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里记载了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秋七月,周天子周平王派一个叫咺(xuan)的宰官作为特使,千辛万苦从千里之外的雒邑赶到鲁国的国都曲阜,给刚刚摄政的鲁隐公送了两份礼。其中一份是给隐公的父亲惠公去世后,用于助丧的车马束帛,一份是给还没有去世的惠公夫人,鲁桓公之母仲子的,也是用于助丧用的车马束帛。
这件事中有两处极不合礼。
第一,鲁惠公已经去世逾一年了,就算周平王得到报丧的消息,派出死者从洛阳赶到鲁国,两地之间的距离有一千多里路,马车大约要走二十多天,最多一个月,也应该早就可以到达鲁国。而且因为路途遥远,古代的葬礼要举行很长时间。天子要经过七个月才下葬,各诸侯都得派使者参加;诸侯要经过五个月才下葬,与诸侯有同盟关系的诸侯也都要派使者参加,大夫要经过三个月,一般的士也要经过两个月下葬。所以古代贵族对于葬礼是十分重视的。这么大的事件,作为周天子怎么就犯这样的错误呢?
第二,鲁惠公的夫人仲子还健在,人家活得好好的,周天子居然派使者给健在的人送助丧用的礼物。不说是周天子,就是普通老百姓都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更奇怪的是,作为鲁国当政的隐公,不管是不是摄政,作为诸侯的当权者,对此事没有半点反应。没有向周天子或者其使者宰咺表示抗议,更不用说其他方式来反对周天子这种近似侮辱鲁国的行为。只是鲁国的史书上作了一点不痛不痒的不满记述,将那个不会办事的周天子的使臣的名字“宰咺”记下来,表达对这件事件的不满。
《左传》解释说“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礼也。”即向死者赠送东西没有赶上下葬,向生者吊丧没有赶上举哀时间,人没有死而预先赠送有关丧事的东西,这都是极不合礼的行为。
史家很不理解周平王为什么要这样对待鲁国,分析其原因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明朝的冯梦龙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也注意这个事件。这本书里给出了一种答案,冯梦龙认为这纯粹是周平王的一种报复行为。这事还得从前说起。
公元前781年,周朝历史上著名的周幽王即位。幽王名宫涅。他一当上周王就碰到镐京附近的渭水、泾水、洛水地区发生强烈的地震,地震将岐山都震崩塌了,渭水、泾水、洛水都成了堰塞湖。我们古人对自然界的这样的大灾难大多是束手无策的。老百姓没有办法,就怨恨这个周幽王是个不祥的国君。所以周幽王在历史上是昏君的代表之一。
周幽王又宠爱一个没有根基的女人褒姒,不喜欢自己的王后。他的王后是申侯的女儿,申国是一个古老的诸侯国,姜姓,传说是伯夷之后,在今河南南阳北。
周幽王甚至还将王后生的儿子宜臼的太子之位给废了,立褒姒的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这样就触怒了以申国为背景的王后的势力。太子宜臼被废之后,逃到了他的外公申侯家。
申侯知道这件事后,十分生气。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同在今河南方城的同盟诸侯缯国,又勾结中国西北边境的西夷、犬戎,一同进攻周朝。周幽王毫无防备,被杀死在骊山下。即今陕西临潼东南,当时的镐京正东偏北的地方。
西北的少数民族西夷、犬戎,那都些是以抢掠为生的游牧民族,他们将周朝的财物抢劫一空,始作甬者的申侯也制止不住。周幽王一死,延续276年的西周王朝就此灭亡,王朝的宫殿也都成了废墟。
至于什么幽王为取悦褒姒而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大家都知晓,我不太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所以就不说了。
当周幽王遇难之时,当时的秦国就在附近,而且秦国因与西戎、犬戎接壤,双方相互仇杀,是世仇。所以秦襄公最先率领军队来救周朝,在赶路了西戎、犬戎后,见镐京已经破败不堪,又率兵护送宜臼到雒邑。
公元前770年,申侯、郑武公等立宜臼为王,就是周平王,建立东周王朝。秦襄公立有大功,周平王封他为诸侯,将岐山以西的地方都赐给襄公。最重要的是,周平王恨死了西戎、犬戎,他对秦襄公说:“西戎、犬戎太无道了,侵占了我周王室的岐山及丰镐之地,你如果能够将他们赶走,那里的土地就都是你们的。”
秦成了诸侯之后,努力与西戎、犬戎作战,占领了西北大部分土地,逐渐成了强大的诸侯国。
周平王即位后两年,公元前768年,鲁国的鲁惠公即位,成了鲁国国君。鲁惠公在位46年,从公元前768至公元前723年。在此期间,秦国越来越强大,国君秦文公开始要求周平王用天子之礼祭祀天地。这事如果是真的,周朝已经衰落,周平王已经无力反对秦国这么做了。
但是,鲁国作为周公的后人,因为周公给周王朝所作贡献,一直负责周天子祭祀之礼,而且祭祀之礼是周公制定的,鲁国是掌管周礼的诸侯国。所以鲁惠公得知周平王同意秦国以天子之礼祭祀天地之后,十分生气。
鲁国与秦国一个在东一个在西,鲁国不能把秦国怎么样。鲁惠公就去找周平王论理,但是周平王没有听从鲁国的意见,他也不能反对秦国这么做。相反,鲁国作为大国,又是周王室的宗亲,在幽王蒙难之时,没有丝毫的功劳帮助周王室,周平王本来就有些不满意。而鲁国则认为这完全是您宜臼一手造成的,是您的外公勾结外敌打败了您的父亲,您这种行为与弑君差不多。您这个周王的位子都有些不合法。我们鲁国才是周王朝的正宗嫡系,在成王时期就曾允许鲁国用天子之礼祭祀周公。
鲁惠公回国后,鲁国也用天子之礼祭祀天地。就这样,鲁惠公就与周平王彻底翻脸了。
公元前723年,鲁惠公去世了,作为周天子不来吊唁。直到第二年,鲁隐公摄政之后的七月份,才派一个中士级别的官员,前往鲁国送来助丧之礼物。还附带将活着的惠公的老婆仲子给羞辱一顿。
这事即使周天子是故意的,刚刚摄政的鲁隐公也不是很好发作。所以史书上没有记载鲁隐公有如何的反应。
当然以上的说法史料依据不足,大多是推测的。
《公羊传》认为,周天子的这事做得不合礼,但是更不合理的鲁惠公的夫人仲子是个妾,她根本不够资格让周天子来送助丧之礼物。既然周天子想要抬高仲子,也应当另派一名使者来,而不能与惠公用同一使者,这样就区分不了尊卑。毕竟鲁惠公是诸侯,而仲子只是一个妾而已。
《穀梁传》的说法更不相同,穀梁赤认为仲子是惠公的母亲,是鲁孝公的妾。作为诸侯的妾死了,是没有资格接受周天子送助丧物品的,只是诸侯的母亲死了才有此资格。所以《春秋》称“惠公仲子”是因为母以子氏,在仲子前加惠公是表明仲子是以惠公母亲的身份来享受周天子助丧物品的待遇的。
按《左传》记载,仲子于隐公二年十二月乙卯薨,即公元前721年十二月十五日去世的。因此,杨伯峻以此猜疑,也许是夫人仲子已经病重了,周王室听说后,在送鲁惠公助丧礼物之时一并为仲子准备了一份。没想到使者到了鲁国后,仲子还活着的。
总之,公元前722年七月,平王派宰咺来鲁国赠送鲁惠公,仲子的送葬物品,送晚了,而且仲子还没死。这事就象是个“罗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