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和撫子到底會不會相夫教子?柔弱,順從到底是不是她們的定義?

作者:日本物語
大和撫子到底會不會相夫教子?柔弱,順從到底是不是她們的定義?

“大和”這個詞我們都知道,即日本主要民族;而“撫子”呢?你了解嗎?

“撫子”是一種植物,多稱為石竹或瞿麥,其形态纖弱,實際上并不嬌氣。

最近,丸子經常聽到這樣的言論,說日本女性溫柔賢惠、相夫教子、賢妻良母,找個日本女性做老婆多好…之類的話。但實際上是嗎?

大和撫子到底會不會相夫教子?柔弱,順從到底是不是她們的定義?

我們先來看看日本男人對“大和撫子”的公認标準:

頭發要黑色(淺啡色也可),長度不限;

黑面,高底鞋,不可;

不需要太美,常識範圍内就可以;

身高不限;

不可太多話,也不可太靜;

有些個性(但不要太跟潮流走);

希望一日有六成時間挂笑臉;

能夠說普通人說的日本語(像對老師說話那樣,滿口隐語就最差);

不口出惡言,不太講粗俗說話;

沒有和服也可以。

這裡面沒有一條标準和“相夫教子”、“恭謹持家”有關。總結下來也就是就是不需要看臉、不需要看身材、不媚俗粗俗、性格開朗直爽、能保持自己獨立個性的女性。

大和撫子到底會不會相夫教子?柔弱,順從到底是不是她們的定義?

其實,“大和撫子”的形象原型靜禦前,被後世尊敬、紀念的點也在于“反抗”,而不是“柔順”。日本人心目中的優秀女性其實是外表柔順、内心堅強且充滿反抗精神的,一味逆來順受、做牛做馬并不能獲得公認的好感。

大和撫子到底會不會相夫教子?柔弱,順從到底是不是她們的定義?
大和撫子到底會不會相夫教子?柔弱,順從到底是不是她們的定義?

但是看到這裡會有讀者問,那為什麼現在很多日本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女人在家相夫教子呢?

其實在日本所謂“相夫教子”并不是對丈夫言聽計從、毫無主見,而是對丈夫起到勸誡、管理作用。

大和撫子到底會不會相夫教子?柔弱,順從到底是不是她們的定義?

日本女性甘心做“家庭婦女”的保障,來源于日本習俗是女性掌管财政大權,包括生活費、子女教育費與丈夫的零花錢。大多數日本男人淩晨兩點回家、早上六點出門,才換來的妻子在家“相夫教子”,是以日本社會弊病之一“過勞死”不僅有工作的壓力,也包括家庭的壓力。

大和撫子到底會不會相夫教子?柔弱,順從到底是不是她們的定義?

如果不願意交出财權,那麼離婚的機率很大。而且在日本離婚極其簡單,都不需要本人出面,發封郵件就可以。且日本法律規定,誰照看孩子時間長,孩子判給誰,加上離婚後女方有權分得一半婚後家産(無過錯的話),包括日後孩子的撫養費,是以隻要不是大富豪之家,離婚一般對男方不利。

大和撫子到底會不會相夫教子?柔弱,順從到底是不是她們的定義?

日本有部電視劇《熟年離婚》,即當了一輩子家庭主婦的女性認清了自己的價值與追求,在丈夫退休那天選擇離婚,丈夫大吃一驚、無所适從。這反應日本的社會現實,很多老年男性由于常年貌合神離導緻被妻子抛棄,因為不會做家務,沒辦法好好生活出現了各種社會問題。

大和撫子到底會不會相夫教子?柔弱,順從到底是不是她們的定義?

正是這樣的社會,才給了日本女性甘心做“家庭婦女”的底氣,成為相夫教子的保障。

是以,大多數對日本文化一知半解的人,僅憑一點淺薄的表面現象,片面了解日本人對傳統女性的要求,其實存在很大的誤差。

-end-

如果喜歡我們的作品,請持續關注日本物語和我們的知日圈app

在這裡要感謝各位讀者,我們需要大家的支援,你們的支援是我們一所懸命的動力!

大和撫子到底會不會相夫教子?柔弱,順從到底是不是她們的定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