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是故鄉的一隻燕子

長長的假期還未結束,每天在“陽光校園,空中黔課”穿行,下村幫扶成了疫情減弱過後的夢想。每天在故鄉與學校之間來回穿梭,我是故鄉的一隻燕子,飛翔成了青春美好的印記。靜坐的時光,端詳起故鄉山水站立的模樣,傍晚十分,故鄉的燈光次第亮起,炊煙依稀袅起,仿如世外桃源,碰擊故鄉山水的芬芳。

說起故鄉,說起柳浦的來曆,那隻是一個傳說。柳浦是苗語“柳補”諧音,相傳于明朝時期,居住在馬台長灘的龍氏人家,沿河而上放牛,突然有一天牛到現在的柳浦時,牛怎麼趕都不肯回去了,龍氏人家看這裡山青水秀,地勢雄俊,幹脆就搬到這裡落地生根,取名“柳補”即:牛放進去,最後演變為“柳浦”,《松桃廳志》中記為“柳補”苗寨。我們已不去猜想那些過往的歲月,在曆史的長河中,柳浦用他自己的姿勢站立。

從故鄉柳浦走出的人物是參加過八一南昌起義的歐百川,曾是私塾先生,那時步行到貴陽求學的壯舉,而今還萦繞在故鄉的口耳相傳中,已成故鄉教育的一面鏡子,他參加過淞滬戰役、武漢保衛戰、長沙保衛戰等,他一生追求光明,1955年當選貴州省副省長,今天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修繕了歐百川故居、修建歐百川陳列館,而今這裡成了紅色旅遊的一部分,成了省市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行走過往的人們駐足瞻仰他的銅像,追憶那些偉大艱苦的裡程,憶苦思甜,常懷感恩之心。

記得在他的銅像前我寫有這樣的文字:《歐百川将軍銅像前的吟唱》越過凄風瘦雨/将軍已是一尊銅像/閃光在武陵山脈/閃光在臘爾山脈/閃光在來龍山脈/波光閃閃的蘇麻河邊/柳浦寨/我的故鄉/豎起了鋼鐵的脊梁/我又一次回來/故鄉的臉上/落滿了陽光/将軍銅色的身軀/偉岸在記憶中/偉岸在八一南昌的功勳裡/偉岸在追求光明的路上/青春扇動翅膀/手握一束風的悼念/無窮無盡的追索/一個村莊的坐标/共和國的脊梁/一切虛無/一切缥缈/光明磊落中/曆史伸出了大姆指/月歲響起了無窮無盡的掌聲。

相對于故鄉,我隻是一隻燕子把巢築在故鄉的屋檐下。從故鄉出發又回到故鄉,把目光投向歲月的羽毛上,享受着陽光的恩澤。我在故鄉和學校之間不倦地來回飛翔,仿如燕子般宿命的軌迹。在來回飛翔之中,注定用文字收割薄暮裡比夜還靜的孤獨,相對于熱鬧的故鄉,我的心中卻有了鄉愁。幸福與憧憬,飽含豐滿的陽光,熠熠生輝的記憶,那是對故鄉深情相依。悠閑舒展的記憶,平和,至親,像母親的微笑,也是故鄉的微笑,一直溫暖如初。

一個不經意的轉身,翻動了故鄉柳浦的記憶,回憶那些美好,那些甜蜜,留住記憶的根,把故鄉舒展成文字,讓他芬芳飛翔的人們。

故鄉在回憶中抽身,溯回生命的原點,那點歸宿;故鄉更是起點,一群人奔向遠方和未來。很多時侯我想故鄉是一棵開枝散葉的樹,此刻,我卻是故鄉的一隻燕子,低飛在芬芳的泥土之上,捕捉那些美好,捕捉那些記憶。我呢喃的私語注定成為一堆文字,把故鄉舉過頭頂,藍天之上的夢想,文字江湖的秦磚漢瓦。

悄悄地來,悄悄地走,我是故鄉的一隻燕子。(龍正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