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客家美食」上杭蘿蔔幹 家鄉的味道

視訊加載中...

蘿蔔在我國民間素有“小人參”之美稱,也有“冬吃蘿蔔夏吃姜,不要醫生開藥方”之說。我國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對蘿蔔也極力推崇,主張每餐必食,他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蘿蔔能“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由此可見,蘿蔔不僅是一種營養豐富,而且健胃消食的健康食材。過去,人們為了儲存食物,還把蘿蔔制作成了蘿蔔幹,以便随時食用。蘿蔔幹又以上杭蘿蔔幹最為出名,今天的節目呢,就讓我們一起去上杭了解一下蘿蔔幹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又到了蘿蔔收獲的時節,45歲的劉菊香這些天都在自己家的蘿蔔地裡忙碌着。人們常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不僅是順應自然的生存之道,更是一種因地制宜的變通,以農耕為生的劉菊香充分利用田裡的每一寸土地種植蘿蔔。剛挖起的蘿蔔,捋掉一些泥土後,就被放在大桶裡,一層蘿蔔一層鹽,裝滿後再壓上木闆和大石頭。食材的獲得需要耐心的等待,接下來的7天,大量的鹽分會慢慢滲透到蘿蔔當中,形成蘿蔔幹特有的風味。七天過後,大桶裡的蘿蔔被取出,放到竹架上晾曬三天,此時的蘿蔔幹表皮發皺,呈誘人的淡黃色。把大桶裡的鹽水過濾後煮開,放入蘿蔔幹,沖洗、消毒,再經過幾次晾曬、脫水、消毒後就可以入壇腌制。在上杭縣的大埔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蘿蔔幹。由于今年量大,劉菊香也找來了幫手。堂姐莫美玲有十多年的蘿蔔幹制作經驗,蘿蔔幹對兩姐妹來說,不僅是一種食物,而且是被儲存在歲月之中的生活和記憶,永遠也難以忘懷。時間是食物的敵人,時間也是食物的摯友,入壇腌制的蘿蔔幹,需要靜靜地等上6個月以上時間的發酵,半年後,色澤金黃、柔韌鮮香的蘿蔔幹就可以食用。色澤金黃,柔韌鮮香的蘿蔔幹不僅是農家人的下飯菜,更走出了深山,走向了大城市。上杭蘿蔔幹有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有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鄉、親人、勤儉、懷念等情感緊緊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田,讓人分不清哪一種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