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邝露是誰?草書上追黃庭堅,還有他的琴聲,了得!

邝露(1604—1650年)

邝(kuàng)露,氣質浪漫,最能表現其個性的當為草書。其草法奔放,酣暢自然,略近祝枝山,而上追黃庭堅,既任情恣肆而又矩度精嚴,能放能收,深得書法之要。篆、隸、行、草、楷各體兼擅,可說是個通才,邝露書法能有很高的成就,亦源于他多方面的文藝修養,邝露工詩能琴,擅古文,精鑒賞。

邝露是誰?草書上追黃庭堅,還有他的琴聲,了得!

初名瑞露,字湛若,号海雪,廣東南海人。生于世代書香之家。祖彭齡為進士,曾任知縣;父思浩,廪生,有才名。邝露工于詩詞,是明末廣東著名詩人;還精于骈文;又是篆、隸、行、草、楷各體兼擅的有成就的書法家,其草書字迹勁秀,師法王羲之而自成一格。邝露還通曉兵法、騎馬、擊劍、射箭,又是古文物鑒賞家和收藏家。他又是一個秉性不羁,鄙視金錢,不慕科名,蔑視傳統禮法的“奇人”。南明唐王時任中書舍人,永曆帝時出使廣州,清兵入粵,邝露與諸将戮力死守,凡十餘月,城陷,不食,抱琴而死。

邝露是誰?草書上追黃庭堅,還有他的琴聲,了得!

藝術成就

詩與書皆為嶺南翹楚

詩:“嶺南前三大家”之一

邝露與黎遂球、陳邦彥崛起于明末詩壇,被稱之為“嶺南前三大家”,其中以邝露最為傑出。錢大昕在《胡同謙墓志銘》引馮魚山語:“吾粵詩人,曲江之後,當推海雪”,意即張九齡之後,就數邝露了;而溫汝能《粵東詩海》中,邝露被譽為“吾粵之靈均”(意即屈原)。   《赤雅》是邝露遊曆廣西時,記錄廣西少數民族地區民族風情、山川地貌、古迹名勝、珍禽異獸、趣事轶聞的第一部著作,對研究廣西古代少數民族及山川古迹有重要參考價值。

《峤雅》是邝露自編詩集,收詩254首。屈大均有雲:“雖《小雅》之怨诽,《離騷》之忠愛,無以尚之。”可見邝露詩歌的價值。

而邝露的遊記亦脍炙人口,為後人廣為傳誦。

邝露是誰?草書上追黃庭堅,還有他的琴聲,了得!
邝露是誰?草書上追黃庭堅,還有他的琴聲,了得!
邝露是誰?草書上追黃庭堅,還有他的琴聲,了得!

邝露列傳

能文能武風流悲壯 敢愛敢恨浪漫不羁

詩才過人 負才不羁

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出生。據說,他出世時有“甘露降于庭槐”,故名瑞露。後改今名,字湛若。又因他讀書所在為“海雪堂”,故又稱邝海雪。

其父、祖均為功名中人,書香世代。邝露五歲時就顯詩才不凡,據說可應聲作詩。早年喪父,家境中落,他“以父、祖皆能詩而業未竟也,益力學苦吟”,每當詩興大發之際,“往往廢寝食”,行吟時甚至“抵觸樹木”,或者“傾墜坑塹而未嘗覺”。

邝露十五歲時,在南海應試,督學以《恭寬信敏惠》為題,他以真、行、草、篆、隸五體字答卷,結果被認為“違制”而被黜,落為“五等”,可是他若無其事,狂笑拂袖而去。後來他幾次參加鄉試,都“名落孫山”。“于是放誕縱酒,或散發徜徉于市中,傲然不屑,以是頗為禮法之士所仇”。

邝露是誰?草書上追黃庭堅,還有他的琴聲,了得!

亡命天涯 《赤雅》流芳

崇祯七年(1634年),适逢正月十五的上元佳節,邝露與友人乘醉策馬,縱遊花燈夜市,剛好遇南海縣令黃熙出巡儀仗,邝露酒醉不避,反而信口賦詩譏諷“騎驢誤撞華陰令,失馬還同塞上翁。”就此惹下大禍,被縣令逼得遠走他鄉避難。

此後,邝露度桂嶺、泛洞庭、涉九江。東至會稽、金陵,北上京華、幽燕,曆時五年之久。秀麗的名山大川,孕育了他的詩情豪興,豐富的社會閱曆,加深了他的生活感受。邝露沿途賦詩數百首,詩名遠播吳、楚、燕、趙,在揚州,他寫了十二首《赤鹦鹉》,為世人所傳誦,因而有“邝鹦鹉”之譽。據說每到一地,都被當地人以嘉賓之禮相待。

邝露是誰?草書上追黃庭堅,還有他的琴聲,了得!

當他浪迹廣西時,深入瑤民“岑、藍、胡、侯、槃”五姓土司境,還蒙當地瑤民“女将”雲亸娘的賞識,當上了記室(執掌文書之類)。其間,他著下《赤雅》一書,記錄了廣西少數民族地區民族風情、山川地貌、古迹名勝、珍禽異獸、趣事轶聞,蔚為大觀,影響深遠。諸如“峒女于春秋時,布花果笙蕭于名山,五絲刺同心結,百紐鴛鴦囊,選垌中之少好者,伴峒宮之女,名曰天姬隊。餘則三三五五,采芳拾翠于山椒水湄,歌唱為樂。男亦三五成群,歌而赴之。相得,則唱和競日,解衣結帶相贈以去。”記錄的便是桂西壯族地區廣泛流行的“歡浪花”(意為休閑尋情之歌),仍然被現代人作為研究古代壯族民俗的重要資料;《天龍八步》中丁春秋的化功大法(實際上就是瑤族地區蠱毒的制作過程),便來源于邝露的《赤雅》一書:“五月五日聚諸蟲豸之毒者,并置器内,自相吞噬,最後獨存者曰蠱。”

而這期間,邝露與瑤族女土司雲亸娘也産生了一段愛情。

邝露是誰?草書上追黃庭堅,還有他的琴聲,了得!

重返家園 抱琴殉國

崇祯十二年,南海縣令黃熙受賄獲罪,逃亡了5年之久的邝露方得以重返家園。返粵後,他仍過着閑散生活,靠典當古文物為生。

崇祯十五年(1642年),供職于史館。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陷京師,明王朝覆亡。接着,清兵入主中原,南明政權相繼更疊。邝露懷抱複國大計,隻身遠赴南京上書獻策。誰知抵達九江時,聞南京失守,悲憤南歸。

清順治三年(1646年),廣州首次淪于清兵鐵騎之下。邝露長子邝鴻(字钊孟,工詩,善擊劍)親領北山義軍千餘人,與清兵激戰,壯烈戰死于廣州東郊。

次年(1647年),邝露應召入朝,被南明永曆政權任為“中書舍人”。

清順治七年(1650年),邝露奉使還廣州,遇清兵圍城。他把妻兒送回家鄉,隻身還城,與守城将士死守達十個月之久。是年十一月,西門外城主将範承恩通敵,導緻廣州城陷。此時,邝露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恢複名士風度,身披幅巾,抱琴外出,适與敵騎相遇。敵軍以刀刃相逼,他狂笑道:“此何物?可相戲耶?”敵軍亦随之失笑。然後,他慢步折回住所海雪堂,端坐廳上,将自己生平收藏懷素真迹和寶劍等文物,盡數環列身邊。撫摩着心愛的古琴,邊奏邊歌,将生死置之度外,絕食,最後抱琴而亡,死時年僅四十七歲。

後人有《抱琴歌》挽之:“城陷中書義不辱,抱琴西向蒼梧哭”。

邝露是誰?草書上追黃庭堅,還有他的琴聲,了得!

後人演繹

粵劇舞台上的熱門人物

邝露生性灑脫浪漫,富有傳奇色彩的忠貞形象屢屢被後人搬上戲劇舞台,相對于同時代的詩人或英雄來說,他鮮明的個性和形象也許最适合入戲,是以也成為現代粵劇舞台上“出鏡”率最高的一位。

諸如粵劇《天上玉麒麟》,便按邝露的生平事迹寫成,由千面笑匠廖俠懷出演邝露,着明裝,寬袍廣袖,頭戴東坡笠,竹杖芒鞋,扮相相當灑脫。劇名為何取《天上玉麒麟》呢?據說是以玉麒麟來形容邝露聰明天縱。

邝露天性浪漫、不羁,他的情感世界也應該風華無限吧?邝露浪迹廣西時,與當地瑤族女土司雲亸娘的愛情便充滿浪漫色彩,這段感情也成為後人演繹的重點。大型音樂舞蹈粵劇《青青公主》便以此為藍本。才子邝露與青青相知相愛,但一心想取代瑤王統治瑤族的巫醫掌廟師想拆散兩人獨霸青青,于是挑撥瑤王,用邝露負情不歸為借口對其種蠱。青青為表真情與其一同受蠱。适逢清兵入關并要挾邝露投降,邝露陷入兩難。青青久等邝露不歸,巫醫掌廟師又逼婚,于是青青用計騙得解藥赴廣州救邝露,兩人面對外族入侵以生死相依的真情演繹出一場浪漫凄美的愛情悲劇。《青青公主》顯然屬于“戲說”邝露,加入了更多的浪漫元素,諸如逼婚、美女救英雄等等曲折的情節,盡現邝露情感世界的傳奇與浪漫。

邝露是誰?草書上追黃庭堅,還有他的琴聲,了得!

邝露詩二首

疊彩山

日高山氣晶,月出山更明。縣峰銀漢水,匿景金墉城。靈洞出霄半,飒爽涼風生。吹我薄天遊,飄飄淩太清。冥搜混沌竅,流觀蟾鶴銘。芳草有遠志,達人無近情。誰能戀鄉曲?一舉超蓬瀛。

胡天星邀餘作白妾魚脍

獨尋芳草過王孫,為脍銀絲出露盆。湯煴玉環妃子淚,樓殘金谷綠珠魂。淩波豈複觀微步,齒劍終然合報恩。誰識蒯缑歸思苦,不堪彈铗向朱門。

古琴遺音

“綠绮台”古琴輾轉流離仍在人間

邝露不僅是詩人、書法家,還擅長古琴,是一位品格極高的琴人。

其平生珍愛兩張名琴,一為宋琴“南風”(曾是宋理宗趙昀的内府珍品,今藏山東省博物館),一為唐琴“綠绮台”,據屈大均《廣東新語》載,“綠绮台”曾屬明武宗朱厚照所有,後以琴賜大臣劉某,明末歸邝露所得。據載,綠绮台與春雷、秋波、天蠁(響)被譽為嶺南“四大名琴”,在琴界有極高聲譽。

邝露出遊必攜二琴,有時窮困也将其暫質于當鋪,待有錢時又贖回,故其詩有“四壁無歸尚典琴”之句。順治七年清兵攻廣州,邝露抱琴,從容殉國。

邝露殉國後,琴被清兵所搶,售于市上,為歸善(今惠陽)人葉龍文以百金所得。葉氏某日泛舟豐湖,邀請當時文士一起雅聚,席中葉氏抱出綠绮台,諸人一見先朝遺物,都唏噓不已,當場賦詩,以屈大均之作最脍炙人口,其中“我友忠魂今有托,先朝法物不同沉”之句,更是一字一淚。康熙年間,著名詩人王士禛(漁洋)亦有詩“海雪畸人死抱琴,朱弦疏越有遺音”來詠邝露。後來此琴由葉龍文後人儲存了數代,至道光末年,葉氏家人以窮困将琴質于當鋪無力贖還,被東莞人張敬修買下。

張敬修是莞城望族,抗清名将張家玉之後人,又是廣東四大名園之一東莞可園的主人。他得到綠绮琴後專門在可園中辟“綠绮樓”以寶藏之。後在民國初年,張家中落,琴亦以破殘不堪修複而售于同邑鄧爾雅。

鄧爾雅是傑出的書法家、篆刻家,他與可園張家素有交往,深知此琴的意義,是以他所得雖是一張朽琴,卻視同性命。1944年,鄧爾雅築于香港大埔的“綠绮園”曾被台風吹毀,連鄧所藏大量書籍文物均遭破壞,從廢墟中搶救出的綠绮台卻安然無恙,鄧爾雅視為奇迹,随即遷居九龍以安頓名琴,直至鄧氏臨終之際,仍命家人将琴放在病榻畔,撫摸不舍以至最後一息。

鄧爾雅身後,此琴至今儲存于家人手中,曾有數度因經濟拮據而欲出售,初時願以市區房屋一幢即可,後終因談價未諧而告吹,近年又傳出開價四百萬港元之巨。

邝露是誰?草書上追黃庭堅,還有他的琴聲,了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