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魯惠公: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魯惠公: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若問先秦哪個諸侯國最好周禮?答案一定會是魯國。因為魯國是曆史上著名聖人周公旦的封地,而周公旦正是《周禮》世傳的作者。魯國打西周那會兒就已經是聖人的故鄉了。到東周的時期,魯國更是接連出了孔子、孟子這般聞名于世的儒家聖人。其實吧,孔子等儒家先賢顯名之前。晉國上卿韓宣子就說過,“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是以王也。”

魯國最是好周禮,這大概也算是春秋時期人們的一個共識了吧。不過,好周禮的魯國并不是人人都不會做過越禮的事情。準确地說,魯國的國君也不是每一個人會事事按着周禮來行事。畢竟,春秋戰國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裡,諸侯們本來就不比西周那會兒老實地尊奉天子,自然全然按着周禮行事的人早就也大不如前了。魯惠公在四十六年,總體業績還可以。但是,他幹過兩件不合于禮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祭天。按着《禮記·王制》,“天子祭天地,諸侯祭 社稷,大夫祭五祀。”可見,祭天是天子的工作,諸侯的工作是祭祀社稷(土神和谷神)。周天子東遷之後,僭越禮制的諸侯實在太多了,想要替天子“分憂”的諸侯也實在太多了。是以,祭天也不在周天子專屬的工作了。周*平0王姬宜臼十五年的時候,秦文公就因為做一個夢,夢見“黃蛇自天下屬地”的景象,然後他就搞一場祭天儀式。後來嘛,這件事傳到中原,魯惠公也想搞一類似的儀式。當然,周天子顯然是不樂意答應的。但是,魯惠公覺得這件事情吧,你覺得怎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覺得。我的地盤,我做主!是以,後來他還是辦祭天的儀式。

第二件事是父娶子妻。魯惠公早年迎了一位叫孟子的君夫人,納了一個叫聲子的妾室。孟子夫人英年早逝,并沒有生下嫡子。聲子倒是給魯惠公生一個兒子,名為息姑。沒有嫡子的情況之下,聲子生得庶長子息姑一下子就成為了接魯惠公班的最佳人選了。是以呢,在公子息姑成年之後,魯惠公和聲子在為這個兒子選親的時候,也着實下了一番心思。他們選中隔壁宋武公的寶貝女兒仲子。

公主配王子,看起來就是一個美好的童話。其實,這件婚事要是成了的話,不僅是公主和王子的愛情童話,還是一個标準的佳人配才子的故事。因為宋國的公主仲子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大美人,而公子息姑也就是未來的魯隐公,其人也算是賢名在外。相傳仲子出生的時候,手上就有“為魯夫人”的字樣。這事還被記在《左傳》上,可見宋國這邊也為自家公主聯姻魯國做足了功課。因為仲子手上“為魯夫人”的字樣,顯然是宋國人故作玄虛。不過,觸姻緣,結姻娅之盟的角度來說,宋國人的做法也無可厚非。畢竟,魯國當時也是一個挺大的諸侯國,魯國未來的國君,現在長公子息姑也是一個風度翩翩佳公子。

然而,童話終究是童話。童話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現實當中,娶公主的人未必是王子,很可能是王子的父親。當仲子來到魯國之後,魯惠公對自己的準兒媳仲子,可謂是一見傾心。跟着,仲子出生手上有“為魯夫人”的傳說也成了魯惠公當然不讓,自己迎娶仲子的說辭。因為他才是魯國的國君。于是,他再一次獨斷獨行,不要你覺得,隻要我覺得。全然不顧兒子的感受,自己迎娶了仲子。

父娶子妻這件事情在先秦時代不獨魯惠公一例,但魯惠公卻是春秋第一例。魯惠公迎娶了仲子之後,沒多久他們便生了一個小兒子叫允。公子允出生沒多久就被魯惠公立為了太子。其實在立嗣上,廢長而立幼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也并不合乎于禮。但是,魯惠公本着不要你覺得,隻要我覺得,把不合于禮的事情,愣是做到了頭,這不合于禮的事情強行變得合理。畢竟,沒有哪個諸侯在父娶子妻之後,還會保留原本的太子。後來,衛宣公和楚平王在強娶原本來自己給太子迎娶的美人之後,他們也都不約而同動起來了換太子的心思。魯惠公又怎麼可能免俗呢!

外加,仲子的身份就終究是宋武公的女兒,宋國的公主。從這點上來說,仲子本來的身份應該就高于聲子。魯惠公強娶仲子的事情,本身就有點薄宋國的面子。自然在仲子的名聲和立嗣的問題上,再薄宋國的面子也不太合适。

是以,太子的桂冠最後落到了公子允的頭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