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泠八家刻青田(五)」陳豫鐘刻“靜安廬”青田石印陳豫鐘刻青田石印西泠八家·陳豫鐘往期回顧

作者:金石之盟
「西泠八家刻青田(五)」陳豫鐘刻“靜安廬”青田石印陳豫鐘刻青田石印西泠八家·陳豫鐘往期回顧

陳豫鐘刻“靜安廬”青田石印原石

「西泠八家刻青田(五)」陳豫鐘刻“靜安廬”青田石印陳豫鐘刻青田石印西泠八家·陳豫鐘往期回顧

印面钤本及邊款拓本

印文:靜安廬邊款:秋堂。

陳秋堂印作傳世無多,此方元朱文齋号印筆勢圓轉流暢,可歸入陳氏篆刻成就最高之一類。陳豫鐘篆書本出于李陽冰一路,故而此類元朱文印章作對于他而言可謂得心應手,且往往整饬秀逸,遠高于同俦,這也是“印從書出”理論的印證。

秋堂元朱文印在典雅蘊藉方面有着新的發展,對後世圓朱文印有很大影響,如浙派集大成者趙之琛乃至近世王福廠等印人,在秀雅妍麗一路印風上深受陳秋堂的影響。

「西泠八家刻青田(五)」陳豫鐘刻“靜安廬”青田石印陳豫鐘刻青田石印西泠八家·陳豫鐘往期回顧

《印人畫像·陳豫鐘》

陳豫鐘(1762—1806),字浚儀,号秋堂、墨緣居主,齋号求是齋。著有《求是齋印譜》《明畫姓氏編韻》《求是齋集》等。陳豫鐘出身錢塘書香世家,自幼習讀詩書,課餘作書篆刻,弱冠嶄露頭角。酷嗜金石書畫,與陳鴻壽交善,求教于奚鐵生。性内斂,喜飲酒,恬淡自足,以課徒書畫篆刻自給。待人至誠,喜面折人過,使氣忤俗、狂飲罵座處與奚岡相近,故二人相交最洽。又嘗以所得金石拓本寄贈黃易,向其請教。

嘉慶七年,阮元任浙江巡撫,作文廟樂器,複鑄镈鐘,以陳豫鐘精篆刻,命其摹古文以勒名。既成,阮元歎賞不已,招之而陳氏終不往。時陳豫鐘正值壯歲,為一生藝術創作之最高峰。四年後的嘉慶十一年,陳豫鐘年四十五而卒。身後由至交陳鴻壽等營葬,妻、子生活困頓,全賴故交弟子接濟。陳豫鐘一生精神悴于書畫篆刻,用功過勤,身體狀況已頗不佳,可謂“名成而年不永”矣。

「西泠八家刻青田(五)」陳豫鐘刻“靜安廬”青田石印陳豫鐘刻青田石印西泠八家·陳豫鐘往期回顧

陳豫鐘隸書對聯

陳豫鐘篆刻作品流傳數量較少,八家中僅高于蔣仁、奚岡,遠少于其餘五家。自言私淑丁敬,少年時得丁硯林先生印譜,“始悟運腕配耦之旨趣”,又得黃易指教,縱觀諸家所集漢人印,細玩鑄鑿刻遺法。

三十歲後融漢印工整一路與丁敬切刀之浙派面貌為一爐,進入創作高峰期。浙派自丁敬筚路藍縷、首開風氣,蔣、黃、奚力求簡化、純化入印字型,這種純化到陳豫鐘、陳鴻壽處已基本完成。

秋堂早期仿漢印和明清印人作品主要以沖刻完成,後漸以簡潔明快的長切為主,此時的浙派切刀尚不精熟。三十歲後的創作更多碎刀短切,逐漸穩健純熟,但起伏變化較為和緩。或因體弱,腕力不強,入石刻劃皆輕淺,不易钤拓。後人曾感慨“秋堂先生印甚難印,印出十餘紙一無足取,泥薄而印面太細,無從下手也。”

「西泠八家刻青田(五)」陳豫鐘刻“靜安廬”青田石印陳豫鐘刻青田石印西泠八家·陳豫鐘往期回顧

陳豫鐘篆刻作品“文章有神交有道”邊款

從文彭沖刀雙刀刻款到何震單刀切刀刻款,再到丁敬不書而刻邊款,切刀刻款至陳豫鐘發展到新的高度。陳豫鐘在研究前人刀法的基礎上,探索出一套以腕為主的運刀方法。陳豫鐘大概是明清以來第一個留意于印款技法研究的篆刻家,其邊款在當時享有盛名,得到黃易、奚岡兩位浙派前輩的稱道,這幾乎是當時篆刻界的最高評價。秋堂對于自己的邊款創作亦極自信,求其印者皆喜其款字,常有索作長跋者,皆欲其款字“多多益善”。

陳豫鐘是“後四家”的起始人物。經曆與奚岡相似,一生久居杭州,幾乎未曾遠遊,成為繼奚岡之後杭州篆刻的領軍人物。陳豫鐘生前對弟子趙之琛悉心培養,為浙派的發展壯大培育了新興力量。趙之琛作品流布之廣、影響之大,足稱浙派集大成者,從浙派的傳承發展程序來看,陳豫鐘的親炙之功實不可沒。

【西泠八家刻青田(一)】丁敬刻“采芝山人”青田石印

【西泠八家刻青田(三)】黃易刻“小松所得金石”青田石印

【西泠八家刻青田(四)】奚岡刻“龍尾山房”青田石印

版權聲明:

編輯機關:深圳市金石文化研究院

出品:東方國石文化産業(深圳)有限公司

部分圖檔或文字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敬請告知,我們會及時處理。

文章版權歸深圳市金石文化研究院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