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小菠菜來說,聽得最多的西方音樂劇,應該是《貓》和《歌劇魅影》。
這兩部經典音樂劇放到一起,會立馬會想到一個人:
安得魯·勞埃德·韋伯 (andrew lloyd webber),英國著名音樂劇作曲家。

今天是他的70大壽,我們來講講他的故事。
此人是個難得的音樂劇天才,被譽為“現代舒伯特”。
他的代表作《歌劇魅影》,誕生了32年,在全世界27個國家的145個城市上演了超過74000場,榮獲過70項戲劇獎,全球有超過1.4億人現場觀看過該劇。
2015年,《歌劇魅影》在中國上演,波叔特意去感受了一回。
那種直抵心靈的震撼,至今無法忘懷。古典中滲着現代,既模糊了古典音樂的晦澀,又克制着現代音樂的張揚,總而言之,一切都洽到好處。
這一切,都離不開韋伯對音樂劇節奏天才般的把握。
韋伯出生在英國音樂世家,自小就在古典音樂裡熏陶,1960年代的搖滾文化,讓他沾染了流行氣息。
他能夠同時駕馭流行與古典風格,這正是他備受喜愛的原因所在。
接受bbc采訪,韋伯用7首歌概括了自己50多年的音樂生涯。
1.《美夢會成真》
出自1967年音樂劇《約瑟夫的神奇彩衣》。
當時韋伯19歲,剛結識他的金牌搭檔蒂姆·萊斯(tim rice)。
萊斯對于音樂劇題材的選擇很敏銳,韋伯說:
我相信蒂姆·萊斯的直覺,他知道什麼作品會一炮走紅。
當年有人邀請他為某中學合唱團寫一首歌,用來在複活節音樂會上演唱。
韋伯想,這應該是一首音域和節奏都能讓孩子們快速上手的歌,至于适不适合在音樂會上演唱,不是他考慮的點。
是以,這首歌很簡單,以孩子般的口吻,帶着美夢成真的願景。
這應該是韋伯與萊斯進軍音樂劇舞台的敲門之作了。
2.《巨星》
這首歌出自1973年的音樂劇《萬世巨星》,取材于耶稣的生平事迹。
這是25歲的韋伯與萊斯聯手打造的一部搖滾味很濃的音樂劇。
嚴肅的宗教故事配上前衛的搖滾音樂,若非有萊斯精準獨到的選材眼光,韋伯橫跨古典與流行領域的天賦,以及年輕人不知天高地厚的自信,一般人是不敢輕易嘗試的。
韋伯和萊斯這對年輕人一路創造奇迹,為世人呈現新的音樂劇,奠定了他們在音樂劇曆史上的地位。
3.《走廊裡的手提箱》
another suitcase in another hallmadonna - evita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1978年音樂劇《艾薇塔》的插曲。
這是劇中一個小三被正室掃地出門後,流落街頭時唱的一首歌,表達一種悲傷和脆弱的心情。
創作這首歌的時候,韋伯和萊斯試圖讓它能夠獨立于舞台之外。
果然不出所料,這首歌很快擠進了英國熱歌排行榜前20,後來,麥當娜的重新演唱更讓這首歌沖進排行榜前10。
這是韋伯的一個嘗試,以一首音樂劇插曲,挑戰流行歌曲排行榜。
4.《神奇的密斯先生》
出自1981年的《貓》。
《貓》是韋伯根據艾略特為兒童寫的詩改編的,是以很受孩子們的喜愛。
在此之前,韋伯一向喜歡根據現成的歌詞譜曲,《神奇的密斯先生》是他第一次在沒有歌詞的情況下創作曲子。
根據自己小時候對詩的印象,他寫出了這首具有鄉土爵士風的《神奇的密斯先生》。
而音樂劇《貓》對韋伯的意義絕非僅此而已,因為在創作該劇的主題曲《回憶》,他與好基友萊斯沖突激化,最終分道揚镳。
然而24年之後,兩人又戲劇性地将同共的處女作《像我們這樣的人》搬上舞台,仿佛一切都回到原點。
世上最靠譜的搭檔,不是心意相通、合作無間,而是明明賭誓不相往來,但為了共同的情懷,定會潇灑地把舊頁翻過去。
5.《夜之樂章》
the music of the night(from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andrea bocelli - cinema
出自1986年的《歌劇魅影》。
《夜之樂章》其實是韋伯獻給女神莎拉‧布萊曼的情書,當時他還是“别人的老公”,而她剛與前夫分開。
我認為這是一首非常優秀的歌,但當時所有人都跟我說:“安德魯,你不能為一個插足别人婚姻的女人寫歌,還試圖掩飾這一點。”
是以,這首歌寫完之後一直沒有釋出,直到《歌劇魅影》的出現。可即便是這樣,在音樂劇裡,莎拉‧布萊曼還是沒能唱響這首屬于自己的歌,而是由男主魅影演唱。
不過現實中,韋伯比魅影勇敢幹脆得多。他與前妻離婚後,于1984年3月22日,與女神布萊曼結合了。
要永遠記住一部音樂劇,最重要的一點,是你要成為故事的守護者。
很可惜,韋伯與布萊曼的婚姻隻維持了6年便告終。
但他們是少有的,能做到“分手後仍是朋友”的愛侶,直到現在,這個音樂才子和月光女神,依然保持着很好的工作關系。
6.《假如我從未說再見》
出自1993年《日落大道》。
改編自1950年的同名黑白電影,關于一個沉浸在過去輝煌的世界中而無法自拔的默片女影星的故事。
全劇的高潮就在這一首《假如我從未說再見》,此曲也是女主角夢想重返舞台心情的最佳寫照。
當我第一次觀看電影《日落大道》時,我就想,“天啊,如果我能拿到改編權,這首歌能讓它物有所值。”
7.《男人就要堅強》
出自韋伯2015年新劇《搖滾學校》,改編自同名電影。
那是一首以吉他為主打配樂的歌曲,那節奏讓我回想起往日,我們一起創作《萬世巨星》的日子。
他找了13個年輕人,讓他們邊彈邊唱邊跳。而這些年輕人二話不說,就自各演起來,沒有事先商量,也沒有排練。
觀衆都不相信這是即興表演,可老爺子卻樂在其中。
雖然身體衰老了,可他依然保持着一顆火熱年輕的心,不減當年。
對于一個藝術家來說,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即是他們創作源源不斷,經久不衰的秘訣吧。
能遇見韋伯,遇見韋伯音樂劇,人生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