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裡記載了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公元前722年,魯隐公元年秋七月,周天子周平王派一個叫咺(xuan)的宰官作為特使,千辛萬苦從千裡之外的雒邑趕到魯國的國都曲阜,給剛剛攝政的魯隐公送了兩份禮。其中一份是給隐公的父親惠公去世後,用于助喪的車馬束帛,一份是給還沒有去世的惠公夫人,魯桓公之母仲子的,也是用于助喪用的車馬束帛。
這件事中有兩處極不合禮。
第一,魯惠公已經去世逾一年了,就算周平王得到報喪的消息,派出死者從洛陽趕到魯國,兩地之間的距離有一千多裡路,馬車大約要走二十多天,最多一個月,也應該早就可以到達魯國。而且因為路途遙遠,古代的葬禮要舉行很長時間。天子要經過七個月才下葬,各諸侯都得派使者參加;諸侯要經過五個月才下葬,與諸侯有同盟關系的諸侯也都要派使者參加,大夫要經過三個月,一般的士也要經過兩個月下葬。是以古代貴族對于葬禮是十分重視的。這麼大的事件,作為周天子怎麼就犯這樣的錯誤呢?
第二,魯惠公的夫人仲子還健在,人家活得好好的,周天子居然派使者給健在的人送助喪用的禮物。不說是周天子,就是普通老百姓都不能犯這樣的錯誤。
更奇怪的是,作為魯國當政的隐公,不管是不是攝政,作為諸侯的當權者,對此事沒有半點反應。沒有向周天子或者其使者宰咺表示抗議,更不用說其他方式來反對周天子這種近似侮辱魯國的行為。隻是魯國的史書上作了一點不痛不癢的不滿記述,将那個不會辦事的周天子的使臣的名字“宰咺”記下來,表達對這件事件的不滿。
《左傳》解釋說“贈死不及屍,吊生不及哀,豫兇事,非禮也。”即向死者贈送東西沒有趕上下葬,向生者吊喪沒有趕上舉哀時間,人沒有死而預先贈送有關喪事的東西,這都是極不合禮的行為。
史家很不了解周平王為什麼要這樣對待魯國,分析其原因更是衆說紛纭,莫衷一是。明朝的馮夢龍寫的曆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也注意這個事件。這本書裡給出了一種答案,馮夢龍認為這純粹是周平王的一種報複行為。這事還得從前說起。
公元前781年,周朝曆史上著名的周幽王即位。幽王名宮涅。他一當上周王就碰到鎬京附近的渭水、泾水、洛水地區發生強烈的地震,地震将岐山都震崩塌了,渭水、泾水、洛水都成了堰塞湖。我們古人對自然界的這樣的大災難大多是束手無策的。老百姓沒有辦法,就怨恨這個周幽王是個不祥的國君。是以周幽王在曆史上是昏君的代表之一。
周幽王又寵愛一個沒有根基的女人褒姒,不喜歡自己的王後。他的王後是申侯的女兒,申國是一個古老的諸侯國,姜姓,傳說是伯夷之後,在今河南南陽北。
周幽王甚至還将王後生的兒子宜臼的太子之位給廢了,立褒姒的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這樣就觸怒了以申國為背景的王後的勢力。太子宜臼被廢之後,逃到了他的外公申侯家。
申侯知道這件事後,十分生氣。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同在今河南方城的同盟諸侯缯國,又勾結中國西北邊境的西夷、犬戎,一同進攻周朝。周幽王毫無防備,被殺死在骊山下。即今陝西臨潼東南,當時的鎬京正東偏北的地方。
西北的少數民族西夷、犬戎,那都些是以搶掠為生的遊牧民族,他們将周朝的财物搶劫一空,始作甬者的申侯也制止不住。周幽王一死,延續276年的西周王朝就此滅亡,王朝的宮殿也都成了廢墟。
至于什麼幽王為取悅褒姒而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大家都知曉,我不太相信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是以就不說了。
當周幽王遇難之時,當時的秦國就在附近,而且秦國因與西戎、犬戎接壤,雙方互相仇殺,是世仇。是以秦襄公最先率領軍隊來救周朝,在趕路了西戎、犬戎後,見鎬京已經破敗不堪,又率兵護送宜臼到雒邑。
公元前770年,申侯、鄭武公等立宜臼為王,就是周平王,建立東周王朝。秦襄公立有大功,周平王封他為諸侯,将岐山以西的地方都賜給襄公。最重要的是,周平王恨死了西戎、犬戎,他對秦襄公說:“西戎、犬戎太無道了,侵占了我周王室的岐山及豐鎬之地,你如果能夠将他們趕走,那裡的土地就都是你們的。”
秦成了諸侯之後,努力與西戎、犬戎作戰,占領了西北大部分土地,逐漸成了強大的諸侯國。
周平王即位後兩年,公元前768年,魯國的魯惠公即位,成了魯國國君。魯惠公在位46年,從公元前768至公元前723年。在此期間,秦國越來越強大,國君秦文公開始要求周平王用天子之禮祭祀天地。這事如果是真的,周朝已經衰落,周平王已經無力反對秦國這麼做了。
但是,魯國作為周公的後人,因為周公給周王朝所作貢獻,一直負責周天子祭祀之禮,而且祭祀之禮是周公制定的,魯國是掌管周禮的諸侯國。是以魯惠公得知周平王同意秦國以天子之禮祭祀天地之後,十分生氣。
魯國與秦國一個在東一個在西,魯國不能把秦國怎麼樣。魯惠公就去找周平王論理,但是周平王沒有聽從魯國的意見,他也不能反對秦國這麼做。相反,魯國作為大國,又是周王室的宗親,在幽王蒙難之時,沒有絲毫的功勞幫助周王室,周平王本來就有些不滿意。而魯國則認為這完全是您宜臼一手造成的,是您的外公勾結外敵打敗了您的父親,您這種行為與弑君差不多。您這個周王的位子都有些不合法。我們魯國才是周王朝的正宗嫡系,在成王時期就曾允許魯國用天子之禮祭祀周公。
魯惠公回國後,魯國也用天子之禮祭祀天地。就這樣,魯惠公就與周平王徹底翻臉了。
公元前723年,魯惠公去世了,作為周天子不來吊唁。直到第二年,魯隐公攝政之後的七月份,才派一個中士級别的官員,前往魯國送來助喪之禮物。還附帶将活着的惠公的老婆仲子給羞辱一頓。
這事即使周天子是故意的,剛剛攝政的魯隐公也不是很好發作。是以史書上沒有記載魯隐公有如何的反應。
當然以上的說法史料依據不足,大多是推測的。
《公羊傳》認為,周天子的這事做得不合禮,但是更不合理的魯惠公的夫人仲子是個妾,她根本不夠資格讓周天子來送助喪之禮物。既然周天子想要擡高仲子,也應當另派一名使者來,而不能與惠公用同一使者,這樣就區分不了尊卑。畢竟魯惠公是諸侯,而仲子隻是一個妾而已。
《穀梁傳》的說法更不相同,穀梁赤認為仲子是惠公的母親,是魯孝公的妾。作為諸侯的妾死了,是沒有資格接受周天子送助喪物品的,隻是諸侯的母親死了才有此資格。是以《春秋》稱“惠公仲子”是因為母以子氏,在仲子前加惠公是表明仲子是以惠公母親的身份來享受周天子助喪物品的待遇的。
按《左傳》記載,仲子于隐公二年十二月乙卯薨,即公元前721年十二月十五日去世的。是以,楊伯峻以此猜疑,也許是夫人仲子已經病重了,周王室聽說後,在送魯惠公助喪禮物之時一并為仲子準備了一份。沒想到使者到了魯國後,仲子還活着的。
總之,公元前722年七月,平王派宰咺來魯國贈送魯惠公,仲子的送葬物品,送晚了,而且仲子還沒死。這事就象是個“羅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