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江西上饒,有一個古老的縣城,它叫弋陽縣。起于東漢,近1800年的曆史。但在成縣之前,這裡已經開始了武俠的起點。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進入人才輩出,百花齊放,各家争鳴的時代。佩劍既是武器,也是藝術品。更是佩者身份的象征。當年吳楚出名劍,各國遣使者邀請鑄劍師。歐冶子和幹将便是鑄劍師中的佼佼者。楚王邀請二位頂級鑄劍師鑄絕世寶劍。二人尋遍大江南北,尋有鐵英、亮石和寒泉的地方,這是鑄寶劍的必要條件。最終他們在弋陽的葛溪停留下來,以葛溪之水淬劍,最終楚王拿到了絕世的利劍。
同樣是在這葛溪之畔,另一位大人物——太極仙翁葛玄在這裡煉丹治病救人,傳教收徒。至此道教開始在弋陽興盛。葛玄是孫權的好朋友,孫權也是道教的信徒。當時上饒屬吳地,葛玄的行為會有一些替國傳教的可能。葛真人當年一定也是仙風鶴骨。
到了兩晉時期,佛教進入弋陽,弋陽因為丹霞地貌多,形成獨有的寺廟造型,依岩洞開鑿佛像。這裡開鑿了中國最大的卧佛,南岩卧佛。全長416米,佛身寬68米。現如今5a景區的龜峰景區,曾經有龜峰寺,還有知名的蓮塘寺。在丹霞地貌的風景襯托之下,曾經弋陽的佛教香火旺盛。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宋末元初的謝疊山和相差600年的方志敏都出生在弋陽,他們在面對敵人時,有儒家的氣節,也有義薄雲天,慷慨殉國的俠者氣概。這些離不開屹立在信江邊的疊山書院,書院是浩然之氣的泉眼。600年仍是生生不息,永不枯竭。
相傳弋陽的弋陽腔曲藝是道家人創造,這說法過于誇大了道家的功法。不過從側面可以探知當年道家音樂以及道法儀式上的隆重與豐富。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的弋陽腔,是柔和了戲曲、方言以及各類宗教音樂,經過上百年的淬煉,才自成一體,成了國家級民粹。一如當年歐冶子引水淬劍,絕世寶劍是多方面頂級資源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狀态下,浴火重生的。還有葛玄煉丹爐的神藥。
弋陽還有一個寶,年糕,也叫大禾米粿。是以弋陽大禾谷米為原料,采用“三蒸兩百錘”的獨特工藝制作而成。首先大禾谷是一種介于糯稻和籼稻之間的特色粳稻良種,它既沒有糯米那麼粘,也不會像普通籼米那麼硬朗,正是這種融合,中庸的狀态,成就了無與倫比的原材料。然後就是三蒸兩百錘。能一氣呵成錘下兩百錘的人也一定是武林人士。謝疊山和方志敏吃過同樣口味的年糕。佛龛上的年糕和宮觀裡的年糕也一定都是潔白如霜、透明似玉、不黏不膩的。當年明朝首輔費宏,從鉛山到弋陽參觀龜峰寺,據說招待貴賓的就是這個掄錘三百下的年糕。
武俠的世界,劍是武魂。為國為民是大俠的信仰,而信仰的三座高山是儒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