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王朱棣稱帝之後,為鞏固自己的皇位,便繼續建文帝時期的削藩政策。到永樂十五年,基本上把當時握有兵權的藩王,或削其護衛,或廢為庶人。到宣德皇帝,朝廷進一步推行這種削藩政策,從此王府不再設立護衛,藩王就是再想反叛,也無異于以卵擊石。但富于冒險精神的野心家們,仍然絞盡心機,費盡心思地滿足自己的私欲。正德年間,甯王朱宸濠又走上了這條不歸路。面對明代最荒唐最胡鬧的正德皇帝,他能不能取而代之呢?
明孝宗朱祐樘是大明曆史上一位英明有為的君主。他婚後多年才生下正德皇帝朱厚照,因而對其十分寵愛,甚至達到了溺愛的地步。後來朱厚照的弟弟又早早夭折,朱厚照便成為他唯一的兒子,理所當然地成為明帝國皇位的繼承人。
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皇帝突然駕崩,把一個龐大的王朝留給了年僅十五歲、不愛讀書而好逸樂的朱厚照,即曆史上的正德皇帝。沒有了父皇的管束,正德皇帝更是無法無天了,整天跟自己的親信号為“八虎”的八個太監遊戲取樂,把政務抛在一邊,不知今夕何年。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兒子甯王朱權被封在大甯一帶,當時是北邊非常有實力的塞王,号稱“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永樂皇帝登基後,為削弱甯王的勢力以免除對自己的威脅,于是把勢力最大的甯王改封到江西南昌,後來甯王也被削除了護衛。
這樣一來,到了甯王朱權的五世孫朱宸濠繼承爵位時,甯王府已經是今非昔比。這個輕佻的宗室子弟,認為自己是龍姿鳳表,有天子之相,一心想當皇帝,于是在幾個術士的蠱惑下,決定以身試法。
但是,大明王朝在經過了幾次宗室相殘血的教訓後,皇帝開始逐漸削弱藩王的勢力,以求徹底改變這種兄弟叔侄相殘的局面。宣德皇帝平叛後,進一步推行這種削藩政策,從此王府不再設立護衛。也就是說,當時的甯王府已經沒有半點武裝力量,是以朱宸濠要想造反,當然是先謀求恢複甯王府的護衛。
當時,正德皇帝荒淫無度,不理朝政,朝廷大權實際掌握在“八虎”之一的太監劉瑾及其黨羽手裡,他欺上瞞下,權傾朝野,人稱“立皇帝”,意思就是朝會時,劉瑾是站在正德皇帝身邊的另一個皇帝。
朱宸濠用金銀二萬賄通劉瑾,終于把明王朝南昌左衛改為甯王府的護衛。之是以是南昌左衛,而不是江西的其他駐軍,是有原因的。這是因為,在天順年間,甯王府因罪被削去護衛,甯王府的護衛改為南昌左衛。但是好景不長,劉瑾不久便被趕下台,甯王府的護衛又被革去。但是,這一切并沒有使朱宸濠心灰意冷,反而使得他恢複護衛的心更加急切了。
這一次,朱宸濠更是不惜巨金收買了當時的兵部尚書,并讓正德皇帝寵愛的一個伶人臧賢代他四處遊說王公大臣,得到了他們的默許。可惜在這時又遇到了絆腳石費宏。
按規定,朱宸濠要恢複護衛,必須經過内閣的同意。而在内閣辦事的明朝大學士費宏也是江西人,對朱宸濠可以說是知根知底,他識破了朱宸濠的野心,說什麼也不同意朱宸濠恢複護衛。
于是,朱宸濠便利用進士廷試那天,内閣大臣要到東閣閱卷,趁費宏不在内閣辦事時遞上請求恢複護衛的奏疏。由于其他大臣已經被朱宸濠買通,均準許這個奏疏。但朱宸濠恐怕費宏會反對,于是又叫人在正德皇帝面前進讒陷害費宏,費宏被迫辭職。
朱宸濠恢複護衛的心願終于得償之後,又千方百計讨好正德皇帝。他進獻了很多奇珍異寶供正德皇帝遊樂,以削弱正德皇帝對自己的提防之心。他還仗着自己在朝中收買了很多王公大臣作為後盾,在南昌是無惡不作。甚至擅自殺戮地方官吏,霸占百姓田宅,強奪良家婦女,搞得地方上烏煙瘴氣。地方官屢屢向朝廷申告朱宸濠的各種不法行為,但正德皇帝并不放在心上。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日,朱宸濠以慶祝自己生日為由,帶着自己蓄養的強盜響馬們終于正式叛亂。他把地方官請到王府,聲稱自己奉了皇太後的密旨要起兵入朝,并将不順從的地方官全部殺掉,率領軍隊去攻打安慶。當時的汀贛巡撫副都禦史王守仁,是一個文武全才的大将,他對朱宸濠的舉動早已是暗自留心。當得知朱宸濠叛亂并攻打安慶的消息後,他馬上集結兵力,直搗朱宸濠的老巢南昌。
朱宸濠叛亂的消息傳到朝廷,正德皇帝不憂反而大喜。為什麼呢?原來,正德皇帝有兩個嗜好,一個是玩樂,一個就是打仗。比起做皇帝來,他更喜歡做将軍,并曾多次巡遊北方邊防重鎮,也曾率領軍隊小勝過鞑靼兵,還自己封自己做“總督軍務威武大将軍”。聽到朱宸濠叛亂的消息時,正德皇帝簡直有點喜出望外,決定禦駕親征。可惜的是,在正德剛到達涿州時,王守仁的捷報就已經送到了。原來朱宸濠圍攻安慶不下,又聽到老巢也已被王守仁攻下,急忙回身去救,在黃家渡與王守仁軍遭遇,朱宸濠大敗,被王守仁俘虜。
前後僅僅隻有一個多月,叛亂就被平定了。正德皇帝一路遊玩到南京,舉行了獻俘儀式,這才班師回朝,朱宸濠也在路上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