訓練,由衷為你高興,你是好樣的!堅持羽毛球的訓練,會讓你更聰明,更強壯,更健美,更自信……”

看到家長們在“睿那羽毛球生活”公衆号的留言,龔睿那很有成就感。她認為,一次次的揮拍中,實際是對體育精神的傳承。她笑道:“為什麼體育大學從來沒有學生想不開跳樓的,是因為從小就在競争,有抗壓能力,在不斷地挑戰自己。”

龔睿那告訴水果家族的老師們,不僅要有技術和顔值,最主要的是要對羽毛球和孩子們充滿愛。龔睿那憑借自己的經驗,并且與北京體育大學聯合研發,再結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體育學院的最新理論,期望為每一個孩子找到屬于自己的成長軌迹。

她希望用差別于傳統印象中艱苦的訓練手段和條件,設計出科學有趣的訓練方式,讓孩子們在訓練中淡忘疲勞和辛苦。

裡約奧運會,中國的羽毛球隊的成績不是特别理想。龔睿那希望,通過基礎教育訓練能夠發現更多的好苗子,也給這些小朋友發展的機會。

看到很多六七歲的孩子,能夠在自己的指導下一點點成長,龔睿那很是欣慰。她企盼通過自己的羽毛球夢想,去幫助更多的孩子、家庭,享受羽毛球帶來的健康和快樂。

成都商報首席記者 王毅 長沙報道 編輯 官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