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穆宗的執政理念是什麼?為何說離開徐階、高拱、張居正就是笑話

作者:曆史章回體

明穆宗朱載坖(另一說朱載垕,本文以朱載坖為準)是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明朝唯一一個父親是皇帝,而以親王身份繼承皇位的人。他在位不足六年,又夾在兩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中間,是以在曆史上存在感很低。但如果深入了解明史就能發現,就是這短短五年多的時間,明朝完成了由保守向開放的曆史性轉變,為明朝最後的“回光返照”打下了基礎。

明穆宗的執政理念是什麼?為何說離開徐階、高拱、張居正就是笑話

▲朱載坖曆史畫像

按常理說,朱載坖基本沒有繼承帝位的希望,因為他即非長子(排名老三),也非嫡生(母親是杜康妃,因他才晉升為妃),然而,曆史總是處處充滿意外,嘉靖一共有八個兒子,竟然有五個都是幼年早逝( 分别是長子、 五子、 六子、 七子、 八子),老二在十八歲被冊立為太子,結果到了二十八歲又病逝了,隻剩下老三朱載坖和老四朱載圳兩人,而且兩人都非嫡生,如此一來,年長的朱載坖就成為了太子之位的第一人選。

然而,連續喪子的悲痛以及對長生之道的執着追求,讓嘉靖對“二龍不得相見”的說法深信不疑,根據《穆宗實錄》記載,嘉靖規定朱載坖“歲時入問安,不辄見”,就連他母親去世的時候,也未獲得前去祭奠的權力,“自穆宗就裕邸後,生不得見,沒不得訣,亦可悲矣”(《萬曆野獲編》)。不僅如此,嘉靖還拒絕冊封太子,并下旨“諱言立儲者,有涉一字者死”,以緻于朱載坖這個第一人選,一直到嘉靖去世也沒有獲得太子之位。

明穆宗的執政理念是什麼?為何說離開徐階、高拱、張居正就是笑話

▲朱載坖影視劇照

嘉靖的這種态度讓朱載坖吃盡了苦頭,不得不“小心敬畏,執子道惟謹,起居出人動遵禮法,居潛邸中十餘年,未有遊娛弋獵之幸”(《穆宗實錄》)。作為皇帝親封的裕王,大機率是未來帝國的掌權者,發展到最後,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證,最終隻能靠賄賂權臣之子嚴世藩,才得以領到俸祿,“常祿外,例有給踢,王亦不敢請。積三歲。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賄嚴世藩,世蕃喜,以屬戶部,得并得三歲資”(《明史·陳以勤傳》)。堂堂皇子,生活竟然凄涼至此!

明穆宗的執政理念是什麼?為何說離開徐階、高拱、張居正就是笑話

▲嚴世藩和嚴嵩劇照

這種狀态一直持續到嘉靖四十五年,朱厚熜去世,他以裕王身份繼承了皇位才結束。然而,從落魄親王到尊九五之尊這種劇烈的身份變化,讓他變得開始忘乎是以,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荒廢政事。雖然沒有達到嘉靖那種長達二十年不上朝的情況,但也是“諸司奏章,少經禦覽;經筵日講,止襲故常”(《明穆宗實錄》),吏部尚書高儀也表示 “ 至于親覽章奏及延訪治道二事,則前此台谏言之者不下數十人”,然而對于大臣的勸谏,朱載坖甚至都懶得回應,奏折多數被留中。

第二,沉迷女色。根據《國榷》卷66記載,“上初在裕邸,姬禦甚稀,自即位以來,稍好内,掖廷充斥矣”,簡單說,就是在裕王府的時候還比較節制,繼位以後開始“稍微”有點喜歡男女之事,但是這個“稍微”隻是一種客氣的說法,真實情況是,就“後宮日為娛樂,遊幸無時,殡禦相随,後車允斥” “縱長夜夜飲,極聲色色娛”。(《明通鑒》)

明穆宗的執政理念是什麼?為何說離開徐階、高拱、張居正就是笑話

第三,肆意揮霍。朱載垕登基以後,雖然《明史·穆宗本紀》稱他“端拱寡營,躬行儉約,尚食歲省巨萬”,然而同時也記載,隆慶二年二月,“谕戶部購求各色寶石、珍珠等物,限三日進”; 三年四月,“诏以内織染局所呈袍服花樣,行織造太監李佑取辦一千八百六十尼以進”;四年三月,“命南京加織緞正至十一萬”。

雲南道禦史詹仰庇、 戶科都給事中李己、 陳吾德,曾向朱載坖谏言“陛下前取戶部銀,……今乃盡以供造鳌山,修理宮苑栩、龍鳳肛、鳅鞋架、傳造玉盆之費,使群小得而乾投,為聖德累不小”(《明通鑒》)。是以,朱載坖繼位以後,所謂的“躬行儉約”應該是後世文字的粉飾,真正的他經曆了裕王時期的那段苦難之後,開始變得揮金如土、沉迷享樂,這也比較符合一般人的心理變化。

明穆宗的執政理念是什麼?為何說離開徐階、高拱、張居正就是笑話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兩面性,皇帝也不例外。朱載坖雖然幹了諸多荒唐事,但于明朝有益的事情也沒少幹,比如說他一上台就罷除一切齋醮,處罰方士王今、劉文斌等人;為嘉靖時期因直言進谏而遭受處罰的人平反,大清官海瑞就是受益者之一;加大官員考核力度,将王府官員納入考核範圍;抑制土地兼并,制定勳戚宗室依世次遞減制度;調任戚繼光總管京城門戶防衛與東北邊防,支援其增築空心敵台,成功抵禦蒙古入侵;啟用李成梁為遼東總兵,大興軍備。短時間内,明朝就有了複蘇之象。

最關鍵的是,他支援以張居正和高拱為核心的改革,《陳六事疏》《挽頹習以崇聖治疏》中的大部分政策,都因得到朱載坖的支援而得以落實,萬曆改革中的“一條鞭法”在此時已經得到實施。在此期間,還完成了兩個足以載入史冊的壯舉,一個是“隆慶和議”,一個是“隆慶開關”,前者解決了困擾明朝多年的“北虜”問題,後者解決了危害明朝多年的“南倭”問題。這兩個事件的完成,也标志了明朝從保守走向了開放,為萬曆年初改革打下了基礎。

明穆宗的執政理念是什麼?為何說離開徐階、高拱、張居正就是笑話

▲高拱與張居正影視劇照

然而,仔細分析隆慶時期所取得成就會發現,前三年基本是徐階在張羅,後三年基本是高拱和張居正在張羅。徐階代表着守成,他希望在前朝基礎上進行改革,并為此努力了近三年,清除了嘉靖時期的很多惡疾,基本實作了“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諸公論”的政治理想;高拱和張居正代表着改革,他們認為明朝已經千瘡百孔,小修小補解決不了問題,通過破而後立,成功為明朝注入了新的生機。

而在明朝關鍵性的轉折時期,朱載坖更多的是老老實實踐行他那“垂拱而治”的政治理念,扮演的角色更多是一個看客。如果把朱載坖放到其他時期,他的這種行為妥妥的就是一個“荒淫無道”“貪圖享受”“庸碌無為的”昏君形象,然而在隆慶這個人才彙聚的朝代,他作為君主,不作為就已經是最大的作為了。換個角度講,朱載坖能夠擁有今天的曆史地位,更多是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三個治世能臣“倒逼”的結果,如果沒有他們,朱載坖的“垂拱而治”可能就是一個笑話。

史料來源:《明史·穆宗本紀》《明通鑒》《明穆宗實錄》

聲明:文中圖檔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繼續閱讀