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了相持階段,德軍北非軍團在阿拉曼戰役中被英軍名将蒙哥馬利打得一敗塗地,好在元氣尚存。但是要想以前那樣吊打英軍,已經是不可能了。同時美軍已經登陸北非,無疑是對英軍大力的援助。更為恐怖的是英國地中海艦隊加強海上封鎖,這對本已經補給不足的德軍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别管我要給養,地主家也沒餘糧了!
面對嚴峻的局勢,隆美爾元帥當機立斷,親率大軍從意大利的西西裡島出發,登陸突尼西亞,随機占領突尼西亞全境。初來北非的美軍也不甘示弱,少将弗雷頓道率領美第二軍快速進抵凱賽林隘口,并且構築了防禦工事。
美國佬沖過來了!
一、凱賽林隘口戰役的戰前決策及部署
美軍的這一舉動,大大地引起隆美爾的警覺。他經過幾天的深思熟慮,準備全力攻擊美軍,突破凱賽林隘口,進而占領阿爾及利亞西部山區的補給基地,進而大大緩解德軍的補給窘境。
1、戰役中德軍火力配置和兵力部署
此次德軍擔任攻堅主力是早已名聲在外的虎式坦克,此款坦克在北非曆次戰役中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其猛烈的火力、堅固的裝甲和德軍恰如其分的指揮戰術,讓盟軍裝甲部隊一時間“談虎色變”!
人家老虎可不是白叫的!
另外88毫米高射炮作為北非戰場上一枝獨秀的武器,在此戰役中繼續大放異彩!
美國佬準備被“爆菊”吧!
你們德國人簡直就是“玩賴皮”,竟然用高射炮打坦克!
德軍空中力量隻有斯圖俯沖轟炸機繼續一個人唱“獨角戲”,畢竟天空一直都是英國人的!
“尖叫死神”這一綽号可不是浪得虛名,不過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地面部隊是第十裝甲師和第二十一裝甲師,總計22000餘人,作為此戰役正面攻堅的主力。另外意大利的131半人馬座裝甲師策應德軍正面進攻。
2、戰役中美軍火力配置和兵力部署
此次戰役擔任美軍裝甲主力的是m3坦克,坦克組需要七人之多。此前這一類型坦克援助過蘇聯一批,從蘇德戰場回報回來的資訊,可謂的是惡評如潮,而且還得一綽号“七兄弟棺材”!另外作為主力的是美第二軍,同時英法(自由法國)盟軍在後進行援助。
不要亂造謠啊!我告你“诽謗”啊
二、凱賽林隘口戰役打響了,沙漠之狐吊打美國牛仔
1943年2月19日,隆美爾元帥親自指揮大軍進攻美軍陣地 。霎時間美軍陣地上火光四射,一片鬼哭狼嚎。由于盟軍高層在此次進攻前毫無準備,面對德軍慣用的閃電戰,一時間毫無對策,進退失據。美軍指揮官隻得指令部隊成建制的撤出陣地。接下來的一兩天,美軍逐漸從最初的手足無措中清醒過來,逐漸調整好兵力部署,同時又得到英法(自由法國)有力的志願,特别是空軍的大力協助。
美國佬有種别跑啊!
最後,隆美爾元帥在補給嚴重不足和缺乏制空權等種種不利的情況下,隻得指令德軍撤出凱塞林隘口,美軍随即收複陣地。凱塞林隘口戰役随之結束。
德意軸心國方面:傷亡兩千餘人,損失坦克三十四輛;盟軍方面:傷亡三萬餘人,損失坦克及其他軍事車輛一百八十餘輛。
一般而言,後世的史學家将凱塞林隘口戰役視為突尼西亞戰役中的序曲,同時也被視為德軍在二戰北非戰區最後一次勝利。雖然此次戰役前後持續不到一周時間,但是對雙方還是影響很大的。
1、戰役對德意軸心國方面的影響
就前文的傷亡數字而言,德軍以不到敵方十分之一的傷亡,取得獲得了此次戰役的勝利,但是僅僅隻是戰術上的勝利,在戰略上無疑是失敗的。德軍既沒有拿下盟軍的補給基地,也沒有殲滅美軍的有生力量。事實再一次證明了,隆美爾元帥僅僅隻是位優秀戰術家。
你要攤上一個外行上司,還不如我呢!
2、戰役對美、英、法盟軍方面的影響
最直接受到影響的無疑就是美軍,鑒于美軍在次戰役的糟糕表現,艾森豪威爾當即将美軍指揮官調離,換上此後在二戰中名噪一時的巴頓将軍,德國人的噩夢來臨了!此次戰役英國皇家空軍無疑是出盡了風頭,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幫助美軍站穩了腳跟,進而收複失地。順便還送給了美軍一句玩笑話,進行嘲諷——“你們是我們這邊的‘意大利人’。”
德國佬洗幹淨脖子等死吧!
結語:喪鐘為誰而鳴?正義從不缺席
盟軍在凱賽林隘口戰役所在遭受的損失,在其後源源不斷而來的補給面前不值一提,随後在突尼西亞的戰役中,美軍在巴頓将軍的帶領下,愈戰愈勇大破隆美爾主力,德意北非軍團除少數逃脫外,其餘大部被全殲,俘虜二十三萬多德意官兵,進而取得了北非戰役的最終勝利。敲響了德意法西斯的喪鐘,曆史再一次證明正義必将戰勝邪惡!
北非戰役中被盟軍俘虜的德意官兵
被盟軍擊毀的虎式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