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美夕陽紅」退休不退崗,唱響“夕陽紅”——記承德縣退休幹部劉樸

作者:河青新聞網承德新聞

來源:承德市老幹部工作

「最美夕陽紅」退休不退崗,唱響“夕陽紅”——記承德縣退休幹部劉樸

劉樸是承德縣文物保護管理所的退休幹部,從事文物工作30多年,中共黨員,文博專業進階職稱,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14年年初辦了退休手續後,退而不休,發揮“餘熱”,同時當了三個部門的“志願者”,繼續奮鬥在工作一線上。

一是縣老區建設促進會的志願者。由于劉樸同志多年從事文物工作,調查研究老區曆史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他深知了解老區聲音、幫助老區發展的意義。退休後,他主動找到老促會上司,要求繼續為老區宣傳出力。5年多來,他跟随老促會會長走遍全縣老區村,深入實際開展調研,在《中國老區建設》《河北老區》《承德日報》《承德縣周訊》以及中國老區網等媒體上刊發文章30餘篇,其中《當年落後村,今日領頭羊》《一個人和一座抗戰烈士紀念館》《王家莊,再沒有窮人了》《抗戰老兵英雄譜》《承德張氏刺繡,繡出老區一片天》等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2017年下半年,他接受了縣老促會編寫《承德縣革命老區發展史》的任務,通過深入研究和反複修改,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努力,完成了22萬字的文稿,已經上級稽核通過,于2019年8月由團結出版社出版。2019年春,他采寫的《梨花滿路孫家甸》引起了河北省老促會會長王玉梅的重視,稱贊說這是切中實際的調研文章。2016年和2019年,他兩次被評為全國“老區宣傳工作先進個人”。2018年承德縣老促會換屆時,他被選舉為副秘書長。

二是擔任縣旅遊工作志願者。劉樸同志工作43年,當過老師、文化館創作員,為文物工作奮鬥了30多年。用他自己的話說,“主業”是搞文物,“副業”是寫作和旅遊。他的這一“特長”被相關上司看重,還沒退休就找他談:“别到外面去了,幫助搞旅遊宣傳吧。”于是他就成了一名宣傳旅遊的志願者。

承德縣地處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外圍,境内山奇水秀,有着豐富的旅遊資源。劉樸同志勇挑重任,心甘情願做旅遊宣傳“志願者”。他将掌握的資料進行了整理,又到全縣的旅遊景點景區進行實地考察。他白天野外調研,晚上潛心寫作、甄選照片、設計封面和插圖,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撰寫了6萬多字的書稿《山清水魅 自然天成——遊在承德縣》,并配縣内攝影家拍攝的作品100多幅。2014年7月,由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本凝聚心血的書剛一面世就得到了廣泛稱贊,産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

與此同時,在上司安排下,劉樸還把縣裡的景區景點寫成文章,配上照片,在當地報紙、電視、網絡上進行宣傳。尤其是近幾年興盛起來的鄉村旅遊,受到業内外人士的推崇,劉樸多次深入鄉村,撰寫了一系列的調研文章并在報刊發表。除此之外,他還寫出多篇調研報告給上司作參考。近年來,新杖子鎮葦子峪村的賞花節和豐收節,八家鄉深水河村的采摘節,他參與其中,寫文章,拍照片,上網站,辦展覽,協助相關部門把鄉村旅遊搞得風生水起,并進一步帶動了當地農産品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為了充分挖掘鄉村曆史文化資源,重點打造魅力鄉村,劉樸深入到全縣各鄉鎮,考察走訪典型村落,尤其是有曆史有“故事”的村子,拍攝照片并撰寫文章,為美麗鄉村建設、發展鄉村旅遊提供參考和借鑒。他把《老村、老樹、老人》《好大一棵桲椤樹》《暖兒河畔柳樹底》《幸福山村王家莊》等文章呈給上司參閱,得到上司極大贊賞:“挖掘曆史,打造文化,太需要這樣的東西了!”2016年,他把全縣40多個村的材料編輯《鄉村故事》,得到有關上司的肯定。

鄉村野外調查中,劉樸同志克服了很多困難,在響水溝淋過雨,在彭杖子鑽過荊棘,在四道河爬過懸崖,在滿杖子鑽過岩洞,在搭連坑挨過蜂子蜇。鄉村幹部說:“這年頭像你這樣拼命的人可不多了。”劉樸同志謙虛地說:“為了辦成一件事,就得不忘初心。”

三是關工委的志願者。劉樸同志非常關注學校的校外教育,曾經被縣城第二國小聘為校外輔導員。退休後,應縣關工委上司邀請,參加關工委組織的相關活動,一起深入到社群、學校開展捐贈活動,聽取師生們的心聲。他曾經為縣城的幼稚園、國小寫過多篇報道,如幼稚園的節慶活動,第四國小的國學活動、寫“福”字活動、詩歌朗誦活動等等。他撰寫的稿件《張營國小開展“非遺”進校園》發表在《承德日報》上,《縣關工委救助貧困學生》發表在國家關工委《中國火炬》雜志上。

此外,劉樸同志還多次和縣文化館的業務人員合作,做了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調查和研究,寫出了一批宣傳“非遺”的調研文章,如《趙文秀的皮影人生》《百年擡杆兒》《熱河耳枕》《闆城跑驢兒》《寒山捕獵》《田氏針灸》《皮影收藏大家馬得民》等。其中一些文章在報紙發表,《趙文秀的皮影人生》還發表在《中國文化報》上。

倏乎5年多,劉樸的退休生活緊張而充實。說起他退休後的生活目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對社會有益的事,做能夠惠及他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