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7年1月25日之後,毛主席正式以詩人的身份,登上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詩壇。毛主席詩詞從此傳播四海,家喻戶曉。你知道,是誰促成了毛主席詩詞的公開發表嗎?
這個人叫徐遲。
1、徐遲與毛主席的淵源
徐遲,生于1914年,浙江吳興縣人,現代著名詩人、報告文學家。
自從1933年踏上文壇,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報告文學作品。他又是翻譯家,翻譯了許多外國的文學作品。
1945年9月,徐遲在重慶兩次見到毛主席。
第一次是9月1日。這天下午6點,徐遲到黃家垭口的中蘇文化協會,與詩人袁水拍一起參觀畫展。聽說這裡将要舉行慶祝中蘇條約的雞尾酒會,毛主席要來,這讓二人十分興奮,他們就在這裡等。
毛主席來了,徐遲就跟在毛主席後面,看着毛主席在紅绫上簽名,和人一一碰杯,他們沒有說話。
第二次是9月16日。這天徐遲參加一位醫生婚禮,喬冠華過來告訴他:下午三點,他和馬思聰可以去看毛主席。于是,徐遲和馬思聰驅車來到紅岩村。在紅岩的小客廳裡見到了毛主席。他們聊了很多,徐遲也問了毛主席許多問題,毛主席都一一作了回答。
徐遲有一個頗為精美的冊頁,他拿着冊頁找到了喬冠華,請求他再見到毛主席時給自己和大後方的詩人題幾個字,喬冠華同意了。
大約一個星期後,喬冠華又把這個冊頁給了徐遲,徐遲打開一看上面寫着:“詩言志”,下面簽名“毛澤東”,徐遲樂得找不到北了。

徐遲
“詩言志”最早見于《尚書· 堯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這是中國詩學理論對詩歌特征的經典概括。朱自清曾把“詩言志”稱為中國傳統詩學的“開山的綱領”。
2、徐遲“設巧計”,讓毛主席必須同意發表自己的詩詞
徐遲也曾說過“詩崇毛主席,文拜馬克思”,是以,私下裡,徐遲就收集了流傳的主席詩詞,到1956年,徐遲已經收集到了8首毛主席詩詞。
1956年的秋天,中國作家協會決定創辦《詩刊》,臧克家任主編,徐遲任副主編。11月的一天,《詩刊》編委會開會讨論将在第二年1月份問世的《詩刊》的編輯計劃。徐遲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給毛主席寫信,把自己收集到8首詩詞附上,請求他過目、校正,然後同意在我們《詩刊》創刊号上發表。
其他人一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但是又擔心主席要不同意怎麼辦呢?因為毛主席的詩詞當時已經流傳很廣,像《七律·長征》、《沁園春·雪》等名篇,但是毛主席從來沒有正式發表過自己的詩詞。
徐遲認為,至少我們可以試試,大家也都說,好吧,那就試試吧。這就涉及到了這個信怎麼寫,是以大家認為,這個信一定要寫得非常好,還得有一些巧思,讓毛主席一看就答應。
這是一個很難的事情,大家就開始想啊想啊想,想了很長時間也想不出一個好主意來,可以說是一句話難倒大才子。徐遲又找了好多詩人探讨這個問題也沒有拿定主意。
有一天,徐遲乘車到北京大學的燕南園去找詩人、翻譯家馮至。
徐遲說:“毛主席的詩詞如《沁園春·長沙》,就是我們從蕭三同志的一本書上抄到的,有這樣的詩句:‘張寥閣,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個‘張寥閣’,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很可能是傳抄有誤,卻無法給它改正錯字。”
馮至說:“毛主席的詩詞早已廣泛流傳,連國外都有了多種文字的翻譯,卻有這樣顯然的傳抄錯誤,真是遺憾!其實呢,與其聽任錯字流傳,倒不如請主席發表一個定本,可以為已經傳抄出來的幾首糾正錯字。”
徐遲一聽,哎呀太好了!趕緊回家去起草給毛主席的信。回去之後就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臧克家和其他的人看了以後表示滿意。
臧克家
這封信是這樣寫的:
我們希望在創刊号上,發表您這八首詩詞。那八首,大都已譯成各種外國文字,印在他們的《中國詩選》的卷首。那八首,在國内,更是廣泛流傳。但是,因為它們沒有公開發表過,群衆互相抄誦,以緻文句上頗有出入。有的同志建議我們:要讓這些詩流傳,莫如請求作者允許,發表一個定稿。
我們附上那八首詩詞的抄稿一份,請加訂正,再寄還我們。如果您能手寫一首,給我們制版發表,那就更好了。
其次,我們希望您能将外邊還沒有流傳的舊作或者新詩寄給我們,那對我國的詩壇,将是一件盛事;對我們詩人将是極大的鼓舞。”
主編、副主編、編委看完之後都簽了字,時間是1956年的11月21号。信寫完之後,立刻送到了中南海毛主席的秘書田家英的手裡。
好,信寄出了,編輯部的人就開始慢慢地等。
1957年的1月2号,徐遲接到了田家英的電話,。
徐遲把電話接過來之後說:“你好,我是徐遲,請問您是哪位?”
對方說我是田家英,當時徐遲給激動的呀,因為他知道田家英是毛主席的秘書啊!
田家英問:“主席問你們《詩刊》什麼時候發稿?”
徐遲立刻說:“我們在等主席的詩稿。”
接着問:“主席的詩稿什麼時候給我們?”
田家英說:“不知道”,就把電話放下了。
還接着等,十天之後,也就是1957年的1月12号,中共中央辦公廳讓編輯部去取急件,取來了一個大的牛皮紙信封,在信封的中央偏上的地方用毛筆草書的三個字“詩刊社”,一看就是毛主席的手迹。現在這個《詩刊》還用的是這三個字,是從這個信封上影印下來的。
再慢慢地打開這個信封,裡邊是毛主席用鉛筆改的那8首詩詞,在下邊一翻,又多給了10首,還有給臧克家以及其他同志的一封信。編輯部的人這個高興啊,尤其是臧克家拿着主席給他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說這是主席對一個文學刊物的支援,這是主席對詩人們的支援和關懷。
1957年1月25号,《詩刊》創刊号如期出版,毛主席的《舊體詩詞十八首》排在頭題,毛主席給《詩刊》編委會臧克家等的信作為插頁套紅彩印。各大報紙也競相轉載,外電也紛紛做了報道,當天各地的新華書店,讀者排起了長隊來購買《詩刊》,一時間洛陽紙貴。編輯部收到了許多的來信和彙款都要求購買《詩刊》。
3、毛主席《舊體詩詞十八首》能夠公開發表對我們的啟發是什麼呢?
毛主席《舊體詩詞十八首》在《詩刊》創刊号上首次公開發表,可以說是中國報刊界的一大佳話,那麼毛澤東《舊體詩詞十八首》的公開發表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呢?
第一, 我們做什麼事情要敢想敢說敢幹,你千萬不要說給自己設定許多不可能,也就是遇到問題的時候,兩個字試試;
第二, 兩個字:試試很簡單,但是它是有前提的。要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比方說,如果徐遲沒有事先收集到這8首詩詞,他直接向主席要詩詞發表,那是肯定不行的;如果徐遲不在開會的時候提出來要給主席寫信,那麼他這8首詩詞就會作為永久的收藏;
第三, 當我們确定目标之後,就要一心一意地去做。徐遲已經決定要寫信了,那麼信怎麼寫呀,你不能随便寫,你說要找出一句話來,能夠打動主席,讓主席允許發表他的詩詞。就為了這一句話,他拜訪了那麼多詩人啊,最後在馮至那裡才得到了啟發。是以我們說幹什麼事情一定要專心緻志 、一心一意不達目的絕不回頭。
第四, 不要低估“小人物”的能量。毛主席說: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曆史的動力!
如果沒有毛主席《舊體詩詞十八首》的公開發表,李淑一也不會給主席寫信;李淑一不給主席寫信,就不會有《蝶戀花 ·答李淑一》的誕生,而這首詞的公開發表,又是一個湖南師範學院中文系大三的學生張明霞給主席寫信促成的。是以,曆史就是這樣一環扣一環地向前發展的,缺了哪一環都不行。曆史不能假設,但是我們可以從曆史中吸取經驗和教訓,讓我們少走彎路,少碰頭。因為,“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