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它是餐桌家常菜,也是春季必喝“祛濕湯”!每周喝幾次,升陽健脾一身輕,全家都受益來源:養生大國醫

很多人進入春季後總感覺睡不醒、疲乏無力,甚至出現肌膚幹燥、關節酸疼、大便黏膩、刷牙惡心等感覺,好像得了什麼大病一樣,這究竟是怎麼了?

其實,這很可能是因為:滞留在我們體内的濕氣更嚴重了。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好傷人陽氣,尤其是脾陽。

它是餐桌家常菜,也是春季必喝“祛濕湯”!每周喝幾次,升陽健脾一身輕,全家都受益來源:養生大國醫

春季是人體陽氣生發的季節,我們的陽氣猶如剛剛發芽的幼苗,氣血已經從内髒開始向外走了。而濕氣靠着它黏膩難纏的勁頭,賴在髒腑經絡上不走,導緻氣機升降無能,于是陽氣就沒法正常生發了。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春天易招濕,6個症狀來判斷

春天氣候回暖,雨水漸漸增多,空氣濕氣濃度大,尤其南方還有潮濕的“回南天”,故而身體難逃濕氣的侵害。

此外,人們在冬季吃了太多肥甘厚膩、辛辣的食物,導緻脾胃運化能力下降而生濕,内濕得不到有效的疏洩,長期蓄積在體内化成濕熱,加上春季外濕裡應外合,稍不注意就為身體招來禍患,是以春季養生必須要先除濕升陽。

6個症狀自測體内是否有濕氣:

1、起床後昏沉、乏力,整日嗜睡;

2、口臭,睡覺流口水,打呼噜;

3、舌苔厚重、黏膩,舌頭邊緣有齒痕;

4、食欲不振,時常胃脹;

5、虛胖,水腫;

6、手腳冰涼,愛出虛汗。

【注意】符合的越多,則你體内的濕氣可能越重,越需要盡快調節。

它是餐桌家常菜,也是春季必喝“祛濕湯”!每周喝幾次,升陽健脾一身輕,全家都受益來源:養生大國醫

飲食做到“三要三不要”

三類厚重食物要少吃

脾胃系統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保護脾胃不受濕氣侵害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适量、均衡飲食,以下三種食物盡量少吃或不吃:

油膩的食物

火鍋、燒烤、油炸食物等比較油膩的食物,熱量很高不容易消化,食用過多會給脾胃增加負擔,影響脾胃的運化,使身體内更容易産生濕氣。

甘甜食物

中醫認為甘入脾,雖然能補脾益氣,但同時也會助濕。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較為黏膩,本身有濕的人大量食用會加重影響,還可能出現痰多、咳嗽、舌苔發白、面色泛黃等症狀。

注意,除了甜點蛋糕外,一些含糖量高的水果,如蜜瓜、葡萄、鳳梨等,也要注意吃法,适量食用。

它是餐桌家常菜,也是春季必喝“祛濕湯”!每周喝幾次,升陽健脾一身輕,全家都受益來源:養生大國醫

生冷食物

生冷食物寒氣重,大量食用後可在腸胃内生成更多濕氣,直至造成脾氣損傷、脾運化水濕的能力下降,加重體内濕氣。

建議脾胃本來就不好的老年人,吃蔬菜時,還是做熟再吃;吃涼拌菜時,也最好用溫拌的做法,先用熱水焯一下再拌。

幾類祛濕食物要常吃

>>>>

藥食同源的祛濕好物

中醫看來,藥食同源,從日常飲食調節人體不适為上策。是以平日可多吃些祛濕食物,如薏米可利水滲濕,健脾胃、清肺熱、止洩瀉;紅豆可行血補血,健脾祛濕,利水消腫。

除此之外,脾主運化,根除濕氣,除濕關鍵也在脾髒。芡實可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對于促進濕氣的排出十分有益,平日也可多吃。

推薦食譜:紅豆薏米芡實粉

【做法】紅豆、薏米、芡實、山藥、茯苓、蓮子磨粉後,開水沖泡飲用。

【營養價值】健脾、益氣、溫中、理氣、祛濕之效,可全面調和五髒六腑,根除濕氣的同時修複受損。

它是餐桌家常菜,也是春季必喝“祛濕湯”!每周喝幾次,升陽健脾一身輕,全家都受益來源:養生大國醫

豆芽等芽類菜

老人常說“春吃芽、夏吃瓜”,在春季正是适合吃芽菜的季節。

【黃豆芽】清利濕熱、消腫除痹的功效,适用于脾胃濕熱、大便秘結、高血脂人群。

【綠豆芽】入心、胃兩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除濕的作用,同時可以起到軟化血管的作用。

【豌豆芽】含有豐富的鉀,能夠起到降血壓的作用,非常适合高血壓患者食用。

【香椿芽】香椿帶有的香氣,具有很強的疏通作用,疏風散寒、清熱解毒、健脾理氣,能幫助陽氣在人體内升發。

推薦食譜:三芽醒脾飲

【食材】黑豆芽、黃豆芽、綠豆芽各100克,姜絲10克

【做法】三種豆芽先焯水,然後等比例放入榨汁機中,加入适量姜絲、水,榨汁。一天喝2-3次,每次200毫升。

【營養價值】健脾補腎,清熱利濕。

【注意】脾胃過于寒涼的人可以多加一點生姜或者加點紅糖,如果要加強涼性,可以放點冰糖。

它是餐桌家常菜,也是春季必喝“祛濕湯”!每周喝幾次,升陽健脾一身輕,全家都受益來源:養生大國醫

鲫魚

鲫魚補而不燥,健脾去濕,而且營養豐富,是補脾胃、祛濕氣的佳品。

推薦食譜:鲫魚祛濕湯

【食材】砂仁3克、陳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鲫魚1條

【做法】用油将魚兩面煎黃後;放入開水,猛火煲湯;煮成白色乳狀時,放入剩餘材料,稍滾三分鐘即可。

【營養價值】健脾除溫;幫助改善濕阻氣滞、食欲不振、寒濕洩瀉等。

它是餐桌家常菜,也是春季必喝“祛濕湯”!每周喝幾次,升陽健脾一身輕,全家都受益來源:養生大國醫

調味料可輔助祛濕

花椒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但它在中藥界也是大名鼎鼎,其性溫味辛,是一種純陽之物,驅寒除濕的效果非常好,可以稱得上天然的“祛濕王”了。對于經期小腹冷痛、形寒肢冷的女性來說,花椒也有很好的暖宮調經作用。

推薦食譜:花椒姜棗水

【食材】花椒9克,生姜24克,大棗30克

【做法】生姜洗淨切片,大棗去核,兩者加水煮沸後放入花椒,改小火煎煮。建議經前兩三天開始服用。

【營養價值】補益氣血、驅寒暖宮。

它是餐桌家常菜,也是春季必喝“祛濕湯”!每周喝幾次,升陽健脾一身輕,全家都受益來源:養生大國醫

調養自身,調節環境

1身體天然“排濕穴”

要想祛濕,首先要将水液運化的通道疏通。肚臍上方一拇指寬,有一水分穴,主要用于通調水道。

手指四指并攏放于水分穴,用振顫的手法按摩,堅持30-60秒。可以讓大小腸蠕動分開,恢複它們厘清降濁的功能,還能幫助控制血糖。

2堅持适量運動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祛濕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适當運動出汗可以加速自身體内濕氣的排出,但是,并不是出汗越多對祛濕所具有的幫助越大,隻需微微出汗即可。

注意,運動出汗後應做到:

①及時更換衣服,不要讓身體和粘嗒嗒的衣服一直粘在一起,濕氣容易再次進入到體内。

②不要馬上洗澡,這會毛孔打開,濕氣容易進去。

③不要一次性喝太多水。不僅容易加重體内的濕氣,過量還有可能引起急性水中毒。

它是餐桌家常菜,也是春季必喝“祛濕湯”!每周喝幾次,升陽健脾一身輕,全家都受益來源:養生大國醫

3潮濕環境要避免

潮濕的天氣非常容易讓體内濕氣聚集,是以室内就需要除濕了:流動的空氣有利于帶走室子裡濕氣,人在這樣的環境裡居住,才不會招惹濕邪。

是以天氣晴朗時要開窗透氣,增加室内陽光照射;雨天時則要關好門窗,以免加重室内的濕氣。此外,不幹透的衣物不要穿着、潮濕的地闆不要睡、被褥也要勤曬太陽,避免返潮情況出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