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玄武門之變|太子有精兵二千,李世民才八百人,他為什麼能赢?

據說,李淵登基稱帝之後,按照嫡長制原則,長子李建成居然名正言順地成為李唐王朝未來的接班人。

事實上,李世民功勳卓著,似乎比太子更有資格入主東宮,但因長幼有序,而與太子的寶座無緣了。

李世民怎麼能甘心?

玄武門之變|太子有精兵二千,李世民才八百人,他為什麼能赢?

就算李世民甘心一輩子做個秦王,太子也未必會放心。李世民的聲望和功勞給太子李建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隻要李世民及其背後強大的勢力還在,李建成未來是否能順利登基,就還是一個未知之數。

就算能夠登基,秦王集團仍舊是個威脅。

想當年,唐高祖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事實上是李世民功勞最大。

據說,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

在以後幾次戰鬥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

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隻是因為他是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

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齡、杜如晦等,号稱十八學士。

玄武門之變|太子有精兵二千,李世民才八百人,他為什麼能赢?

武的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著名勇将。

想當年,天下已定,李建成、李元吉對李世民的功勞很妒忌,三人間的嫌隙越來越深,太子和齊王還聯合後宮嫔妃,日夜在高祖李淵面前說李世民壞話,李元吉甚至還勸李淵幹脆殺掉李世民。

李世民的秦王府中真的是人人自危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更是挖空心思使盡招數,或是治罪關押,或是外派官員,或是誣陷驅逐,千方百計把李世民身邊的人弄走,使其力量大為削弱。

後來,秦王府中,李世民的親信已所剩無幾。

恰逢突厥入侵,李建成便推薦李元吉,讓他代替李世民率軍北伐。

玄武門之變|太子有精兵二千,李世民才八百人,他為什麼能赢?

從《資治通鑒》的記載看,皇帝李淵經常在兩邊搖擺。由于太子一方争取到了後宮的支援,是以随着時間的推移,李淵越來越傾向于太子。

當然李世民也不是軟柿子,李世民曾經還被李淵任命為“天策上将”,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司徒。

李世民才能出衆,戰功顯赫,在秦王府中開設了文學館,曾經招攬了天下有才學的人士作為自己的謀臣。

由于收買秦府猛将不成,李建成、李元吉用計使:讓秦府左三統軍總管程知節被放外任康州刺史,房玄齡、杜如晦也被誣告逐出秦王府,眼看秦王重要的謀臣武将一個個被調走,形勢日益緊迫。

長孫無忌、侯君集以及尉遲敬德等人,每日勸李世民要及時動手除掉太子。

房玄齡、杜如晦和段志玄等人也拖延留居京師,雙方的鬥争從此進入白熱化。

玄武門之變|太子有精兵二千,李世民才八百人,他為什麼能赢?

正在這時,突厥人數萬騎屯黃河之南,進關南攻。

在此以前,凡有突蹶進擾,皆由秦王督軍出戰。這次,李建成推薦李元吉代秦王世民統軍前往作戰。

況且,東宮、李元吉在京師的精兵有二千以上,秦王府隻有八百人,在兵力方面相差懸殊。

那麼,為什麼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最後卻赢了呢?

1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的突擊行動可以減少兵力方面的弱勢

面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步步緊逼,李世民無奈,隻好先發制人。

他計劃周密,臨危不亂。

玄武門之變|太子有精兵二千,李世民才八百人,他為什麼能赢?

要不是李世民收買玄武門衛隊首領常何等人,勝負确實是難以預料的。

據說,當時太子李建成奉命進宮面見皇帝,走到玄武門的時候,發覺周圍的氣氛有些異常,準備反回去。

早已在這裡埋伏的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等人,馬上率領精兵沖殺出來,把太子等人團團圍住。

這個時候,李世民突然從玄武門裡騎着馬趕了出來,高喊說:殿下,休走!

李元吉轉過身來,拿起身邊的弓箭,就想射殺世民,但是心裡一慌張,連弓弦都拉不開來。

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

李元吉飛快趕到,奪過弓來準備勒死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太子有精兵二千,李世民才八百人,他為什麼能赢?

關鍵時刻,尉遲敬德飛馬趕到厲聲喝止,李元吉料不能敵,徒步逃往武德殿,尉遲敬德追上将他射殺。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建成和元吉已死,李世民派尉遲敬德進宮向李淵解釋,李淵大驚失色,喝問尉遲敬德是何道理。

尉遲敬德回答說太子作亂,已經被秦王殺了。

秦王怕有人謀害陛下,派臣前來護駕,李淵愕然。

身邊的宰相立即勸說:建成、元吉本來沒有什麼功勞,兩人妒忌秦王而已。

玄武門之變|太子有精兵二千,李世民才八百人,他為什麼能赢?

2

擒賊擒王,太子死後東宮将士一哄而散

李建成部将馮立、薛萬徹等人知道變故,忙集結東官和齊王府精兵兩千人攻打玄武門,玄武門宿衛士兵奮力抵抗,守将敬軍弘戰死。

薛萬徹還準備進攻秦王府,就在這時,尉遲敬德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出現,東宮和齊王府将士才一哄而散了。

後來,皇帝李淵令各府将士一律歸秦王指揮,局勢才平定了下來。

四天後,高祖立李世民為太子。

過了兩個月,皇帝傳位給秦王,自稱太上皇,李世民即皇帝位,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唐太宗。

八月九日,李世民在顯德殿登基,第二年改元貞觀。

李世民終成一代明君,開啟了繁榮開放的“貞觀之治”。

玄武門之變|太子有精兵二千,李世民才八百人,他為什麼能赢?

對于玄武門之變,司馬光認為,立嫡以長本是禮之正,但唐高祖能有天下,主要是李世民的功績,如果唐高祖有周文王之明,李建成有泰伯之賢,也不會到這一步。

唐太宗本來打算等建成、元吉先動手,然後回擊,但由于群下所迫,以至于血染玄武門。

總而言之,李淵的三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在征伐天下的過程中都有謀劃統兵之功,同時,各自形成了一定的私人勢力。

甚至于,太子的勢力更加強大,由于李世民的謀劃,讓自己的劣勢變成了優勢,最後在玄武門打赢了,最終成為了唐朝的皇帝。

一起探讨唐朝那些事,歡迎關注後,“去助力”我!

作者|龔柳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