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崾岘村全貌 2006
李樯,本名李強,1959年生于陝西定邊,早年學習繪畫。1985-1987就讀于魯迅美術學院攝影系,1992-2000在西安、北京、銀川、榆林做過編輯、記者和自由攝影師,2001年任教于與西安美術學院。
30年來漸續拍攝《陝北的鄉村生活》(1981年至今)、《北方風景》(1985年至今)、《遠方》(1987年至今)、《流逝》(1983至今)等系列攝影作品。他的老家影像系列叙述了自己切身體驗,深入言說生活的點和面。
出版有作品集《家園》(2008)、《風景的肖像》(1998)、《李樯現代攝影作品集》(1991)、教學用書《專題與實驗影像》(2004)、圖文集《故鄉為原點的風景》(2014)、《大地的背影》(2011)。2008年歲末重拾繪畫,創作有《北方故園》系列油畫和水墨作品。在國内外多地舉辦過個人作品展,數十次參加群展。
azad(法國攝影家、“荷賽”評委)在給李樯的信中稱: 你是一位深具人文情懷的攝影家,通過你的作品使我對你的國家和人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摘至azad(給李樯的信)
▲
祖母 1983
樊學 看戲的女子 1984
李崾岘 新婚李明國和趙玉娥 1986
李懷林門前的小榆樹 2006夏
李崾岘 1983
李崾岘 鹼畔上的狗窩 2005
定邊王盤山 集上的農人 1983
李崾岘李明榮的唢呐 2006
崖上的雞窩 2014
陝西定邊1990
羊群中有個彥稥 李崾岘2005
佳縣大會坪 窖蘿蔔 1995
李崾岘 給祖母上墳 2004
清澗安家畔 炕頭的道情 2007
定邊油房莊 敬老院開張 1985
老人與土地 陝西定邊 1981
定邊 花馬池的老鹽工 1984
定邊馮地坑 挖洋芋 2004
玉米地 陝西定邊十裡沙 2002
從1981年至今,我斷斷續續,自覺或是不自覺地拍攝了圍繞我在白于山區的老家,一個叫李崾岘的小山村,及其陝北、晉西北的某個時空下的人物和生活瞬間。這些照片上的人和事大多來自于黃土厚度數十米以上居住的人們。
李崾岘是黃土高原白于山腹地一個十分平常的小自然村。在冬季沒有雪的日子裡,遠遠看去,李崾岘全部是黃土,土崖面、土窯、土院、土牆、土羊圈、土灰圈(兼茅廁)、土的狗窩雞窩,好似一處出土的古村落遺址。所有這些土的修築與起伏的山梁和溝窪是那麼的和諧,就連先人們栽種的零零星星的榆樹和杏樹,也是那麼自然天成。
那是我的老家,我童年的多數時光都是在那裡度過的。是祖母對李崾岘的講述和血緣關系延續着我對李崾岘的情感,也是祖母讓我懂得了山裡的山水風脈、人情世故乃至人的本來,更是祖母為我打開了這個純真而渾厚的世界。
我的老家影像不是商業攝影,也不是報道一個事件,或為什麼專題攝影,它是一個冗長的連帶着我的生命體驗的影像叙述,在老家影像的拍攝中,我能深入言說自己切身體驗的點和面。是以,我不在乎數字影像技術與手段的泛濫給像我一樣自視嚴肅的攝影師帶來的沖擊。同時,我把握老家影像的主觀性和民間性,并不脫離影像的見證性和時空性。
不論受到什麼進步思想和觀念的影響,我覺得我的内心依然是傳統的,就像我每個假期都要回老家拍照一樣,包括腳踏在厚厚的黃土上,哪怕是撒一泡尿,都有一種透徹的舒心,睡在老家的土炕上,在黃土地的靜夜,我想到了那些各領風騷一陣子的紛繁的多媒體藝術,與之相比,我的那些不新鮮的,沒有明确價值取向的黑白照片很難擠進光怪陸離的影像前沿,但令我欣慰的是,它能永久地承放我内心的真實。(文/李樯)
延伸閱讀:郭蘭英、王二妮、允恩風、王向榮《山丹丹開花紅豔豔》難得一見!
關注陝北民歌微信公衆号(sbmg66)
看更多【陝北民歌-往期内容】
随時免費看更新,請點選下方“訂閱”,訂閱↓↓↓陝北民歌頭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