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好,我是“野史铿”,一個喜歡用哲學思考曆史,用邏輯探索真相的人。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在曆史的長河裡遨遊。

最初,魯惠公的元配夫人叫孟子。孟子沒有為魯惠公生育兒女就死了。
魯惠公在孟子去世後,續娶了聲子。聲子為魯惠公生下了公子息姑(後來的魯隐公)。但魯惠公一直沒有立聲子為正室,是以也沒有将公子息姑立為太子。
在魯惠公晚年的時候,他突然娶了一個年輕的女人,這個女人名字叫仲子。仲子為魯惠公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允。不久,魯惠公把仲子立為正室,公子允一躍成為了魯國太子(後來的魯桓公)。
為什麼魯惠公沒有把同樣給他生了兒子的聲子立為正室呢?聲子生公子息姑的時候,仲子還不知道在哪裡呢!
魯惠公說,仲子一生下來,手上就有“當魯國夫人”的字樣。是以,這是上天注定的。
但有人說,仲子本來是魯惠公為公子息姑娶的,本該是自己的兒媳婦。但老年昏聩而又色心不死的魯惠公見仲子漂亮,就自己笑納了。由于仲子年輕貌美,深得魯惠公的喜愛,是以魯惠公礙不過仲子的溫柔鄉繞指柔,要立公子允為太子,而按照周禮,太子的母親必須是正室,是以就把仲子立為正室。
這兩種說法,我想都是不對的。
對于第一個說法,明眼人都知道這隻是事後的一個說辭而已。難道魯惠公早就預知了有仲子這個人,一直在等她嗎?
第二種說法就更加沒有根據了。聲子也有年輕貌美的時候,當初生了兒子,魯惠公也一樣會很高興,為什麼沒有立聲子為正室呢?
是以,真正的原因一定不是這麼簡單。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周禮規定,諸侯的正室隻能有一房,任何續娶的妻子都無權成為正室。這就是為什麼聲子一直沒有立為正室的真正原因。
但是,為什麼後來魯惠公卻嚴重違反周禮将仲子立為正室呢?
這種舉動,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政治原因。
《春秋》裡并沒有說聲子的出生,但仲子的出生是很明确的:“宋武公生有仲子”。換句話說,仲子是當時宋國國君的女兒。
在春秋初期的政治舞台上,鄭國一枝獨秀,縱橫捭阖,大殺四方。魯國剛好是站在鄭國對面的。當時,那些後來活躍在中國大地的什麼五霸啊、七雄啊都還沒有出來混社會。宋國當時算是一個比較有實力的諸侯國,聯合宋國對抗鄭國是魯國比較好的出路。
是以,這才是仲子被立為正室的真正原因。為了國家的生存和發展,魯惠公不惜觸犯周禮,向宋國示好。這也說明了周王室的權威在那個時候已經搖搖欲墜了。
感謝閱讀我的文章,如果感覺還可以,請幫忙評論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