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除了關羽之外,蜀漢還有另外四位“前将軍”,他們是誰?

作者:鄧海春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取得漢中争奪戰的勝利,并順勢自立為了漢中王。進位為王後,劉備對部下大肆封賞,其中跟随其南征北戰多年,被授予鎮守荊州之重任的關羽官拜前将軍,在諸将中地位最高。令人遺憾的是,擔任前将軍的第二年,關羽就遭到東吳偷襲而兵敗身亡,與此同時,劉備複興漢室的願望也變得更加遙不可及。

除了關羽之外,蜀漢還有另外四位“前将軍”,他們是誰?

在整個蜀漢曆史上,總共有過五位前将軍,也就是說除了關羽之外還有四位。那麼,剩下的四人分别是誰,他們中又是否有誰可以說真正配得上前将軍這一重要的官職呢?

首先來說,蜀漢的五位前将軍除了關羽外分别是李嚴、袁綝、鄧芝和胡濟,其中李嚴和鄧芝的知名度或許更高一些。李嚴生于荊州南陽郡,于劉備入蜀時投入其麾下,并于成都平定後被封為犍為太守、興業将軍。在此之後,李嚴又受命與諸葛亮、法正等重臣共同制定了蜀漢法律的基礎《蜀科》,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除了關羽之外,蜀漢還有另外四位“前将軍”,他們是誰?

章武三年(223),劉備伐吳失利後憂憤交加,最終于白帝城病逝,臨終前托孤于諸葛亮、李嚴二人。按理說,這二人應該在日後通力合作,共同支撐起蜀漢政權,但李嚴卻逐漸與諸葛亮産生了嫌隙。建興四年(226),李嚴被封為前将軍,負責在諸葛亮北伐時鎮守後方。又過了四年,李嚴升任骠騎将軍,并受命率領兩萬軍隊前往漢中,以應對南下的曹魏大都督曹真。

建興九年(231),李嚴奉命在諸葛亮北伐時負責糧草供應,但當時正值陰雨時節,糧草運輸困難,于是他寫信說明了情況,要求諸葛亮撤軍,諸葛亮也答應了下來。然而,等到諸葛亮真的撤退,李嚴又故意裝出不可思議的樣子,聲稱糧草十分充足,想要以此掩蓋自己沒能供應好糧草的失職。面對李嚴的“表演”,諸葛亮直接将其前後沖突的書信上呈給了後主劉禅。

除了關羽之外,蜀漢還有另外四位“前将軍”,他們是誰?

相比于諸葛亮為國鞠躬盡瘁,李嚴一直更在乎自己的利益,諸葛亮此前之是以厚待他,也是為了用利益換取其盡心盡力做事。然而,李嚴此番推脫責任實實在在地觸怒了諸葛亮,于是後者上書彈劾,将其廢為了平民。盡管淪為庶民,但李嚴一直期待着某一天諸葛亮能因為他的才能而将其再度起用。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病重去世,李嚴聽說後自知再無被起用的可能,于是也發病而死。

上文提到,李嚴在當了四年前将軍後升任了骠騎将軍,而接替他出任前将軍的便是袁綝。袁綝生于颍川郡,此前經曆不詳,在蜀漢的功績也未知,隻知道在受封前将軍的第二年曾随諸葛亮一起彈劾了為逃避責任而撒謊的李嚴。諸葛亮去世之後,袁綝升任征西将軍,前将軍之位則由鄧芝接任。

除了關羽之外,蜀漢還有另外四位“前将軍”,他們是誰?

鄧芝生于義陽郡新野縣,于漢末入蜀定居,官至郫邸閣督。劉備入蜀後偶然路過郫城,與鄧芝進行了一番交流,并對其才能感到驚訝。自此之後,鄧芝便逐漸開始嶄露頭角,從縣令升為太守,又當上了尚書。章武三年(223),鄧芝出使東吳,不但修複了蜀漢、東吳之間因為荊州問題破裂的聯盟關系,還與吳主孫權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除了關羽之外,蜀漢還有另外四位“前将軍”,他們是誰?

第一次北伐時,鄧芝被封為中監軍、揚武将軍,受命與名将趙雲一同吸引敵方主力部隊,盡管未能取勝,但積累了寶貴的作戰經驗。諸葛亮病逝後,原本的前将軍袁綝升遷,鄧芝則繼任為前将軍。九年之後,鄧芝升任車騎将軍,蜀漢也迎來了最後一位前将軍——胡濟。

胡濟和鄧芝是老鄉,都生于義陽郡,他曾被諸葛亮引為主簿,并因為敢于直言進谏而受到後者的誇獎。鄧芝升為車騎将軍後,胡濟繼任前将軍,又于大将王平去世後繼任為漢中都督,後來官至鎮西大将軍、右骠騎将軍。延熙十九年(256),大将軍姜維出兵北伐,與已是鎮西大将軍的胡濟約定在上邽會師,但胡濟失約未至,孤立無援的姜維最終被鄧艾大敗。

除了關羽之外,蜀漢還有另外四位“前将軍”,他們是誰?

從上文來看,蜀漢自關羽之後的四位前将軍當中,李嚴雖有能力,但心術不正,對蜀漢有功有過,最終郁郁而終的下場隻能說是咎由自取;袁綝事迹不詳,但從史書記載甚少來看應該沒有什麼突出貢獻和精彩表現;鄧芝的成就主要展現在維護與東吳的關系上,在領兵作戰方面就功績寥寥了;胡濟被諸葛亮賞識,但具體的戰績同樣不見于記載,隻有一次失約導緻姜維兵敗為人所知。總的來說,四人中可能隻有鄧芝沒有愧對前将軍之職,其他三人之是以能夠官居此職,或許主要是因為蜀漢人才凋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