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動漫中的“大和撫子”形象為何不流行了呢曾經流行的“大和撫子”形象“大和撫子”背後的社會文化“大和撫子”已成為過去式“反差萌”

作者:動漫談談人生
“親愛的,工作一天辛苦了,是先洗澡還是先吃飯呢。”

曾幾何時,日漫中塑造的“大和撫子”形象成了萬千少年追捧和憧憬的對象,比如貝露丹蒂(我的女神的)、古河早苗(clannad)和日向雛田(火影忍者)。

動漫中的“大和撫子”形象為何不流行了呢曾經流行的“大和撫子”形象“大和撫子”背後的社會文化“大和撫子”已成為過去式“反差萌”

古河早苗是一個标準的“大和撫子”。

所謂的“大和撫子”,按照我的了解就是溫順、體貼、顧家、知性而美麗的女子,當男人在外面打拼了一天,拖着疲憊不堪的身軀回到家中,無論是冒着熱氣的洗澡水,還是滿屋飄香的可口飯菜,她早早地就為你準備好了。回到家中的男人甚至什麼都不用幹,享受着妻子周全的照顧,傾聽着丈夫的訴苦,完美地扮演着妻子的角色。

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這樣的形象在動漫中逐漸不流行了,雖然不時還能夠見到類似的角色,或者包含了這一特質的角色,但是已經不再是漫友們極力推崇的角色類型了。?

“大和撫子”我印象中最流行的時期應當是上世紀末到這個世紀初期,那時的日本家庭構成基本上都是男主外女主内,而“大和撫子”這一形象更是被當成了日本妻子的典範。可以說“大和撫子”這個形象并非是女人自願成為的,而是被社會被男人賦予了這個要求。

丈夫辛苦了一天,回到家中就當起了“甩手掌櫃”,妻子不僅要充當保姆的責任,同時還是個心理醫生,并且自身的心理還得強大,需要堅強。因為丈夫需要妻子來治愈,而妻子仿佛永遠都不需要人安慰,總是能夠想得開。

動漫中的“大和撫子”形象為何不流行了呢曾經流行的“大和撫子”形象“大和撫子”背後的社會文化“大和撫子”已成為過去式“反差萌”

真正的“大和撫子”都是女神吧。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都會有一個疑問,。首先肯定是有的,在那個以“大和撫子”為典型榜樣的年代裡,勢必會引導許多女性朝着這個方向去努力,仔細分析“大和撫子”這個形象的要求,不難看出,除了具備完成一切家務的能力之外,更多的則是對性格的要求,即溫順和堅強,再加上一個知性。

①溫順

為什麼是溫順呢,就是在溫柔的基礎上進一步要求順從,可以說這和日本傳統的家庭觀念有很大關系。在日本的傳統觀念裡,丈夫是一家之主,甚至可以對妻子呼來喚去,直接下指令,而更過分的是,指令者還希望是妻子自願服從,甚至主動服從,心甘情願。

②堅強

人都有負面情緒,但是在外面勞作了一天男人回到家中不希望聽妻子抱怨家務或者别的什麼,反而希望向妻子訴苦,倒倒苦水,然後讓妻子安慰自己受傷的心靈,開導自己,卻不太在乎妻子本身的負面情緒該向何處發洩,甚至好像妻子不會産生這樣的情緒。

動漫中的“大和撫子”形象為何不流行了呢曾經流行的“大和撫子”形象“大和撫子”背後的社會文化“大和撫子”已成為過去式“反差萌”

婚後的雛田或許就沒有那麼完美了吧。

③知性

用知性這個詞主要是突出有教養、懂事、善解人意,因為外在是天生的,雖然“大和撫子”希望女性是美麗的,但是即便是不太美麗的女性也能夠通過提高自身的修養來提升氣質,氣質上去了外在也是能夠改變的。

。沒有人生來是為了服務别人的,即使在那個年代裡,我覺得真正符合這樣要求的女性即使存在,也是“僞物”的,或者你可以直接了解為虛僞。

比較一些類似的動漫形象你就會發現,所有的“大和撫子”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特征,那便是人太好了,善解人意,不計較得失,一心為了心中的他付出,而且還有一個鋼鐵一般堅強的心靈。但是這樣的角色愈發讓人感覺沒有靈魂,沒有個性,即使是動漫裡虛拟的角色,看多了也會缺乏真實感,因為生活中根本很難找到這樣的人,尤其是現在。

動漫中的“大和撫子”形象為何不流行了呢曾經流行的“大和撫子”形象“大和撫子”背後的社會文化“大和撫子”已成為過去式“反差萌”

亞絲娜也有“大和撫子”屬性的一面。

許多“大和撫子”不過是時代和文化造就的産物,她們的内心并不一定向往這樣的生活和人格,然而,當時代和文化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的今天,“大和撫子”便逐漸不流行了。

如今的時代,提倡民主和自由,張揚個性,即使是女性地位并不算高的日本,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覺得男女平等才是未來的趨勢,而年輕人喜歡凸顯自我的個性,她們更加不會都朝着同一個形象去努力塑造自身,是以“大和撫子”這個形象開始變得在日本社會中越來越不流行了。

動漫中的“大和撫子”形象為何不流行了呢曾經流行的“大和撫子”形象“大和撫子”背後的社會文化“大和撫子”已成為過去式“反差萌”

寶兒姐的反差是否也很可愛。

單身主義的流行,女權主義的蘇醒,以及不斷攀升的離婚率,都讓家庭和婚姻變得沒有以前那麼重要。而對于自由和平等的追求,不僅女性越來越不認同“大和撫子”這一價值觀,甚至連男性也覺得自己也沒有這方面的需求了。

社會價值觀的改變直接反應到動漫上,那便是這樣的角色也越來越少了,但這一特征卻被保留了下來,融入到了一些角色中,成為了一個角色形象的一部分。那麼現在流行什麼樣的女性動漫角色呢。誠然,動漫中仍然存在一些“大和撫子”的形象,但是已經不再是主流,而蘿莉、傲嬌尤其是傲嬌蘿莉的形象也占據了一定的比例,但是比較近年來一些高人氣的女主角,

從20多年前日本一年才70,80部動漫到現在一年200+部動漫,呈現出井噴之勢。一部動漫想在衆多動漫中脫穎而出,那麼角色塑造的成功與否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而女主更是重中之重,設計不好就會勸退觀衆。

動漫中的“大和撫子”形象為何不流行了呢曾經流行的“大和撫子”形象“大和撫子”背後的社會文化“大和撫子”已成為過去式“反差萌”

三笠代表着對女性的要求更高了。

觀衆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女主呢,動漫作者和角色設計師們挖空了心思,似乎終于找到了一種辦法,那便是塑造一個個有個性的女主,但是怎麼樣才算是有個性,那便是打破正常,不按套路出牌,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公主、賢妻、女神形象,而是放飛自我,大膽塑造,于是乎)。當然,這倆人的形象并非不成功,隻是有點不正常,,那她們身上又有什麼特點呢。

我認為是多種形象的一個融合,如果融合的好,就會造成一個“反差萌”,當然此萌并非要一定很萌,隻不過由于反差,會令觀衆印象深刻,不僅會深深喜歡上這個角色,還會久久難以忘懷,那麼這部作品很有可能因為一個女性形象而火上很久。

動漫中的“大和撫子”形象為何不流行了呢曾經流行的“大和撫子”形象“大和撫子”背後的社會文化“大和撫子”已成為過去式“反差萌”

蕾姆就是一個多元形象。

比如“蕾姆”這個形象,她身上就有着好幾種形象的融合,和菜月昴初識時是一副高冷的形象,懷疑他和為他而戰之時卻是一副殘暴的殺戮者的樣子,而當治愈、勸慰他時卻是無比的溫柔,像極了“大和撫子”這一形象。而正是多種形象融合在了一個角色身上,造成了強大的反差對比效果,深入人心,而這種反差在這個作品中又顯得很合理,不僅不會違和,反而多了一種真實感。因為說到底,我們每個人至少都會有兩種形象,人前一種,人後一種。而蕾姆的這種反差,不禁讓人感覺到她是一個敢愛敢恨的角色,形象飽滿度進一步提高。

而比較萌的反差萌角色,那便是祢豆子(鬼滅)了。幾乎沒有什麼對白的她平時咬着個竹子賣萌,關鍵時刻還能為哥哥挺身而出,遇到嫂嫂的時候再次賣萌,這個形象可謂是塑造地非常成功。

動漫中的“大和撫子”形象為何不流行了呢曾經流行的“大和撫子”形象“大和撫子”背後的社會文化“大和撫子”已成為過去式“反差萌”

祢豆子的反差萌深入人心。

而深挖“反差萌”的背後更讓人看到了社會對于女性的要求并非是降低了,反而是進一步提高了。不僅并沒有真正放棄“大和撫子”中對于妻子的要求,還希望女性能夠獨立自主有擔當,雖然這也是很多女性自己追求的人生。但是單純動漫中可以看到,目前對于二次元老婆的要求可不低啊,沒事的時候負責好看和賣萌,有事的時候還要能夠和男主并肩作戰,當男主遭到心靈創傷還要負責安慰他、治愈他,簡直是個全才有木有,如果每一個女主都這麼給力話,還需要男主做什麼呢?

“大和撫子”的逐漸衰退,“反差萌”的逐漸興起,反映了社會文化和價值觀的改變,更深層次上反映了社會和男人對于女性的更高要求。不過即便如此,相信當真的天降一個“大和撫子”到你面前,那些嘴上說不流行的男性也逃不過“真香”定律,你說是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