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門神之一——尉遲敬德

上次講了講兩位門神其中的一位——秦瓊秦叔寶。今天就講講另外一位門神——尉遲恭尉遲敬德。畢竟門神是兩位,總不能讓一位值班,另一位長期休假吧!

尉遲恭(585年——658年),(相較于不知道秦叔寶出生年份而言,這位有确切的出生年份)。大家注意,以前可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另外一個名字,也就是他的本名——尉遲融。至于尉遲恭的名字,則是因為《新唐書》裡面寫作尉遲恭,字敬德,朔州鄯陽縣人,祖籍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壽陽縣),鮮卑族,唐朝開國名将。

尉遲恭年少時以打鐵為業,(這也難怪他如此勇猛了)。大業末年參與平定高陽民亂,因功封為朝散大夫。大業十三年,大馬邑鷹揚府校尉劉武周殺死當時的太守王仁恭,決定起兵反隋。劉武周早就聽聞尉遲敬德作戰勇猛,便将他網羅到自己麾下,擔任偏将。

唐武德二年三月,劉武周得到突厥的支援,起兵南下,作為猛将,當然不能少了尉遲恭。

半年左右的時間,劉武周便占領了太原。而尉遲恭則随着宋金剛繼續南下,很快就攻克了晉州,又過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浍州又被攻克。

夏縣人呂崇茂見狀起兵響應劉武周,擊敗唐右仆射裴寂,唐朝剛建立不久,就突遭大難,形式十分危急。

李淵得到消息後,急忙下令讓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書獨孤懷恩、陝州總管于筠、内史詩郎唐儉等率兵讨伐呂崇茂。呂崇茂可沒有實力敢和強大的唐朝硬拼,便向宋金剛求援,宋金剛急忙派遣尉遲恭和尋相率兵潛往夏縣,接應呂崇茂。

尉遲恭與呂崇茂裡應外合,兩面夾擊唐軍,唐軍突遭襲擊,大敗。可憐了李孝基、獨孤懷恩、于筠、唐儉及行軍總管劉世讓哥們幾個,竟然全部都做了尉遲恭的俘虜。

李世民聞訊後,即派兵部尚書殷開山、剛剛降唐不久的總管秦瓊等,在美良川截擊尉遲恭軍,雙方大戰,結果就是尉遲恭軍大敗,僅僅與尋相兩個人逃脫,将剛剛俘虜的李孝基等人,又送回到了唐軍手裡。(這件事也被演義成兩位門神相鬥。上演了一出三鞭還兩锏的戲碼。)

武德三年,李世民親自讨伐劉武周。而劉武周則指令尉遲恭和宋金剛到介休縣抵抗李世民。結果宋金剛被擊敗,落荒而逃,也許是逃的太快,竟然逃往了突厥。這一次可把尉遲恭坑慘了,被圍困在介休縣城。

李世民惜才,便派遣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進城勸降,尉遲恭與尋相一琢磨,覺的自己肯定打不過唐軍,兩個人便投降唐軍。

随後,李世民征讨王世充,自然少不了剛剛降唐的尉遲恭。也許李世民也不會想到,自己幸虧帶了尉遲恭,不然自己可就活不到吃丹藥的年紀了。

一天,尉遲恭和李世民心血來潮,兩人到榆窠打獵,好巧不巧的,正碰上王世充帶領幾萬步兵騎兵前來挑戰。

王世充部下骁将單雄信一見到李世民,立刻帶領騎兵直奔李世民,尉遲見狀,沖上前去,大吼一聲,竟然一槍就把單雄信這員骁将挑下馬來,估計單雄信也是一臉懵逼。就這樣,尉遲恭一邊保護着李世民一邊殺出包圍。

等到了安全的地方後,自己又帶領騎兵跟王世充作戰,王世充部下被擊潰,連手下一名叫陳智略的将領也被俘虜,這還不算,還俘虜了手持長矛的騎兵六千人。

武德四年、五年,尉遲恭跟随李世民接連讨伐劉武周、劉黑撻,均立下大功。

武德九年,參與玄武門之變,并且親手射死了齊王李元吉,以至于後來論功行賞的時候,尉遲恭和長孫無忌被定為頭等功,尉遲恭被賜予吳國公爵位,貞觀十一年改封為鄂國公。

晚年的尉遲迷信仙丹,研磨金屬礦石,吞服雲母礦石粉,挖池圹建樓台,用白色花紋的絲織物予以裝飾,學着演奏清商樂曲自我娛樂,也不在和外人交往,長達十六年之久。

慶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658年12月25日),尉遲敬德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