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以為牟其中在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缺口,引進印度洋暖濕氣流,将西北荒漠打造成塞上江南的狂想就已經夠瘋狂了,那你對這個計劃怎麼看呢?蒸幹地中海,将歐洲和非洲拼合為歐非洲,解決歐洲經濟和政治動蕩,在地球上形成美洲、亞洲和歐非洲三洲鼎立的局面。
你不要以為這是幻想、空想、妄想,事實上這是一個深思熟慮的提案,由德國建築師赫爾曼·索格爾(herman sörgel)提出,并在幾十年的時間裡被認真讨論,直到他去世8年後的1960年,才完全終止研究。
1929年,索格爾寫了一本書,首次提出了潘諾帕項目,3年後在另一本書中,他将項目更名,正式提出了亞特蘭特羅帕(atlantropa)項目。
該項目構想了三座巨大的水壩,我國的三峽大壩在這幾座大壩面前,可以說都是芝麻小弟,完全被藐視秒殺了。
第一座大壩建在西班牙和摩洛哥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把地中海和大西洋完全隔開。
第二座水壩穿過達達尼爾海峽,讓黑海成為内陸湖。
第三座大壩建在西西裡島和突尼西亞之間,将地中海一分為二,進一步降低地中海的水位。
這個項目将導緻地中海水位下降200米,開辟出大面積的新土地用于居住,并利用水壩巨大的發電能力,解決歐洲面臨的土地、食物、就業、電力等一系列問題。
與此同時,新形成的人工湖的水,将被用于澆灌地球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開發出大量的農業用地,為人們提供充足的食物。
最關鍵的是,這個項目需要數十個國家的共同努力,可以将飽受摧殘的歐洲和非洲殖民地團結起來,形成新的歐非洲,抗衡美洲和亞洲,在當時的地緣政治學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個項目提出後在德國和北歐廣受歡迎,1930年代初得到了熱烈讨論,後來竟成了納粹德國征服新領土的理由之一。
看起來是不是很瘋狂?但這個項目并非空想,其最初的想法來自于當時地質學上的一個新發現——墨西拿鹽度危機。大約在596萬年前,直布羅陀被完全關閉,導緻地中海與大西洋被切斷,由于地中海的水分蒸發量大于周圍河流的流入量,最終在約560萬年前,地中海完全幹涸,成了一個盆地,直到533萬年前直布羅陀海峽才被打開,地中海重新注入了海水。
至于墨西拿鹽度危機發生,直布羅陀海峽被關閉的原因,目前還沒有定性的結論,一般認為可能和氣候變化及闆塊構造有關。根據一些研究,直布羅陀海峽的關閉,地中海的消失,将地中海的海水重新配置設定到世界海洋中,導緻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米,同時降低了海洋的平均鹽度,導緻冰點的升高。後來海水重新回流的時候,更是形成了超過一千米高,比現今所有瀑布都要大得多的超級瀑布,導緻了災難性的大洪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亞特蘭特羅帕計劃在1950年代左右被再次提出,流行了一段時間。随着索格爾1952年的去世,這個項目的讨論才慢慢消失,最終在1960年完全停止了研究。
那麼在今天看來,亞特蘭特羅帕計劃究竟現不現實呢?
我國的三峽大壩長2335米,高18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壩之一,但和構想中的直布羅陀大壩相比,真的完全不值一提。因為這個海峽最窄的地方都有14.3公裡寬,水深更是超過300米,最深處達900米,你就可想而知建設難度有多大了。就更别說西西裡島和突尼西亞之間的大壩了,中間的距離長達140公裡。
另外地中海的鹽度本來就很高,和大西洋隔斷後,随着水分的不斷蒸發,鹽度會越來越高,如何澆灌假想中的撒哈拉沙漠農業項目?
地中海萎縮,整個歐洲、非洲氣候都将發生巨大的變化,幾十個國家有的受益,有的受損,如何能指望大家團結起來實施這個項目?地中海海水完全蒸發後,全球氣候也會巨變,海平面同樣會上升10米,幾乎所有沿海地區都将被淹沒,可以說是典型的損人不利己,禍害全人類。
其實人類根本就沒有必要這麼大動幹戈,闆塊理論認為,随着非洲闆塊不斷向着東北運動,未來直布羅陀海峽本來就會關閉,地中海也會再次消失,那時歐洲和非洲就自動合并了,所謂的歐非洲也指日可待。
隻是希望,人類還能在氣候變暖和鈾障的威脅中,堅持到那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