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講義氣的人才知道:智取生辰綱弄得自己傾家蕩産,晁蓋這是何苦?

作者:半壺老酒半支煙

晁蓋為什麼智取生辰綱?這個問題很少有人問,也很少有人能回答,因為看過水浒原著的人都會一頭霧水:組織了一大票兄弟弄來不知道值多少錢的生辰綱,最後落得傾家蕩産亡命江湖,晁蓋這是何苦來哉?

晁蓋并不缺錢,他參與黃泥崗盜案,是不是被赤發鬼劉唐和入雲龍公孫勝忽悠瘸了?

細看水浒原著,我們就會發現晁蓋劫取生辰綱并不是貪圖錢财,他是義之所至,不得不為,路見不平,要是不吼兩嗓子,他就不配叫托塔天王了。

講義氣的人才知道:智取生辰綱弄得自己傾家蕩産,晁蓋這是何苦?

晁蓋在東溪村當村長,日子過得應該是十分快活的:“祖上是本縣本鄉富戶,平生仗義疏财,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将銀兩赍助他起身。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隻是打熬筋骨。晁蓋獨霸在那村坊,江湖上都聞他名字。”

晁蓋的安樂生活,被赤發鬼劉唐和入雲龍公孫勝打破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十萬貫金珠寶貝玩器等物,送上東京與他丈人蔡太師慶生辰。”

清酒紅人面财帛動人心,面對可以買三個直秘閣或二十個通判之職的巨額财富,晁蓋有點動心,但還不能下定決心:大宋國庫和府庫的金銀更多,但那些錢隻有達官貴人可以巧取豪奪,還輪不到本村長。

講義氣的人才知道:智取生辰綱弄得自己傾家蕩産,晁蓋這是何苦?

但是劉唐接下來的一番話,卻讓晁蓋産生了僥幸心理:“去年也曾送十萬貫金珠寶貝,來到半路裡,不知被誰人打劫了,至今也無捉處。”

一個人劫了去年的生辰綱安然無事,就會有一群人要打今年生辰綱的主意,這就是所謂的“破窗效應”。入雲龍公孫勝的加盟,更是堅定了晁蓋奪取生辰綱的信心:“我觑得十萬貫如同等閑……貧道是薊州人氏,自幼鄉中好習槍棒,學成武藝多般,學得一家道術,善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

熟讀水浒原著的讀者諸君都知道,入雲龍公孫勝并不在意錢财,也不會騰雲駕霧,他撺掇晁蓋劫取生辰綱也不是要謀取富貴,此人就像《封神演義》中的申公豹一樣,“道友請留步”的真實目的,是“道友請上封神台”。

講義氣的人才知道:智取生辰綱弄得自己傾家蕩産,晁蓋這是何苦?

被劉唐和公孫勝一通忽悠,并不缺錢的晁蓋對生辰綱動心了,也得手了,但是得手後晁蓋并沒有把這十萬貫錢财當回事,胡亂扒拉成幾堆,白日鼠白勝得了一大包,阮氏三雄弄了幾筐,就各回各家了——他們甚至沒有盤算自己分了多少。親兄弟明算賬,在晁蓋與阮氏三雄眼裡,是不可接受的,他們隻求弟兄們在一起吃喝得快活。

是以宋江這個黑白通吃的污吏通風報信的時候,“晁蓋正和吳用、公孫勝、劉唐在後園葡萄樹下吃酒。此時三阮已得了錢财,自回石碣村去了。”

黃泥崗案發,晁蓋毫不顧惜地燒了自家莊園,收拾了五七擔金銀财寶,招呼阮氏三雄上了梁山——從晁蓋收拾家當的過程來看,他基本沒參與配置設定生辰綱錢财,除了分給阮氏三雄和白日鼠白勝一些,應該都拿去周濟窮人了。

講義氣的人才知道:智取生辰綱弄得自己傾家蕩産,晁蓋這是何苦?

很多人都說梁山好漢隻劫富不濟貧,這句話用在晁蓋身上肯定不合适:如果晁蓋沒有把錢财散給貧苦百姓,他的家産和劉唐、公孫勝、吳用四人的分肥,怎麼五七個擔子就挑走了?

上了梁山火并王倫之後,晁蓋的一個舉動,也證明了他視錢财如糞土:“取出打劫得的生辰綱金珠寶貝,并自家莊上過活的金銀财帛,就當廳賞賜衆小頭目并衆多小喽啰。”

晁蓋這一舉動,徹底折服了謹小慎微的豹子頭林沖:“林沖見晁蓋作事寬宏,疏财仗義,安頓各家老小在山,蓦然思念妻子在京師,存亡未保,遂将心腹備細訴與晁蓋。”

講義氣的人才知道:智取生辰綱弄得自己傾家蕩産,晁蓋這是何苦?

晁蓋劫取生辰綱,最後隻好燒毀家園落草為寇,要說他隻是為了那十萬貫金珠寶貝,估計讀者諸君都不會相信,隻有講義氣的朋友才知道晁蓋的心思,施耐庵先生為此還作詩一首:“古人交誼斷黃金,心若同時誼亦深。水浒請看忠義士,死生能守歲寒心。”

晁蓋劫取生辰綱,圖的就是一個紅火,也是為了懲罰搜刮民脂民膏的梁中書和蔡京:“罡星起義在山東,殺曜縱橫水浒中。可是七星成聚會,卻于四海顯英雄。人似虎,馬如龍,黃泥岡上巧施功。滿馱金貝歸山寨,懊恨中書老相公。”

晁蓋不圖錢财隻為義氣,或者說是路見不平一聲吼,這一點在水浒原著中有明确交代:大鬧山東,鼎沸河北。天罡地煞,來尋際會風雲;水浒寨中,齊聚縱橫人馬。直使三十六員豪傑聚,七十二位煞星臨。

講義氣的人才知道:智取生辰綱弄得自己傾家蕩産,晁蓋這是何苦?

講義氣的晁蓋不但把奸臣蔡京、貪官梁中書氣得七竅生煙,還為梁山一百單八将聚義開辟了根據地,除了打着梁山旗号偷雞摸狗的楊雄石秀(誤會),晁蓋對江湖豪傑來者不拒,這也是出于他的義氣和豪邁。

但是很不幸,講義氣的晁蓋遇到了不講義氣的宋江以及同樣不講義氣的其他“好漢”,最後就隻能落得關羽和魏延的下場——這兩個人對士卒都十分寬厚,但最後卻是衆叛親離,身首異處。

晁蓋或許可以算一個義氣豪俠,但絕不是一個稱職的盜魁,面對以貪官污吏、山賊水匪、土豪劣紳、變節軍官、混混惡霸為主的“梁山好漢”,他很快就失去了梁山掌控權——被宋江架空了。

講義氣的人才知道:智取生辰綱弄得自己傾家蕩産,晁蓋這是何苦?

宋江架空晁蓋,一直被很多官場職場中人引以為戒,但是在筆者看來,盡管宋江坐上了梁山頭把交椅,内心卻遠不如晁蓋坦蕩快活:晁蓋追求的的是“交情渾似股肱,義氣如同骨肉”,而宋江卻琢磨着怎麼拿梁山兄弟當籌碼,換取自己的高官厚祿。

晁蓋後來幾乎已經是衆叛親離,去打曾頭市的時候,吳用公孫勝不肯跟随,他隻好“請啟”二十個頭領随同前往,這二十人中,隻有阮氏三雄和赤發鬼劉唐是他生死與共的兄弟,杜遷宋萬跟他有殺主之仇,呼延灼也未必把他放在眼裡。

晁蓋的處境十分尴尬,但是在絕大多數人看來,甯做中箭之晁蓋,也不做乞降之宋江,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梁山頭把交椅上坐的是您,你是想當晁蓋還是做宋江?如果您是晁蓋,又如何把義氣和權謀有機結合起來,進而避免被宋江蠶食掉上司權和生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